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中外媒体话语比较的‘一带一路对外宣传策略研究”(TJWW18-02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于飞(1985—),女,汉族,河北衡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语课程思政。
[摘 要] 为了形成学科育人合力、推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造有温度的外语课堂教学,生命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极为重要。大学英语教材中生命教育主要聚焦在以下方面:正视生死,唤醒生命意识;具备生存意识与技能;正视逆境挫折,锻造生命的韧性;学会承担责任,呵护生命情感之美好。为此,教师要有生命教育的理念和知识技能,为生命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动力;要联系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积极设置生命教育相关话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互动。
[关 键 词] 大学英语教学;大学生;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2-0077-04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途径。从人本主义教育观来看,教育的永恒主题为生命教育,因为“其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个人的价值和地位,充分展示人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个人的人生质量”[1]。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对个体生命的认识、珍惜、尊重和超越,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的“答卷”。作为大学公共必修课之一,大学英语具有授课学时多、覆盖面大和内容丰富等特点,其课程定位为“从各个环节充分挖掘思想和情感资源,丰富其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2],不难看出,生命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兼容性和契合点。因此,从生命教育角度讨论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可谓外语教育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自觉。为此,本文结合秦秀白教授主编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版):综合教程》(以下简称《综合教程》)以及自己多年从教经历,拟从生命教育角度谈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
一、生命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教育“功利化”和“工具化”倾向明显。由于过于强调求知、理性和效率的教育,缺乏对生命关怀、成长和呵护的引导,当代大学生对艰辛磨难认识不深,抗压能力和耐挫能力意识不足。步入大学校门后,一旦面临学习、情感、交往等問题,部分学生容易心理失衡和价值偏离,诉诸极端方式回避和解脱。例如,一项针对高校学生生命教育的调查表明,在对待生命态度方面,有50.14%的大学生表示面对压力的自我调节“视情况而定”;在您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选择“享受人生”者占29.81%,选择金钱和地位者占40.81%。[3]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生命意识,引导学生珍惜生命、重视生命质量和升华生命价值,是包括大学英语在内的各课程需要关切的教学议题。具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生命教育需要形成学科育人合力
多年前,一些教育工作者就呼吁,人文精神是现代大学的特质,开展生命教育必须用好各门课堂教学,要打破科目、时段之限制,强化学科融入,形成教育合力,“甚至可以延伸到学生学校生活之外,流注到学生整个生命历程之中”。[4]然而,高校开设专门针对生命教育的课程较少,主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心理健康系列讲座等,生命教育融入各学科方面仍存在着“缺位”。因此,生命教育系统性不强,形式比较单一,效果不明显。据有关调查表明,30%的学生认为目前生命教育模式的效果一般,只有9.5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是通过“学科间渗透”开展生命教育。[3]大学英语教材中设置了关于人的成长、亲情、爱情、友情、幸福、阅读、创新和技术伦理等话题,蕴含着丰富的弘扬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若干元素,因此,善用大学英语教学开展生命教育,是各学科落实立德树人、守好生命教育“责任田”的重要体现。
(二)推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近年来,外语课程思政是外语教学界讨论比较热烈的一个话题,它是对长期以来外语教学中“唯理轻情”、人文性不足的有力回应,因为没有人文性的外语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丢了‘本质,导致语言文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德育渗透、思想浸润相割裂,无法实现外语教育内涵式发展”[5]。为此,学者从政策解读、教学体系、教材挖掘、教师角色和教学评价等进行了诸多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更多为宏观叙事,“微观性、实证性、案例性研究相对薄弱”。[6]如何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做细做实,是外语教学研究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是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之一即“培养人文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而且为学生知识创新、潜能发挥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准备”[2], 因此,从生命教育切入大学英语教学,可谓我们深化外语课程思政研究、推进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有益视角。
(三)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造有温度的外语课堂教学的客观需要
从生命教育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旨在关注学生个体的实际需要、促使其健康成长以及实现生活幸福美满的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7]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辩证统一的过程,离不开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平衡,师生之间不仅体现为知识的传授与吸收,还体现为知识与人生的意义关联。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较少从学生成长成才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不佳。据一项调查表明,一些教师认为教材枯燥、趣味性不强,“话题不能吸引学生”[8]。再者,“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主张、情感和体验被排除在课堂之外”,重复、单调的语言技能训练,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丧失学习兴趣。[9]因此,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对“学”的研究,即“必须以大学外语课程的自身逻辑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10]。而生命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正是课堂教学回应学生成长烦恼、生命困厄和弘扬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
总之,生命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有助于拓展生命教育的广度,形成育人合力,也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让大学英语教学“有意义”且“有意思”这个话题。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生命教育主题分析
既然生命教育作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立足教材,立足文本,从中挖掘生命教育元素,重构教学内容,以实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大致来看,《综合教程》关于生命教育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正视生死,唤醒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个人能正视生死,理解生命的长度和高度。例如《综合教程2》Unit 5“Three Days to See”是海伦·凯勒的名篇,它是一篇绝佳的生命教育文章。该文章讲到,一些缺乏对死亡的认知,总觉得死亡距离自己很遥远,缺乏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品味,假如把每天当成生命的终结,人们会心怀柔情和感激地过好每一天。再如《综合教程4》Unit 6“Two Truths to Live By”一文强调,要动态地看待生命,人生的艺术在于收与放,既要惜时如金,感悟人生的美好,也要正视死亡和损失,理想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超越时空。同时,唤醒生命意识,人们应善待自然,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综合教程4》Unit 1“Man in the Realm of Nature”一文,呼吁人们要注意环境污染问题,要学会亲近大自然。《综合教程4》Unit 5 “Stripping Down to Bare Happiness”一文指出,人们应实践绿色、简朴的生活方式,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关注生活质量。
(二)具备生存意识与技能
一方面,学习技能是个体生存能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综合教程1》Unit 1“Secrets of Straight-A Students”一文强调,优等生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自觉、惜时、有条理和勤奋等。《综合教程3》Unit 5“Set Your Bodys Time Clock to Work for You”一文强调,个体要善用时间生物学的方法,关注健康,提高做事效率;另一方面,个体生存技能还体现在具备合作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方面。例如《综合教程2》Unit 6“What Does Teamwork Really Mean?”一文强调,团队精神是未来员工的必备条件,个体目标必须服从团队目标;《综合教程3》Unit 8 “Culture Shock”一文强调,处于异域文化的个体,要尽快熟悉该地语言,了解其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尝试与所到國的人们多交流,增强自信。例如《综合教程3》Unit 7“Another School Year: Why?”讲到,大学教育的使命在于引导学生接触人类最优秀的思想,使其阅读诸如荷马、亚里士多德、但丁、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等名人著作,以领悟相关学科发展史和人类取得的伟大成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三)正视逆境挫折,锻造生命的韧性
人生的旅途注定不平坦,敢于面对挫折和逆境,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个体才能感悟生命之美。例如《综合教程2》Unit 2“Choose Optimism”讲到,生命之美远大于生命之恶。生活中难免有伤痛,但选择乐观或悲观取决于个人看待生活的方式。如果垂头丧气就会让人陷入绝望之谷。相反,选择乐观的人,往往会获得进取和成功的巨大力量。再如《综合教程2》Unit 7“Did You Have a Tough Childhood?”和《综合教程4》Unit 3“Fame”都肯定了逆境挫折的正面功能,即人们只有敢于挑战自我,不向命运屈服,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相反,如果自暴自弃,无所作为,那就无法打开胜利之门。又如在《综合教程2》Unit 3“The Shadowland of Dreams”一文中,作者讲述自己在逐梦作家的历程中,曾忍受过孤独、冷清和低薪之苦,即便整个家当只有两个沙丁鱼罐头和18分钱,但为了有创意的生活,作者在梦想的阴影里坚守初心,获得成功。再如《综合教程2》Unit 4“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讲到,乔布斯30岁时被苹果公司解雇,尽管是毁灭性打击,但他决定从头再来,以新手的轻快感坚持自己热爱的工作。
(四)学会承担责任,呵护生命情感之美好
个体生命总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需要承担家庭和社会赋予自己的责任。例如《综合教程3》Unit 6“The Eighth Tuesday We Talk About Money”一文讲到,物质无法替代情感的力量,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关爱他人,让自己心里充实。再如《综合教程3》Unit 2“How Deep Is Your Love?”和 Unit 3“What Is Friendship?”两文章中,认为真正的爱情和友情需要个体慢慢培养,尤其是彼此要学会理解、奉献,同甘共苦。不仅如此,教材中一些文章记述了人世间情感的温馨与美好,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例如《综合教程3》Unit 1“Something for Stevie”一文描述了众人在智障员工史蒂维手术后以及感恩节重返工作岗位时为他捐款等温情片段;《综合教程1》Unit 3“A Time for Memories”一文以一棵松树下的亲情片段为线索,讲述母亲精心呵护“我”的成长,在“我”长大结婚时充满欣慰和不舍,后得知她即将离世。岁月流逝,儿子长大结婚,“我”流下了快乐的泪水,正如母亲当年的心情,不由感慨“当这些树长得高大挺拔时,我家人的生命也会跟它们一起延续不息吗”。
总之,从生命教育理解大学英语教材,不仅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大学英语教学的“经纬”,也容易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生命智慧,感受到流淌的生命之美。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正如有论者所言,“教师是学生的倾听者和对话者,更是学生未来的塑造者和人生的领航员”[11],不过, 对于长期以来大多数习惯于知识技能训练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做好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做好该体系下的生命教育,需要教师在理论素养、知识技能和教学方面做出相应的调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有生命教育的理念和知识技能,为生命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动力
作为教学主体,由于“教师面对外国语言文化和相关理论知识所表现出的立场与态度、语气与话语、视角与观点、思维方式与分析策略等都具有对话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和启发作用”[12],教师“善教”,学生才能“乐学”,更好地体验生命的善、生命的意义,形成生命自觉。在生命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知识,拓展教学视野,优化教学设计,在维持“教”与“学”的平衡中探索教学的创造性。例如,在《综合教程1》Unit 5“Personality Development”一文中,为了阐释好个性是由情感、社交和智力三个元素组成的,不妨组织学生围绕“Personalities make people interesting.”和“Some personalities are more pleasing than others.”展开讨论,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培养积极的个性是适应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提升生存技能的必要条件。再如结合“A Time for Memories”,我们不妨设置这样的课后作业,以 “The Tender Moments With Parents”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以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如此,我们的教学就不会仅限于词汇和语法教学,生命教育就自然融入教学实践中了。
(二)要联系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积极设置生命教育相关话题
需要看到的是,社会实践不断变化,层出不穷,学生的外语基础、学习方式、兴趣爱好也在不断变化,只有联系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主动设置话题,才能更好地回应学生之“变”,因此, 作为外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提供者,“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额外的教学素材,应考虑选择一些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引导、促进作用的材料”[13]。例如,在讲授“Secrets of Straight-A Students”时,因为该课是学生步入大学校门所上的第一次大学英语课,“高考”对于他们仍是一个很有热度的话题,我们不妨从很多学生高考后、入学前的诸多社会实践切入,例如2019年考入清华大学的云南学生林万东,收到录取通知书前,他在工地搬砖;2023年考入名校的云南考生姚胜旺,刚从地里挖姜归来收到录取通知书,他泣不成声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成为优等生的重要秘诀在于个体目标明确、坚持不懈。
(三)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互动
从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来看,“教师与学生俱以完整的生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行着对话、交流与合作,探讨相同的问题、构建共同的知识、编织同样的梦想”[14]。同时,课堂教学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因事而化,主动顺应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浪潮,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正因如此,增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综合运用任务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善用新媒体辅助教学,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讲授“What Is Friendship?”时,我们不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大学室友的美好瞬间,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之珍贵,懂得人际交往中信任、关爱和尊重的重要性;再如讲授“Man in the Realm of Nature”时,我们既可以以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征作为导入话题,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 “The Crying Earth”撰写脚本,并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丰富内涵;又如在讲授“Stripping Down to Bare Happiness”时,我们不妨联系最近流行的“反向消费”现象(去社区食堂吃饭、买折扣商品、特种兵式旅游等),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以引导学生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让生命返璞归真。再如讲授“Did You Have a Tough Childhood?”时,我们可以借助微信群或超星,布置学生课前学习中国日报网关于中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的励志故事的任务,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感受兼具生命教育的大学英语课堂。
四、结束语
正如有论者所言,“生命的本质处于不断的生成和不断的建构中”[15],生命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也处于不断的生成和建构中,教师要从观念、方法和行动上勇于探索,努力让大学英语成为守望人生成长之课。
参考文献:
[1]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4):5-8.
[2]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张培.大学生生命观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河南省7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的问卷调查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14-119.
[4]佘海舟,曾勇.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生命意蕴与课堂精神[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36-138.
[5]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中国外语,2020(5):15-20,29.
[6]赵应吉,董保华.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2015—2021)[J].外國语文,2022(6):129-139.
[7]肖川,陈黎明.生命教育:内涵与旨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4):30-36.
[8]张虹,李会钦,何晓燕.我国高校本科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调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4):65-75,147.
[9]刘香萍.大学英语教学的异化:成因及对策[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3):63-67.
[10]何莲珍.大学外语课程思政之“道”与“术”[J].中国外语,2022(4):1,12-14.
[11]陈杰.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1(4):70-73.
[12]罗良功.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本、质、量[J].中国外语,2021(2):60-64.
[13]何莲珍.从教材入手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J].外语教育前沿,2022(2):18-22,90.
[14]王河滨,袁志强.在课堂教学中探寻生命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6(12):60-61.
[15]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17-20.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