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琴 程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何强化农业产业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农产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学界需要解决的关键性课题。本文以校企农合作背景下,强化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下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从明确建设目标、加强联动沟通、平台信息挖掘、组织实践学习以及做好培养保障等相关角度,对提升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措施进行了阐述,力求为有关教育从业者提供参考。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电子商务成为产品交易的关键性平台。据《中华人民共和國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38299亿元,同比增长3.5%。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及农业工作者,应当认识到电子商务人才在农产品营销工作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针对性强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作为现代社会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方向,在校企农合作背景下,强化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培养,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一)积极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在以往职业人才培养以及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过程当中,受机制因素以及教学路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往往流于表面,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陷入困境,相关合作机制不健全,学生无法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得到相应的收获。在农业产业支持与参与下,针对性强化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则能够针对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进行全面创新,形成校、企、农三方合作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育人合作体系,使院校、企业、农业生产者以及学生都能够在相关合作背景下获得相应收获,有效提升三方共育背景下电商创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当中,各方均能够发挥出自身优势,院校从专业角度提供人才培育方案,企业为培育机制的建设提供物质层面与组织层面的保障,农业生产者提供经验化的内容,全面强化创业人才的实践能力以及实践认知,实现三方育人的深度融合。
(二)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在以往创业人才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院校与企业乃至产品市场之间的联系较为欠缺,相关人才培育院校对于社会发展方向,以及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捕捉与掌控能力较弱,导致电商创业人才培养方向以及培养模式与市场特性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脱节,不利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长效化发展,阻碍了农产品营销工作的进步。而在校企农三方协同的育人背景下,针对性强化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则能够实现人才、资源以及产品之间的良性循环,使农产品市场得到广泛坚实的发展支持,强化创业领域对于学生主体的吸引作用,实现职业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三)实现农产品营销业务不断细化
传统农产品营销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受到营销思维以及惯用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工作重心往往停留于全国范围内的大型平台当中,对于区域性电商平台的关注与重视欠缺,导致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受到限制,影响了农产品的营销工作效益。而积极开展校企农三方协同下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则能够使农产品营销业务得以进一步细化,使电商平台农产品营销方案能够进一步贴合市场层面消费者需求,使营销工作得到充分的专业化人才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营销、推广乃至产品品牌塑造的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产品营销业务的系统化进步。
(四)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现阶段,城乡市场环境尚存在一定隔阂,农产品可能会产生滞销与过剩现象,给农民的经济效益以及农产品市场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强化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能力与素质的培育工作,能够针对性解决农产品面临的滞销问题,缓解城乡市场环境发展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有效拓展农产品销路,全面提升农民经济收益,实现农业的发展目标。
(一)农产品种植规模较为分散
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情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多以家庭为单位对集体土地进行承包,土地经营呈现出分散化的特征,一方面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使农业产出受到限制,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加大了农田经营管理成本,导致农业基层劳动力受到严重束缚。
(二)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够稳定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愈发激烈,给农民的经济收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一些农民对于农产品市场环境的把握不够准确,对于农产品的市场定位存在一定偏差,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足,因而在农产品种植与生产中出现盲目的现象,一些农产品存在生产过剩乃至资源浪费等风险。
(三)技术层次存在短板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农产品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基础和前提,但从现阶段农产品的生产与营销工作来看,很多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层次存在一定短板,专业人才队伍不足,相关人才为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的支持有限,导致农业生产力较为低下,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滞后,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四)产品附加值较低
农产品所蕴含的附加值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强化农产品经济价值的关键所在。但由于人才培养以及技术开发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农民在农产品的加工生产层面处于被动地位,在整个产业发展链条当中处于初级阶段,农民与技术加工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欠缺,可能会引发产品供给失衡等相关风险。
(一)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工作较为滞后
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为各院校电商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以及相应的评价依据,但从目前相关院校的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院校负责人对于人才培养机制的关注与重视不足,未能按照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组织专业团队开展机制梳理与重构工作,给人才培养工作的规范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校企农三方联动欠缺
在电商平台农产品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推动院校、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三方之间的相互联动,对明确市场发展动向,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创业人才的培养现状来看,校企农三方之间的联动依然存在一定缺陷,各高校对于农产品市场发展情况不够清晰,对企业岗位需求以及农产品特点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创业培养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
(三)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实践能力不足
作为一项专业性与实践性兼备的工作,一些院校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以及平台,相关创业人才的思维与发展模式同样仅停留于理论层面,未能经过实践项目的充分考验。
(四)产品营销推广思路受到限制
很多创业人才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对于电商环境下农产品营销推广的研究不够深入,创新创造能力不足,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把握不够明确,导致产品市场接受程度较弱,使电商创业遭受负面影响。
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培养水平,适应市场环境下农产品生产营销发展需求,有关从业者应当立足以下几方面内容开展工作。
(一)明确校企农三方协作培养机制建设目标
合理的目标规划能够使培养机制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使校企农三方协同背景下电商创业人才培养活动得到明确的引领,相关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农产品市场发展特性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对目标规划进行明确,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目标建设应遵循理念一致性。作为校企农三方协作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基础与重要依据,相关目标的设定应充分契合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商创业的理念要求,落实信息交互与资源整合的发展意愿,使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能够成为平台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重要桥梁,强化数据信息的沟通互动,使产品供求双方得以平衡,保障农产品市场的平稳运行与发展,规避市场风险对农产品经营造成的相关影响。
其次,目标构建应当充分突出电商创业领域的优势与竞争力。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过程当中,应充分考虑到院校、企业乃至农业生产者所扮演的相关角色,并将其教育责任以及教育义务进行全面整合,使平台企业与农产品市场之间形成更加积极的交互,使双方的对接更加可靠,强化农业产业发展进程当中的专业人才保障。
最后,目标设定应当考虑教育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的各项影响要素。受到市场环境变革以及时代发展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电商平台以及农产品销售渠道逐步发生了变化,营销主体逐渐由网站、专业电商渠道转移至微信、短视频平台当中,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过程中,也应当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针对目标内容进行及时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符合时代特点,满足农产品生产销售需要。
(二)加强高校企业之间在技术层面的联动沟通
在以往农产品的生产与营销活动中,受到协调模式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各院校与平台企业之间的沟通联动滞后,对于专业技术层面的关注度存在一定不足,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互动缺乏充分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给电商市场环境下信息共享乃至产品营销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因此,在新时代校企农三方协同下的创业人才培养发展进程当中,各高校应当积极强化与企业以及农民之间的技术共享与沟通,由创业人才牵头,借助电商平台设立技术联络站,使平台企业与产品生产者之间搭建起高效得桥梁,使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层面的需求信息能够及时向农产品生产者进行反馈,同时使相关农产品的优势能够借助电商平台进行充分营销与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有效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积极发展与不断进步,同时还能为电商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机遇以及空间。
(三)借助大数据平台对助农信息进行充分挖掘
如今,大数据技术以其目标明确性、结果直观性等优势,在农业、商业发展进程当中得到广泛运用,相关院校在组织针对农产品电商平台创业人才培育的过程当中,为了突破时间与空间对市场调研工作的限制,强化市场各方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应积极借助大数据平台技术对助农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和深度利用,消除平台双方的信息短板,使基于农产品的交易活动更加密切高效,同时使创业型人才能够在整个市场环境当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高校应鼓励创业人才借助平台实现院校、企业以及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三方合作,通过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的整合,并通过平台进行发布,消除空间因素对于市场信息的影响,避免出现农产品市场供需脱节的情况,促进农业市场的健康高质量发展。
(四)基于项目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在以往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受制于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实践机会较为有限,对学生实践技能的锻炼与掌握形成了一定制约。因此,在校企农三方协同的发展背景下,有关院校应当基于项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引导与鼓励,例如,相关院校结合本地农产品生产营销情况进行分析,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基于当地农产品生产发展情况,依托电商平台进行营销与推广,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为其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做好人才培养的保障工作
校企农三方协同发展背景下,针对创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加强保障工作,确保相关培养机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院校、企业以及农产品生产者三方应全面协调,针对当下农产品电商平台营销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在三方优势的引领与支持下,分别从技术角度、财务角度、组织角度以及师资力量角度做好人才培养保障工作,使有关培养项目得到更加积极有效地落实。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借助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营销与推广活动,促进农产品产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关企业与院校应当认识到专业电商创业人才的价值,同时不断推进相关人才培育机制的建设与发展,使电商创业人才能够为农产品营销工作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作者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企农大數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