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特色文化元素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2024-05-22 07:20王泽宏
巴蜀史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粮仓土司农耕

王泽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 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為新时代文 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天全县坚 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深化文旅融 合,聚力绿色发展。在仁义生态粮仓与文旅融合发 展片区的建设中,锁定“红色粮仓、绿美仁义”发展 主题,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着力红色文化体 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打造,建成雅安市四星级现 代农业园区——天全县粮食现代农业园区和全国 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省乡 村振兴示范村——红军村,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 文化体验为一体的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雅安市网 红地、重走长征路的打卡点,文旅融合初见成效。

天全县仁义镇文旅融合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由 于对本地历史文化挖掘不够充分,特别是农耕文 化、土司文化挖掘深度不够,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不 足,未充分体现和展示本地独特的人文特色和地域 特色。为此,本文结合仁义生态粮仓与文旅融合发 展片区建设,就打造“红色粮仓、绿美仁义”,融入特 色文化元素,走好文旅融合之路谈一些粗浅的 认识。

一、弘扬红色文化,彰显红色主题

仁义镇红色资源丰富,有红四方面军总部、总 政治部、红军大学、红军总医院、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部、红四方面军盐厂、红军粮仓、刘伯承长征旧居、 禾林坝遭遇战、陈云出川小道等革命遗址,主要分布在红军村、六城村、老场村、红岩村、禾林村。

同时,红军村是川西唯一以“红军”命名的行政 村,是国家长征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区,是国家3A 级旅游景区。为此,应整合用好红色资源,注重 红色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利用,以红色文化为主 题,全面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建好红色美丽景区, 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

一是提升打造红军村。进一步完善规范景 区标识标牌,凸现红色文化主题;改造红军村入 口牌坊,牌坊两侧内容为毛泽东“七律·长征”,建 议牌坊字体使用毛泽东书法字体;按原貌恢复改 造红四方面军总部、总政治部内部设置;完善红 军村史馆,丰富展陈内容、提升展陈方式,深入挖 掘红军村和红军在仁义的历史文化,融农耕文 化、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于一体,以实物、图片、 纪录片等形式,场景化的再现红军村历史;建设 以红色元素为主题的大型红军文化广场和文化 剧场,方便相关活动开展。同时,建设红军石刻 标语碑林、红军诗词文化长廊等景观,丰富红色 文化内涵;建设野外拓展训练场,挖沟筑寨、打造 工事、战壕、碉堡和相关游乐设施;建设红军村生 态粮仓,种植百亩水稻,田间地头建步道、粮仓、 墙绘、雕塑等景观。此外,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 的挖掘、整理、研究,编纂好《红军村志》《红军长 征在仁义》等相关历史文化书籍,真正做到有物 可看、有史可讲。

二是强化红色遗址保护。对禾林村红四方 面军总指挥部、禾林坝遭遇战、老场村红四方面 军盐厂、陈云出川小道等红色遗址,划定保护范 围,设立醒目的标识性保护,简介遗址名称、产生 的时间、历史由来、保护单位、保护时间等;按照 “修旧如旧”原则,修缮保护好红四方面军总医 院、红军大学、白土坎烈士纪念地,做好道路、景 观、标识标牌等设施建设,将境内红色遗址串联 起来,方便游客参观。

三是融入粮仓红色元素。红军长征途中, 曾在天全筹粮10万公斤,并在老场村4组开办盐 厂。为此,应通过雕塑、浮雕、墙绘等反映老百姓 踊跃支援红军粮食、猪肉、食盐以及红军开办盐厂的活 动场景。将原有运粮雕塑加入红色元素,彰显军民鱼 水情,把长征精神融入景点,用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品 位,突出红色主题。

二、传承农耕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传统的农耕文明遗迹及生活形态都是乡村旅游发 展的优势资源。农耕文化越突出、越典型、越贴近城镇 居民亲近大自然的“乡梦”,乡村旅游才会有发展潜力。 进一步整合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把特色文化元素贯 穿到旅游开发,用独特文化魅力提升景区品位,进而提 升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一是建好农耕文化园。以“红色粮仓”为依托,打 造一个具有红色文化元素的大型露天农耕文化园,留 住乡愁。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展示区域,丰富展示内容。 红色粮仓主干道两侧田间地头均可增设步游道、粮仓, 建设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文化长廊、山歌文化长廊、 贡米之乡文化长廊,在适当位置打造一些具有鲜明农 耕文化元素特征的景观。同时,在粮仓、草房、长廊中, 展示与农事有关的犁耙、镰刀、背兜、拌桶、草鞋耙、缝 纫机等农家老物件,让人看到男耕女织的鲜活场景。 并将红军用过的农具展示出来,把农耕文化与红色文 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此外,部分粮仓可用作土特商店、 茶室、休息室,方便游客购物、休闲。

二是建好老场村史馆。深入挖掘老场村历史 文化资源,编纂《老场村志》,建设村史馆,展示、传 承好乡村历史文化,助力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振 兴。要真实记录反映老场村的历史发展脉络,地 情地域特色,历史名人事迹,历代具有特殊意义的 物品、产品,改革发展历程、成就与愿景等,包括村 情、特色产业、特色建筑、重要文物、村落文化、乡 贤名士、发展历程、荣誉展示、大事记等。展陈形 式以图文资料、实物展陈、视频影像为主,特别要 突出老场村特有的农耕文化、红军文化和土司文 化,真实记录村落发展轨迹和历史变迁。

三是厚植农耕文化。聚焦文化创作出精品, 以文学创作、影视创作为重点。组织省、市、县文 艺家采风,创作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文艺作 品,策划拍摄《红色粮仓》纪录片或影视剧,厚植农 耕文化特色底蕴,提升传播力;持续做好“荷田+” “稻田+”产业园,开展相关体验活动。把农耕文 化课程列入各学校的教学内容,并设立周边学校 的劳动实践基地;举办农民丰收节,以农民为主 体,全景呈现红色大地共庆丰收的景象;突出乡村 文化,建立镇、村文联组织,每个村成立文艺宣传 队,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每年组织送戏下乡、培 训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惠民活动,文艺助力乡村振 兴,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三、深挖土司文化,凸显地域特色

翻开历史的灿烂篇章可以发现,天全土司制 度始于后蜀,第一任正司和副司分别为唐末随唐 僖宗进入四川的两名护卫(高卜锡、杨端)的后代。 天全高、杨土司非土著,亦非少数民族,与其他地 区的土司截然不同,具有其独特性,是天全历史 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位于仁义镇的老场 村为副司杨土司辖地,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更 有保存完好、体现天全 790 余年土司文化的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杨家土司祠堂。为此,应做 足独具特色的土司文化,着力把老场村打造成 一个传承历史、凸显文化、彰显特色的文化旅游 胜地。

一是深入挖掘土司文化。天全土司文化有近 千年的历史,但在沧桑的历史变迁中,土司文化遗 存已所剩无几,挖掘保护刻不容缓。建议将土司文 化挖掘保护项目纳入全县文化旅游发展重点项目, 成立土司文化保护机构,加快天全土司文化的挖掘 保护。据《天全县志》载:元初,天全土司所辖和遥 领地域,“外抚董卜韩胡、鱼通、长河西诸夷,内统 黎、雅、宁远诸路”,东北达邛崃火井一带,北控宝兴 全境,南达汉源清溪,东抵飞仙关。为此,应深入 高、杨土司曾经的管辖范围甘孜、邛崃、宝兴、汉源 等地和天全全境,以及改土归流后,高、杨土司后人 的安置地江西南昌府,收集查找当地的志书、通史 等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走访调查相关部门、土司文 化遗址、土司后人等,复制相关历史资料、文物。同 时,在天全县开展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尽最大可 能挖掘出反映天全土司文化的历史资料、遗址、遗 迹等,全面反映高、杨土司在行政、军事、居住、交 通、祭祀等诸多方面的史实。

二是着力老场村建设。以杨家土司祠堂为核 心,全面规划打造老场村。改造全村道路、电力、供 排水等相关基础设施;按明清民居风貌改造全村民 房、街道,规划恢复建设官寨、练兵场、兵营、仿古牌 坊、戏台等历史人文景观;绿化、美化村内河道两 岸,恢复打造老磨坊、水车等人文景观;进一步提升 完善杨家土司祠堂内的土司陈列馆,规划村史馆,全 面展示高、杨土司790余年的历史文化以及村情村 史和乡风民俗,将土司祠堂建成集祭祀、教育、文化、 活动于一体的观光场所;此外,进入村庄沿线打造具 有明清文化特色的雕塑、建筑,鼓励引导周边群众和 民间资金投入村宅建设,商店、酒馆、客栈、食宿之店 外悬挂粗布制作的“幌子”,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三是讲好土司故事。研究好土司文化、做好土 司美食、挖掘土司民俗,彰显天全独特的土司文化。 编纂好天全土司相关书籍,策划拍摄反映天全土司 的影視剧,召开文化研讨会,深入开展天全土司文 化研究;深挖天全饮食文化渊源,开发土司九大碗、 土司宴等特色菜肴,做好土司美食;深入挖掘土司 民俗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12月底依托 杨氏一族祭祖,通过民俗表演、美食品尝、篝火晚会 等形式,体验土司文化,感受民俗风情。

〔作者单位:中共天全县委党史研究室(天全县 地方志编纂中心)〕

猜你喜欢
粮仓土司农耕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粮仓
Fort Besieged
粮仓
树懒的粮仓
乌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