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人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2024-05-22 08:55:11王梦雅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马克思

【摘要】人的问题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马克思站在唯物历史的立场上,从人的本质、发展、需要和价值四个方面阐述他的人学观点,为人学的研究指明了科学的方向。马克思人学观对于在社会发展中解决人的问题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其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观|当代价值

马克思人学观是研究人的一般规律的理论思想,其超越西方传统的人学思想,以现实为起点构建了科学的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极具特色的思想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人学思想历久弥新,深入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人学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回答人类向何处发展的时代之问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马克思人学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注重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以人为切入点,关于人的各种认识的内容相互联系,主要总结为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这四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人学思想的内容。

(一)人的本质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探索人的产生和发展,寻找人的根本属性,这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尽管很多思想家对于人本质的认识各不相同,但其开始认识和思考人的起点都是何谓人的本质。

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诠释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劳动的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表明人生活的本质是劳动并非其他。首先,劳动是人产生和发展的根源。从生物学角度出发,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虽然猿的身体、生理构造和群居性的生活方式为其进一步发展成人类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但劳动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其次,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劳动是建立人与自然相交互的中介,人类生存依赖于自然界,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人类逐渐根据自身的需要对自然界进行改造。最后,劳动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劳动是人得以延续发展的动力,劳动可以解放生产力,促使人深入地认识自然界。

第二,社会的人。马克思人学思想以宏观视野探索人的本质,把人放在历史进程之中考察。首先,马克思认为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属性,推动人的本质由抽象走向具体。其次,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置于具体的现实中,肯定人的真实存在性。最后,社会性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属性,人的意识就是在社会劳动实践中产生发展,一旦离开社会关系,人就会失去这一特性。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分析讨论,其根本是探索人的实际属性,思考人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把人拉入到社会历史进程中考察,对其进行了科学论断。

(二)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的问题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最终落脚点,进一步推动和丰富了马克思人学思想。“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最高理想。马克思对于人的发展加以辩证的思维眼光从以下三个维度对人与社会辩证统一的发展规律进行探究。

第一,自由发展。首先,自由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自我实现。在私有制生产条件下,人只能机械地进行生产劳作,因此认识自身能力有利于促使人主体意识不断深化。其次,自由发展是人自由个性的发挥。马克思主张自由发展促使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标签”,解放人的思想,推动人们向自由迈进。

第二,全面发展。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和社会关系为出发点,对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人在什么条件、途径和手段下可以进行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自身,马克思追求的是全人类的发展,寻找的是人能力、个性和智力的发展,是人权的充分展示,是人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共同发展。

第三,个人与社会的紧密发展。马克思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发展辩证统一。社会具有自身规律性,在限制人发展的同时又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人又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发展。

(三)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人实践活动的根本缘由,为分析研究人的全部历史活动和追求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逻辑起点。人通过实践活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也应该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人的需要不仅是促进人活动发展的源泉,更是推动社会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的推动力。

第一,自然需要。需要是人對于某种客观事物内心渴望的反映。自然需要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这是人的基本需求。马克思认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1],需要就像阶梯一样,逐级叠加。马克思从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思考人,自然需要引起实践活动,人在实践活动中满足需求的同时又产生新的需要,周而复始,循环不断,彰显了人的生命活力。

第二,社会需要。社会需要相较于自然需要的范围更广,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需要是指在社会之中活动的人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需要。从社会劳动出发来认识人的需要,“现实的人”的需要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人的社会需要是人的交往需要,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通过实践活动与他人交往建立社会关系,人只有在社会中参与实践活动之时才能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满足社会需要。人的需要是永无止境的,人在社会需要的促使下,不断探索生产关系,从而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第三,发展需要。发展需要是指人们自身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的需求。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挖掘潜能,并使自身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自己的价值。发展的需要是精神交流的需要,是人自我提高的需要,人的需要即人的“心之所向”,内心的想法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人的发展,因此人的精神解放是人发展的关键。

人的发展需要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中的重要理论阐述,详细论述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相通的关系。人的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又在实践中产生新的需要,以此反复地不断促使人和社会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四)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人通过实践活动显现的,实践所要完成的目标是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要求。马克思人学思想将人放在社会历史之中,以人的本质出发阐述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的价值,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因此人的价值包含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作为价值的主体,个体价值就是个体自身的意义,其实质是指个人对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人在社会中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在其实践活动之时形成了各种的关系,产生不同的价值。每个人对于客体的价值需求不同,从不同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进行活动从而体现人的创造性,发挥人的价值。并且,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才能促使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马克思指出要以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否统一为标准来判断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因此,在以社会和他人的价值和利益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人的价值的实现必然与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相关。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相关联,指出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创造所需,既满足自己的需求,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这才是个人价值的发挥。人是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现实的人”,每个人的实践活动和价值的发挥都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例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的价值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制度的严重制约,影响了人自由全面的发展,阻碍了人的价值的实现。因此只有对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真正的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人的价值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自身价值的简单层面,而是深入到社会价值中去考察研究,对于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当代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人的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愈发引起人们重视,马克思人学思想并不是抽象的思维设想和教条的知识理论体系,而是深入到现实的社会层面,具体到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和个人的理论观点,对于我们当下进一步认识人的本质、展示人的价值、明白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发展,从而为在新征程的道路上实现新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一)为我们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提供了理论指引

马克思人学观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出了正确的理论方向。马克思切实地焦聚在现实生活的世界,关注现实的人的现实活动和生活条件,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研究人的科学方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马克思人学思想出发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发展依靠人民,强调了人的主体性,肯定了人的能动性和实践性,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能力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二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可以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这符合人的最高本质是人的基本观点。我们要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指引下,更深入地贯彻和学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更好、更完善、更精准地满足人民的需要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二)为我们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思想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回答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是密切相连,相互发展的时代之问,是马克思人学思想在当代的理论衍生。以马克思人学思想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是人的本质理论是其逻辑起点。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共同体。二是人的需要是其内在推力。马克思说:“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的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2]。人的需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加强各国各领域之间的合作,满足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是迈向解放的正确步伐。三是人的发展是其价值目标。人的解放作为最高的理想目标,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无疑是相通的。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用整体视野将历史文化迥异、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融合在一起进行合作发展,这是用新时代的话语对马克思人学思想内涵的深化和诠释,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

(三)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创新思路

人与自然之间是一体化的关系,马克思曾说过:“人本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3]。马克思从实践层面出发论述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的理论观点,而能动性和对象化是其突出特征。以人的需要和实践推动人在自然界中的活动,也就是对象化的活动,通过对象化形成的世界认识人,以对象化得到的成果和活动来论证人的需要和实践,这就是“以物见人”。由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是通过劳动等中介手段促使自然界与人建立积极的、正向的关系。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受制于自然,通过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人类在自然界进行劳动活动时使人既可以相较于简单化地获得物质资料,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和自身的价值,又可以改变人完全地受自然控制的局面。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占有和消费,要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获得资料,而不是在不考虑自然界系统规律和无视其生命力的前提下毫无节制地消耗资源。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共生的发展模式,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社会才能更完善地发展,实现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三、结语

马克思人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是人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变革。其最有突破性的创新是给出了人学的哲学思维,赋予了人新的规定,强调了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指出了人在实践中既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又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质。马克思人学观不仅超越了原有的传统的人学思想,为后续的人学发展明确了科学的研究方向,而且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建设满足人民美好期望的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引。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14.

[3]陈宝.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丰富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02):1-5.

(作者简介:王梦雅,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01:15:50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57:47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27:33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