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2024-05-22 14:07齐敬先
华章 2024年7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摘 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以下简称创业课程)逐渐在国内各高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比,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未来创业之路具有重大的影响。课程思政是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以及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课程思政”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意义,总结目前“课程思政”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探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实用技能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实际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初步找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结合相关改革制度和知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此外,“课程思政”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实施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由于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并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一、“课程思政”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之一,更是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首先,通过“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责任,大学生正是成长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在此时期内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完成高校育人的重要使命。高校需要将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相互融合,推进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合的步伐。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对于学生而言相对较少,时间维度较长,但与思政进行深入融合发展,能够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创新,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创新创业课堂的效益成果,提升高校的育人质量。因此,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相融合,将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进行落实,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能够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让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追求事实真理,提升高校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通过“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结合的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学生才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取得成功。最后,通过“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结合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因为创新创业往往是一项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协调来实现目标[1]。

二、“课程思政”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探索阶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过程比较全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实际过程也相对复杂。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于注重表面形式,课程内容过于不切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一些学校甚至强迫学生建立实体公司,并将公司产生的经济利润作为评估创造力成功的标准。这种形式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还会使学生失去创业的信心和创新的兴趣,甚至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创业等于就业,部分教师没有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完全违背了开展这一教育的初衷。

(二)课程教育重理念、轻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门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其功能是快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并没有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中,显得肤浅。此外,还存在教学内容有限、教育知识单一、涉及实践课程数量有限等问题,在实施中面临诸多困难。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但由于教师能力和技能的差异,导致学习氛围不浓,导致创新创业课程肤浅,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与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没有有效关注学生关于创业创新的想法和问题。他们不能第一时间处理问题,不能提供指导性意见,浪费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机会。此外,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时,与实践课程的联系并不紧密。

三、“课程思政”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学体系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建立多学科的教育渠道,坚持多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紧密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协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正确的就业观。其次,高校要构建一个导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让大学生根据网络平臺获取到自身真正想要的数据,补充知识基础,扩张认知能力范畴,为未来创新创业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挑选,高校要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为大学生带来更多实践探索标准,让学生体验就业氛围,在就业过程中积累经验。高校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工作时,不仅要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标,还要通过教育教学真正解决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时,应将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以确保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能够提高自身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此外,高校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活动时,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清晰的认识,更准确地制订培养计划和目标。在改进和优化教学形式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健全、创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制度。同时,要不断引进和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二)融入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递创新创业理念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商机的敏感度,进一步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第一,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宣传成功企业家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吸引学生积极了解创新创业,向学生展示创业的魅力和优势。第二,高职院校可以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俱乐部,以俱乐部的形式吸引感兴趣的学生加入。他们可以学习如何与同样感兴趣的学生一起撰写创业策划书,观看企业创始人的演讲视频,分析成功企业家在演讲中所揭示的思维逻辑和演讲技巧,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三,高职院校可定期邀请行业专家、成功企业家、知名校友进校授课,分享行业最新动态、创业成功经验,分析国家对创业的支持和前景,吸引学生关注创新创业,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与企业合作的实习项目,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创业环境和企业运作,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与企业员工合作,参与项目的执行和管理,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提升。其次,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是一个提供创业资源和支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办公场所、导师指导、资金支持等资源,帮助他们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通过与其他大學合作建立跨校园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经验。学生可以参加不同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和活动,与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流合作,开阔视野,培养跨文化、跨学科的创新能力。最后,高校可以开展创新创业合作活动。通过举办联合创业大赛、创业交流会、创新创业论坛等方式,邀请其他高校师生参与,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和成功案例。

(四)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高等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时,课程思政理念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提升学生的集体观念,对学生进行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培养,加强学生家国情怀,使教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使现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全面的推广。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和服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在线课程,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接受导师的指导,参与项目孵化,获取投融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参与在线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践活动,与导师和其他企业家进行在线交流与合作。同时,该平台还可以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发布和展示功能,帮助学生吸引潜在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的关注。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应具备以下特点: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课程、案例、工具等;方便互动交流,提供讨论区、在线问答等功能;导师资源丰富,吸引有实践经验的导师参与指导,让学生可以获得专业指导和议[2]。

(五)加强课程思政与学生价值观的结合

创新创业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就业,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为国家创造财富的责任感。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要与时俱进,自觉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教育协同,增强两者的协同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关于加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内涵是思维与创造相结合,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职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旨在从国家与社会高度融合的角度,从自我修养到道德实践与内容的相互统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通识教育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突出思想政治的启蒙作用。此外,还需创新教学方法。除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价值观的联系外,还需要以价值观的培养为出发点,优化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挖掘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要素,充分考虑思想政治因素,使学生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努力实现素质

教育[3]。

(六)注重整体教学评价,优化教学评价主体

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虽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符合素质教育对现代化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但是在当前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遇到了多种类型的问题,比如,最常见的问题首先是教师缺乏教学拓展的意识,虽然当前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增添了很多思政教育资源,目的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对这些思政教育资源需要深入挖掘,然而当前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过度重视学生考试成绩,没有重视课程思政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应在教学方式上、教学观念上积极地进行创新,有效推动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融合。

为促进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优化,教师应当注重整体教学评价的积极意义,促进教学评价形式与主体等的优化,促使教师掌握真实而细致的学情了解,提高后续教学策略调整的准确性;同时还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丰富学生的德育渗透体验。首先,教师可以适当地转换教学评价的主体,即让学生参与到课后总结环节之中,复盘思政教育内容的同时落实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其次,教师还可以促进教学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如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落实数据化、具体化的教学评价,最终影响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入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教师要对现阶段学生的发展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结合当前课程思政的教育方针,不断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构建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时,应以思政教育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可以拓展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实现多学科融合教育。因此,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教学资源的拓展、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实现课程思政的融入,使学生在学习课程思政知识的过程中深入记忆和理解创新创业课程知识,构建高效课堂,助力学生就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文龙.“课程思政”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0):51-52.

[2]孔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探究[J].中国周刊:英文版,2020(8):1-2.

[3]李善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1):45-48.

作者简介:齐敬先(1974— ),女,汉族,河北南皮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