罗 扬,陶旭莉
(自贡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099)
中耳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常见症状,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出现鼓膜穿孔﹑迷路炎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对于中耳炎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这一期间患者受病情因素影响心理状态较差,为此还应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人性化关怀,来满足患者各方面需求,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有研究表明,在中耳炎患者治疗期间对其采取人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主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3]。本研究将以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中耳炎患者为例,分析人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观察对象:自贡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中耳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为39例。在A组中,女17例,男22例,年龄25 ~ 68岁,平均(42.45±4.68)岁;病程3 ~ 7个月,平均病程(4.52±1.03)个月。在B组中,女18例,男21例,年龄24 ~ 67岁,平均(41.93±4.72)岁;病程3 ~ 6个月,平均病程(4.49±1.01)个月。对比2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耳炎诊断标准[4];② 无精神﹑认知问题;③ 知情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 先天性听力障碍;②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③ 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④ 临床资料不完整。
A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为患者介绍病区环境﹑科室规章制度等,分析中耳炎有关健康知识,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耳道冲洗﹑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恢复状态,为患者提供生活方面协助,叮嘱患者应注意事项等。
B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护理计划落实方法如下。
(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好入院手续,准备住院期间所需生活物品,将室内温度﹑湿度控制在舒适范围(22 ~ 26 ℃﹑40% ~ 60%),每天开窗通风时间不低于30分钟,保障空气流通﹑无异味,可适当在阳台摆放绿植,以增加病房温馨感。为了避免影响到患者休息,应控制每天探视时间﹑人员数量,各种操作应尽可能避免产生噪音。
(2)健康宣教:对于认知能力较好的患者可为其发放科室自制健康手册,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治疗﹑护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一耐心解答,让患者明确哪些行为对疾病康复不利,指导患者自我护理方法,以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若患者认知水平稍差,可进行一对一床旁宣教,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加深患者理解,以促使患者明确中耳炎发病原因﹑治疗方案等。
(3)心理护理:听力受损会让患者情绪变得更为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感受,密切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情绪变化,协助患者处理生活上的事情,减轻患者无助感,叮嘱家属多陪伴患者,为其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为患者介绍一些治疗成功案例,让患者看到康复希望,减轻患者对预后效果的担忧。若患者听力受损较为严重,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书面语言等来传达对患者的鼓励和关心,以促使患者保持更佳状态。
(4)基础护理:指导患者日常呈仰卧位,为了避免打喷嚏产生疼痛感,叮嘱患者在打喷嚏时可通过张开口﹑舌尖顶住上颚等方式进行缓解。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耳部脓液进行清洗﹑换药,详细介绍药物作用机制﹑用法用量等,以增强患者遵医行为。
(5)术后护理: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应在术后让患者将头部偏向健侧,在6 h 后可对体位进行小幅度的变换,加强对患者的病房巡视,同患者强调术后应避免捏鼻﹑触碰耳道等行为,以避免影响恢复效果。叮嘱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宜,避免食用高糖﹑高油食物,补充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保持膳食营养均衡,此外还应多饮水,来加快机体代谢,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将以不良情绪﹑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对比不同护理方案在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不良情绪评估需要用到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其均为华裔教授Zung 编制,编制时间分别为1971 年﹑1965 年,临界评分分别为50 分﹑53 分,当评估结果超出临界评分时,评分越高,不良情绪越严重。
(2)调查2组患者耳痛缓解时间﹑鼓膜充血消退时间﹑听力恢复时间。
(3)护理满意度为科室自制,合计100分,当评估结果超过80分时代表非常满意,低于60分不满意,60 ~ 80分之间为比较满意,计算总满意度。
SPSS 24.0软件,()描述﹑t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SAS﹑SDS评分护理前A组和B组患者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均有下降,B组SAS﹑SDS评分低于A组(P<0.05)。见表1。
表1 A组和B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对比(,分)
表1 A组和B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n)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A组 39 54.38±3.12 46.59±3.27 55.85±3.62 47.05±3.48 B组 39 55.08±3.42 42.08±3.11 56.07±3.29 43.13±3.06 t值—0.9446.2410.2815.283 P值 —0.348<0.0010.780<0.001
B组耳痛缓解时间(2.63±0.74)d﹑鼓膜充血消退时间(4.03±0.89)d﹑听力恢复时间(5.87±0.89)d短于A组(P<0.05)。见表2。
表2 A组和B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
表2 A组和B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
组别例数(n) 耳痛缓解时间鼓膜充血消退时间听力恢复时间A组393.74±0.884.85±1.026.98±1.03 B组392.63±0.744.03±0.895.87±0.89 t值—6.029 3.783 5.092 P值—<0.001<0.001<0.001
护理满意度,B组(38例﹑97.44%)高于A组(31例﹑79.49%),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A组和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中耳炎是一种累及中耳结构或者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两种类型,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耳部疼痛症状,影响患者听力水平,若不予以及时治疗干预,还可诱发各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以往在中耳炎患者治疗期间主要采用常规护理,以密切监测患者病情进展,为患者提供生活指导,但其对患者身心需求关注度不高,护理效果较为局限。在李纳学者[6]的研究中发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中耳炎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可以进一步加强护患之间的亲密关系,及时对患者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促使以积极乐观来面对疾病,主动配合临床治疗,以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本研究调查显示:SAS﹑SDS评分护理前A组和B组患者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均有下降,B组SAS﹑SDS评分低于A组(P<0.05),可见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联合更有利于调节患者负性情绪,让患者以更为积极的状态来配合临床治疗。人性化护理强调“以人为本”,应从患者的特点和个性出发来开展优质﹑全面的护理干预,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整体护理质量全面提升[7]。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中耳炎患者中,可在病情管理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通过调节病房温度﹑湿度﹑摆放绿植等手段来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让患者在出院期间可以得到良好休息;针对患者对中耳炎了解缺乏这一问题,进行细致健康宣教,让患者对病因﹑治疗方案等有进一步的认识,以减轻患者对预后效果的担忧,此外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密切交流来分散患者注意力,表达对患者的关心﹑鼓励,减轻患者无助感,协助患者建立起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8]。研究调查显示:B组耳痛缓解时间(2.63±0.74)d﹑鼓膜充血消退时间(4.03±0.89)d﹑听力恢复时间(5.87±0.89)d短于A组(P<0.05),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联合可缩短中耳炎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究其原因主要为人性化护理在实施过程中还将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在术后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饮食指导,来减轻患者不适症状,加快疾病康复进程[9]。本研究调查显示:B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可见常规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更易为患者所接受认可。人性化护理将以患者为中心,让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需求相互契合,从多个方面进行细致﹑全面﹑科学的干预,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规避潜在风险因素,缩短康复进程[10]。联合常规护理应用于中耳炎患者中,可以更为全面地照顾到患者的情绪﹑生理状态,让患者享受到周到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提高护理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中耳炎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