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三重维度探析

2024-05-22 03:06:26李沙沙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使命初心中国共产党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务必”,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任务,体现着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深刻自觉。全面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需要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三方面综合考量。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从未放弃对初心和使命的践行;从理论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实践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筑牢初心与使命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的“本心”,培养为民服务的“真心”,锻造永毅斗争的“恒心”。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三重维度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这一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让中国共产党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为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活力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务必”,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任务,体现着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深刻自觉。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的三重维度剖析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对于全面深刻地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维度: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百年奋斗历程

初心和使命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过程。从历史发展各阶段的谱系源流中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能够全面解读其生成、发展的内在逻辑启示和历史必然性。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的近代史横贯过屈辱与抗争,写满了尝试与求索,见证着新生与崛起。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涌现了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顽固派等人士,从单纯地学习西方器物到模仿政治制度再到考量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些都呈现“昙花一现”的短暂喧嚣,没有让中国真正走上繁荣昌盛之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这种历史激荡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实际,正确分析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明确这一时期的核心任务是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使革命的胜利有了思想保证,为革命发展前景预设了未来社会的阶段性表达方式,为中国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作了充足的准备。历经挫折与磨难,经受血与泪的教训,遭遇失败与沮丧,为了实现这一阶段的初心和使命,无数共产党人献出生命,撰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救亡乐章。“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1]没有无数共产党员进行前赴后继的抗争,我们不可能找到一条正确的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奠定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历史根基。

(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如何巩固与发展新生的人民政权、改变落后面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弄懂“社会主义是什么和怎样建设”的问题。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思想、社会风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中华民族不再步履蹒跚而是大踏步前进,开辟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协同各族人民开展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的国家地位得到初步巩固,“东亚病夫”的称号得以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得以改变。新社会制度的建立,战胜了长久以来帝国主义的武装挑衅和肆意破坏,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实物质力量和稳定制度保证。

中国共产党精准回应时代呼唤,科学研判基本国情,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富国大业,这是初心与使命在新的时代任务下的历史性重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全面进行社会变革,解放发展生产力,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了稳固的体制保障和政治前提,让初心与使命历久弥新、璀璨耀眼。

(三)社会主义新时代

以国家领导人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综合考量世界局势、民族发展、人民需要,作出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战略安排,明确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从破除衰败凋零的愁容到尽展欣欣向荣的气象,从最初几十名党员发展为世界第一大政党,从不断攻坚克难、爬坡过坎到创造一个个令世界震撼的“中国奇迹”,靠的就是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靠的就是永远守护初心的本真,靠的就是始终践行使命的担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3]人民是发扬初心与使命的主体之一,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助力器。新时代共产党人要重视群众,将党的创新理论和生动实践传播出去,推动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向纵深拓宽。守初心、担使命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一寸丹心图报国”的赤子之心和“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从历史维度探究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将过去照进现实、远观未来,弄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想透彻为什么事业能够取得胜利,搞清楚怎样能够继续保证成功,才能创造美好未来、奋力追梦。

二、理论维度: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基石

理解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理论渊源,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追溯,凸显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属性和和阶级特色。

(一)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阐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下,最直接的现实表现是“东方从属于西方”,现代性扩张模式的殖民侵略大肆在全球蔓延,所有民族都被卷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由此产生的一切高额效益都归于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是最大的利益收获者、享有者。东西方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同生产方式所造成的时代冲突,不能简单归结于文化观念和空间状态。中国共产党重新解读中国社会发展境遇,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剖挖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打败了各种形形色色不适合中国的思潮和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式思想成果、话语形态表达。

那种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语,固守经典观点和经典结论不动摇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是不可取的,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4]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实现从先进理论分析现实到实践经验总结丰富理论的互动,以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需要引入马克思主义方法直面国家发展中的现实矛盾,在问题解决的实践中总结出系统化、重点化的理论,凸显初心与使命的科学性。历史深刻表明,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牢固坚守,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远让初心与使命“保质保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一致、英勇拼搏,靠着浓浓报国心和爱民情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之路。守初心、担使命需要正确道路的提挈,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引,需要稳定制度的支撑,需要优秀文化的驱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真正能够引领国家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一条正确道路。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的任务才能掌稳方向之舵、把握远行航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涵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身为共产党人要做到知行合一,反对脱离实际、飘于空中,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随势而变地守望初心和使命,持续更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宝库。制度优势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最强增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初心和使命设定了“法定性”的“硬目标”,为初心和使命的行为规范提供了现实依据[5]。在法理角度的框架之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有形约束力的独特制约作用,规定着初心与使命践行的最大外围边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富有穿越时空的雄伟气势,赋予其新的“出场”方式,才能推动中华文化绽放绚丽光芒。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浸染了浓烈的时代特色,是守护初心的积极引领,是筑牢使命的精神支撑。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能否在初心与使命的基本理论规定性之上,赋予中国式话语的呈现方式,充分显现初心和使命在时代语境下的强大现实张力[6],关乎着伟大梦想能否顺利完成。这就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思想精髓来把握初心与使命的理论底蕴。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流变,已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内嵌于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实践。传统文化中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等期盼与为人民谋幸福相重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天下为己任”等理想与为民族谋复兴相一致……

初心和使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思想,不能单纯地囊括为人民和民族两个单一向度,还自然地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即对整个世界和全人类发展的宽广角度。共产党人一向倡导和衷共济,讲求克己奉公,强调守望相助,抱有家国情怀,信奉责任和义务统一。“天下一家”“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博大胸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协和万邦”的和谐理念,这些无一不在昭示着初心和使命的久远文化因素,折射出爱民亲民、敬民护民的人民情怀,铸就了团结统一、发展创新的民族气节,传递着讲信重情、扬正守道、休戚与共的世界追求。历史和实践都已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伟大古老的民族谱写了一幕幕“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盛世华章,浓缩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滋养,积淀着共产党人忠诚可信、担当作为、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为实现初心提供了思想支柱,为守护使命厚植了中华底色。

三、实践维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必然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要更加凸显时代主题、回答时代之问、完成时代任务,更好地守住“本心”、培养“真心”、锻造“恒心”。

(一)坚定理想信念的“本心”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完成民族复兴大业的理论基础。苏联夺取政权、打败希特勒与失去政权时的党员人数大相径庭,为什么苏联党员人数越多、队伍越壮大,反而遭到了亡党的危机?可见,理想信念坚定与否、意志力量强大与否,关乎着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7]中国共产党能够接续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一系列人间奇迹,关键在于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具体实际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创新。面对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更需要发挥初心与使命似行动令和指南针的引领作用,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非正式约束来巩固理想信念,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8],为共产党人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价值标尺。新时代共产党人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面对各种重大风险和考验时能够保持政治定力,在感受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思想魅力的过程中,持续增强担当意识、为民之心,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件任务上,不断改造主客观世界,拒绝思想“钝化、生锈”,把理论成效转化成守初心、担使命的切实工作业绩,做到真懂、真会、真用,练就一身真本领。

(二)培养为民服务的“真心”

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中,难免会出現洪水猛兽、荆棘拦路,要想打败它们,不是靠共产党员的单打独斗,而是要打牢群众基础、依靠群众力量,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强大作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将初心与使命表达为一种通约性的展现方式,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对民族、对人民许下的壮丽承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型政党,始终以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准则,既体现出共产党的宗旨意识,又体现出共产党人初心依旧、使命不改。毛泽东曾强调:“共产党人到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9]脱离了人民这亩肥沃之地,共产党人这粒种子就会缺乏养料,根本无法蔓延生长。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站稳人民立场,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让党的执政根基系统坚如磐石,才能确保党始终呼应时代主题、走在时代前列、永葆无限青春与活力。新时代共产党人要敬民、爱民、亲民、乐民,主动为民解忧排难,满腔热枕地做好本职工作,争做群众的勤务员,不做群众的官老爷,真心真意代群众讲实话、办实事。

(三)锻造永毅斗争的“恒心”

宏伟使命的完成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以永毅斗争的恒心来面对前进路途上的一切未知挑战。如何以动态开放的姿态直面处于进行时的党的建设,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从历史走进现实、从过去走向未来,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防腐拒变的能力,都是中国共产党需要回答的最为鲜明的时代课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0]这就要求共产党人从世界历史的宏大谱系出发,从理论到实践、从总体要求到具体措施都转变自身角色,弘扬勇于刀刃向内的大无畏精神,全面把握党的自我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提升初心与使命的部署信度和执行效度。过去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开创了新局面。正因为如此,共产党人在工作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更不应该躺在功名簿上沾沾自喜,必须自觉塑造革命品质,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态、存不忘亡的姿态、乐不忘忧的状态,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正视潜在的问题与风险挑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化解发展矛盾,用力挽狂澜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净化革命队伍,完成好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务,始终做到初心不忘、使命勇担。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7.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5.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5]姜文静,冯立刚.感悟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三重维度[J].共产党员(河北),2020(22):31-32.

[6]张明.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三重逻辑—基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三个关键词解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6):49-59.

[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8]何海根.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三个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2021(03):78-82.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62.

[10]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02).

【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施路径研究(DJ202305);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ZISZJS33014269)】

(作者简介:李沙沙,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使命初心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永远的初心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11-17 02:09:45
论“不忘初心”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2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意林(2017年11期)2017-06-30 10:55:35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意林(2017年5期)2017-04-05 08:38:19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