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原游击队》的“孙掌柜”到我们的副厂长

2024-05-22 12:31钱道远
现代艺术 2024年4期
关键词:长影制片厂峨眉

钱道远

凡是看过经典革命战争题材影片《平原游击队》的观众,除始终忘不了那位善用一对双枪、出神入化抗击日寇的游击队长李向阳外,一定还记得李向阳冒险进城,在小县城的凤鸣小酒馆里和我方地下党秘密接头的那场戏:小酒馆掌柜、我方地下党负责人孙凤鸣那胖乎乎的憨厚、风趣、沉稳、机智的形象,特别是他那一声传递暗号和情报的响亮地道、别具韵味的吆喝:“半斤白干儿,一盘花生米,四两酱牛肉,外带胡椒面儿……”至今仿佛还不时在我们的耳边响起。

我是在1955年,作为一个还戴着红领巾的初中生,在当时成都盐市口著名的人民电影院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那时可万万没想到:20年后的1975年,即我已在峨眉电影制片厂成为一位青年编剧的时候,这位“孙掌柜”的扮演者、老八路、老电影艺术家徐连凯,正好成为了我们的“顶头上司”——峨眉电影制片厂党委副书记、主管艺术的副厂长。

1975年的峨影,在其厂史上还发生过一件大事,即为了四川电影事业的发展,在当时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共四川省委和吉林省委商定,从新中国电影的摇篮——1947年在东北老解放区就开始组建的著名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调集一批老领导、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和各工种骨干,如袁小平、徐连凯、李亚林、金迪、贺小书、从连文等前来支援峨眉电影制片厂。没想到,当这一支包括家属在内共70多人的搬家大队伍,正从长春抵达北京,准备继续乘火车南下到成都时,一件意外的大事: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县(今海城市)、营口县(今大石桥市)7.3级的地震又发生了!

当时,除拍样板戏等外,全国各电影厂的故事片生产都尚未恢复。为记录和研究此次地震对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建筑及房屋的破坏情况,当时的中央电影方面的相关领导机构,即向峨眉电影制片厂下达了与国家建委合作,拍摄一部《房屋抗震》科教片的指令;而正率长影商调峨影的大队伍,从长春经北京到成都的领队者之一的老革命、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原团长、艺术片室主任、科教片室主任徐连凯,正是完成这一紧急而重大任务的最理想的带头人选。于是,当时的峨影厂领导李映青等,在与有关方面协商后,便立即让徐连凯同志一人,提前连夜从北京飞赴成都,让他挑上了这副重担。

非常荣幸的是,当时的我作为一名年轻编剧,与几年前已从八一厂调入峨影厂的著名摄影师李大贵和另一位峨影老科教片编辑李晖远,也被选入摄制队伍中。徐连凯老革命也从长影调来的创作人员中,挑选出了著名配音演员出身、当时已成为著名科教片编导、后来又成为著名导演的从连文,以及从长影厂来的经验丰富的著名美术师汪滔等一起,作为中坚力量,与我们共同组成了摄制组。

于是,从仍然相当寒冷的东北初春一直到麦苗青青的夏季,徐厂长就带着我们这个十人左右的创作队伍,开始了《房屋抗震》的紧张艰苦的摄制工作。不敢住民房,招待所宾馆之类更是奢想。我们全都挤在临时搭建的小地震房里。小屋里,还临时砌起了炕。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在北方农村住了那么久真正的普通农民的炕。徐厂长就睡在我旁边,和大家挤在炕上,一起同甘共苦地坚持了两个多月。每天吃着馒头、窝头和高粱米饭,根据建筑专家们的指点,沿着海城——营口——大石桥一线,一个个村庄和学校跑,艰辛地拍下了所需的全部素材。后来编辑成三集科教片《房屋抗震》,圆满完成了国家交办的任务。同时,也成了我对徐连凯老革命的第一次也是最长的一次日夜在一起的接触和了解。

那时,我才知道,1927年5月出生的徐连凯老革命,是山东临清县人,在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7月,正在读小学的11岁的他便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了八路军,1945年5月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129师政治部通讯员、宣传员,十八集团军野战军政治部实验剧团班长、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副队长、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副团长、团长、艺术室主任、科教片室主任等。老长影人都叫他“老徐”“老凯”“凯子”,或徐连凯同志。他一贯反对别人叫他“徐厂长”。

最使人难忘的是,他在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一系列重要领导职务的同时,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始终不忘其演员本色,在繁忙行政工作的同时,见缝插针地客串了一系列著名影片的角色。在当年的许多著名影片如:1950年《白毛女》里饰政委;《钢铁战士》里饰赵连长;1951年《高歌猛进》里饰老魏;1953年《丰收》里饰杨明远;1954年《英雄司机》里饰刘子强;1955年《神秘的旅伴》里饰中队长;1957年《牧人之子》里饰区委书记;1958年《古刹钟声》里饰公安局局长;1958年《花好月圆》里饰张乐意;1959年《冰上姐妹》里饰教练……真可以说是一位货真价实的“金牌配角、万能客串”了。1975年调峨影,担任峨影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后,这位“金牌配角、万能客串”也“本性难移、兴趣不减”,在忙于繁重艺术领导工作的同时,仍然在1979的《我的十个同学》、1984年的《家庭琐事录》、1991年的《缉毒战》、1998年的《血魂》等里面,贡献出了他那活跃的身影和精彩的表演。

在领导峨影全厂的艺术创作工作上,胖乎乎、成天乐呵呵的徐连凯副厂长,也始终坚持他在八路军和长影时一贯的作风,非常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没有任何架子,特别和蔼可亲,能和广大艺术创作人员打成一片。他夫人周莹箴老师,也是我国电影界一位著名的老剪辑师、老革命。1947年就进入当时我党组建的东北电影制片厂音乐科、演员科,1950年调该厂洗印车间开始担任剪辑师。当年及以后长影和峨影的许多著名影片,如长影的《风从东方来》《甲午风云》《党的女儿》《自有后来人》《兵临城下》;峨影的《孔雀飞来阿佤山》《年轻的朋友》《为什么生我》《姑娘的心愿》等名片都出自她的“神剪”之手。

1989年3月,徐连凯老厂长离职休养后,便和夫人周莹箴老师一起,去了北京他女儿处,过着平静的老年生活,我们就很难见到他了。直到2012年8月24日才得悉老人家以85岁的高龄在北京仙逝的消息。可惜因为他们老两口及子女的一贯低调,我们未得亲赴北京告别祭奠,成了永远的遗憾。“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值此清明之际,我们谨对这位可亲可爱的老八路、老领导、老艺术家,致以最深切的怀念和最崇高的敬意!

(作者為徐连凯同志下级,系峨眉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编剧。)

猜你喜欢
长影制片厂峨眉
《中国银幕》制片厂巡礼
峨眉武术传承人王超的坚守
长影集团基于“长影”品牌的产业拓展研究
峨眉峨秀湖即景(排律八韵)
长影世纪城
峨眉上翠氛
成龙受聘出任长影集团总导演
落寞或重生
贵州最大的峨眉含笑树现身习水
长影改革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