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梅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吉林 长春 130061)
随着人们日常饮食以及行为习惯的转变,高脂高营养食物摄入增加,加之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缺少运动,造成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冠心病等患病率显著升高,这也导致终末期心脏病变即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率增高[1-2]。目前包括欧美国家在内,心衰已经成为严重性卫生问题,也逐渐演化为全球性卫生问题。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3]分析,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给社会以及个体家庭均造成较大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近年对心衰的护理研究认为,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综合护理、健康宣教护理均对患者有益,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4-8]。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并借鉴既往研究,将基于风险评估的康复护理模式用于心衰患者,以期改善患者预后,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1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18~80岁;②符合心衰的相关诊断标准[2];③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Ⅲ级;④患者均接受规范化的心衰治疗;⑤患者资料详备,无缺失;⑥参与本次研究者对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等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过去1个月内出现急性病变者,如肺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以及心肌炎等;②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及以上者;③处于失代偿期阶段者;④入组前植入心脏起搏器,对心脏康复有影响者;⑤伴精神疾患、严重认知沟通障碍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接受治疗的心衰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功能NYHA分级、心衰诱因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心力衰竭患者基线数据比较
1.4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基础性常规康复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肌肉耐力练习,注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方法以及运动频次等;在康复干预中,护理人员严格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给予患者心电监护的同时,指导患者学习自我管理方法等;此外为患者制定居家的康复训练方案并邀请患者加入到网络康复群等。
1.4.2研究组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予以风险评估模式的康复干预。①成立心脏康复干预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责任护士、康复师、主治医师等。为患者制定康复干预计划以及风险评估方案,同时做好健康监测,落实康复计划以及效果评价与随访工作等。收集患者各种康复数据,由小组护理人员分类统计整理。②心脏康复干预:分为院内康复与院外康复期,核心内容包括康复运动及与康复相关的风险评估等。a.指标评估,主要包括血脂指标、体质指数、凝血功能、血压血糖以及心电监测指标等。b.潜在风险性评估,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血栓或者压疮形成。c.相关目标评估,包括住院期内患者的活动完成目标以及运动训练目标达成情况,患者的康复信心与心理状态调整目标、治疗依从性等。d.康复活动前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胸闷、心悸、胸痛以及呼吸问题等,对于采取抗凝治疗的患者要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皮下渗血或者水肿问题。e.评估患者是否可以自主活动,训练患者的呼吸功能、四肢的屈曲伸展能力,床上锻炼肌群力量;采取低频物理康复干预或者电刺激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等。f.识别风险,适当锻炼,每周3~5次,锻炼项目包括抗阻运动、有氧运动以及柔韧性等,锻炼时间依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③针对性干预。a.压疮预防干预,使用加厚海绵垫以及气垫床,协助患者翻身,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方法移动身体,减少对皮肤的摩擦以及对局部皮肤的压力,在骨突位置应用溃疡贴进行预防,也可以酌情采用按摩油对发红皮肤部位或者受压位置进行按摩;b.饮食支持,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符合其个性的饮食干预方案,少食多餐,告知患者多食用高蛋白且易于消化、低盐低脂以及含高维生素的食物,控制患者对液体的摄入;c.用药指导,详细告知患者以及家属药物的使用方法与应用剂量,告知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减少误服或者漏服的发生;d.肌肉锻炼,指导患者全身肌肉放松练习,采取平卧位,锻炼面部肌肉并逐步扩展到全身,每个部位的肌肉舒展收缩都要控制在2 min内。
1.5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主要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FS)。②生活质量: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AF)[9]予以评估,其中总体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2个项目单独计分,其余24个项目分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计分。本研究仅对4个领域24个项目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③满意度:予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每一份满意度问卷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项。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压疮、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等。
2.12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FS、LVEF、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的FS、LVEF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VESD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2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上述各领域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组间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WHOQOL-BREAF评分比较分)
2.3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压疮、呼吸道感染以及心律失常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2.4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心衰具有病程较长以及并发症较多等特点,也因此对于临床的护理要求相对较高。黄宝丰等[10]和张蓉等[11]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本研究采用的基于风险评估的康复护理模式,借鉴陈晶[12]、王晓英[13]的风险评估护理模式,成立了风险评估团队,通过实验室各种指标的评估、潜在风险性评估、相关目标评估以及自主活动评估等,促使护理人员对心衰的风险有了更准确的认知,风险评估后护理人员掌握了护理重点,从而充分利用预见性与规范性的护理措施将各种不良事件扼杀于萌芽。再借鉴崔营营[14]、刘菲等[15]的经验给予患者个体化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如注重心衰患者的个体差异,避免盲目干预;针对患者情况予以准确掌握患者皮肤状态,以风险评估为科学依据,进而开展压疮的预防护理干预,缩短局部受压时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患者提供良好环境,给予饮食干预,确保患者的营养充足,提高患者皮肤抵抗力;同时鼓励患者活动锻炼,学习放松方法,减轻患者身心压力,促使患者以积极的身心状态参与到护理中;积极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用药的相关方法以及药物本身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风险评估护理的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压疮、心律失常、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风险评估的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衰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