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园 春晖四方

2024-05-22 14:08吴瑕
现代艺术 2024年4期
关键词:师爷扬琴川剧

吴瑕

对于四川扬琴这个曲种来说,我的师爷李德才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代宗师。对于作为“德派”四川扬琴第三代传承人的我而言,他是传奇、是标杆、是灯塔。

关于师爷的传奇故事,我更多是从我的师父徐述老师口中,以及自己所阅读到的有关于师爷李德才的书籍所得知。师爷出生于四川扬琴世家,自幼随父学艺,七岁即能登台演唱不少儿童角色和小生的曲目。在当时的年代,艺人们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行规:无师门者不能卖艺。为此,师爷拜父为师,行内人称“门内师”。至此,师爷便正式开启了他的四川扬琴之路。1917年,14岁的师爷因换声期疲劳演唱而倒嗓,不得已回到老家广汉另谋生路。在广汉时巧遇著名川剧生角——王琼林老师。王老师是惜才之人,便教授师爷恢复嗓音的练习方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老师与川剧票友廖老师的帮助下,师爷学习川剧旦角运用仄音(假声)的发声方法,经过三年的反复练习,练就了一副能够随意转换真假声的好嗓音。1921年,18岁的师爷回到了成都。回到成都后的师爷,虽有着一副好嗓子,但就艺术水平而言,还差些火候。于是,他便拜四川扬琴名旦赵友太老师为义父,从此踏踏实实地开始学习旦角的演唱方式与技巧。

我的师父徐述老师常常告诉我,师爷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总会精益求精、尽全力做到最完美。在唱法上,他虚心请教前辈,经常拜访不同行当的川剧老师。力求从“生、旦、净、末、丑”各个老师的唱腔中汲取好的唱法融入四川扬琴中来。除此之外,他还向功底扎实的四川扬琴前辈们讨教,用近乎完美的态度来要求自己。要说对师爷影响最大的老师,莫过于李莲生先生。师爷跟随李老师,学习为人处世之道、敲奏扬琴之技、以情带声之法、唱腔润腔之艺。至此,师爷也成为所有四川扬琴艺人中旦角兼打扬琴第一人。他精湛的琴艺,也让他成为了同行演奏者中的佼佼者。

2023年,正逢师弟蔡宁邀请我一起完成他的艺术基金项目——复排四川扬琴经典曲目《活捉三郎》。这是我的师父徐述老师口传心授于我的第四个传统曲目,虽然中途也演过好多次,但时隔这么多年,又是五十多分钟的戏,我总是想着再多复习一下,以便能够演绎得更完美。于是便找出了师爷在1956年与任正奎老师演唱《活捉三郎》的录音:“阴风惨惨路迢遥,古墓山空落叶飘……”师爷婉转的女腔一下就把我带到了那个让人感到凄凉阴森的荒郊野岭,再听到“秋老山空万木凋,一程行过一程遥。荒郊犹记来时路,流水依然过小桥……”阎惜娇作为一个鬼魂的孤寂、无奈、不甘都随着师爷如泣如诉的细腻唱腔娓娓道来。听到这里,我不禁感叹:“这也许就是四川扬琴女腔的天花板吧!”他既是演唱者又是扬琴伴奏者,所以在节奏的把握上,拿捏得恰到好处,人物的情绪和演唱的节奏也配合得天衣无缝,细腻的演唱和剧情的推进感使观众身临其境。师父徐述老师曾对我说过:“你师爷唱的《活捉三郎》每一个字都是讲究的,特别是八句奴为你中那句‘奴为你担惊受怕的‘怕字,真正唱出了阎惜娇内心的不安与惶恐。”我记得也是因为师父的这句话,当年的我对这句唱腔和中间那个“怕”字反复揣摩了好久。

师父徐述老师曾经很多次说到:“你师爷的名字取得真好,‘德才兼备,并且‘德字在前‘才字在后。人如其名,是位真正的艺术家。”在四川扬琴的演唱和伴奏方面,师爷的技艺堪称精湛,在改革创新上他也在大胆尝试。虽然没有见过师爷,但师爷常常在我师父的“回忆”里,我对师爷有种如亲人般的熟悉感,我还总会给我师父开玩笑地说:“要是师爷还在的话,他一定很喜欢我这个徒孙。”

在那个没有电视、电影、数字媒体以及短视频的时代,四川扬琴是成都人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那时四川扬琴演出,每场都是座无虚席。我曾见过一张老照片,是成都悦来茶馆四川扬琴演出现场的照片,不仅观众席坐得满满当当,就连过道都站满了人。听老师们说,当时师爷每天这样的演出有两至三场,均是场场爆满。这让当时的我难以置信,原因有三。其一:当时四川扬琴是如何做到有如此广泛的普及面;其二:四川扬琴的传统曲目时长大概都是四十分钟以上,每天两三场的演出太考验演员的功底了;其三:在那个连解决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那些老艺术家们是如何做到让观众们心甘情愿花錢买票来观看的。这些问题都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如今,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四川扬琴演员,我开始思考四川扬琴究竟该如何重回到曾经的鼎盛时期。我学习了很多传统曲目,在茶馆里唱过、在舞台上演出过。“传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因为有师爷辈老师们的坚持,才得以留下如此多的唱本供后人学习。师爷在学艺时,努力吸纳多派唱腔之精华为四川扬琴所用,与此同时他还新创四川扬琴边打边唱的方式,得以吸引了无数观众为之而来。新时代下的我们,面对如此快节奏的生活,面对文艺百花齐放的状态,四川扬琴该如何继续蓬勃发展?如何守正创新?如何迎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都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不管是继承传统亦或是发扬创新,我们都本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循艺术发展的规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解决温饱问题到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转变,也让观众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在艺术审美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四川扬琴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门类,如何在当今时代绽放光彩,应是作为传承人的我要努力去解决的问题。

师爷用他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德才兼备”。师父曾说,师爷不仅是一位音乐天才,为人为师也善良淳朴。师爷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宝贵的东西:当今盛行的四川扬琴“德派”唱腔、永不放弃的学艺精神、积极努力的生活态度……

如今四川扬琴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非遗文化事业的传承与保护中。对我们而言,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精神的传承。

(作者为李德才徒孙,“德派”四川扬琴的第三代传承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演员。)

猜你喜欢
师爷扬琴川剧
神奇的川剧变脸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川剧版画传四方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明清衙门的师爷
明清衙门的师爷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少年师爷》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