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路径探讨

2024-05-22 14:07:45李晶晶
华章 2024年7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保护大数据

[摘 要]侗族木构营造技艺是侗族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传承人的逐渐减少,侗族木构营造技艺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难题。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对侗族木构营造技艺进行保护和研究。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

结合现实社会发展思考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保护,主要基于不同层面的考虑。首先是传统文化保护层面,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保护侗族木构营造技艺,可以维护侗族的传统文化特色,保留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其次是技艺传承层面,侗族木构营造技艺是一种传统的技艺,需要世代相传。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使得技艺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最后是可持续发展层面,通过保护和传承侗族木构营造技艺,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可以为现代建筑和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综合上述几方面的考虑,积极利用新技术,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强调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保护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代表,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传统技艺流失。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等传统技艺逐渐被现代科技和工艺所替代,许多传统的工艺流程和技艺逐渐被遗忘,或者被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这导致传统技艺流失严重,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是传承困难。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传承主要以口传身教为主,缺乏系统的文字记录和资料整理。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离世,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和认知逐渐减少。此外,现代社会的就业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导致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困境。

三是保护资金缺乏。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从田野调查、记录整理、数字化保护到传承人的培养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然而,由于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资金有限,难以满足所有的保护需求,导致保护工作难以全面展开。

四是市场需求萎缩。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市场需求逐渐萎缩。许多传统建筑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而旅游业则更多地关注现代景观和娱乐设施建设。这导致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应用场景逐渐减少,市场需求萎缩,给保护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五是技艺传承断层。由于传承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现象。一些老一辈的传承人已经离开了人世,而年轻一代则缺乏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和认知。这导致技艺传承出现了断层,许多传统的工艺流程和技术难以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开展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的现实意义

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开展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其主要的意义表现为:

(一)扩大保护范围

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整理、分析大量关于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数据,包括建筑风格、材料、结构、工艺流程、传承人信息等,实现对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全面和深入研究。这有助于扩大保护范围,将更多的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纳入保护视野。

(二)提高保护效率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及与其他文化的联系,为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促进传承与推广

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如网站、社交媒体等,可以将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推广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有助于扩大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影响力,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四)满足公众参与需求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公众参与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公众对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的需求和意见。这有助于制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保护策略,满足公众的参与需求。

(五)创新保护模式

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可以促进传统保护模式的创新。例如,通过虚拟展示和体验技术,可以让公众在互联网上身临其境地感受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全过程,加深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认知,这有助于推动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三、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在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中的应用

在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实践中,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利用需要有正确的方法与科学的步骤,这样,其在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实践中的价值发挥才会更加显著。以下是结合实践总结出的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在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建立数据库

在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实践中,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数据库建设。

1.数据收集[1]

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田野调查、文獻资料搜集等方式收集关于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建筑风格、材料、结构、工艺流程、传承人信息等。

2.数据清洗与整合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分类和归纳,去除重复和错误的数据,将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中。

3.数据库建立

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数据库。数据库应包括建筑风格、材料、结构、工艺流程、传承人信息等数据字段,以便后续对数据进行管理和使用。

4.数据管理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数据的添加、更新、删除等操作。同时,应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数据应用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将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数据进行数字化推广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可以利用虚拟展示和体验技术,让公众在互联网上身临其境地感受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全过程,加深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

(二)强调传承人记录与保护

在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实践中,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传承人记录与保护。

1.传承人信息收集

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搜集等方式收集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传承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民族、籍贯、从业经历、技艺特点等[2]。

2.传承人影像记录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传承人进行现场拍摄和录音,记录他们的技艺过程和口述历史。可以采取高清视频、音频记录等方式,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传承人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收集到的传承人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建立传承人数据库。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传承人的技艺特点、传承模式、影响因素等,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传承人保护

针对不同传承人的特点和需求,制订个性化的保护方案。可以采取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艺传承培训等方式,帮助传承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侗族木构营造技艺。

(三)虚拟展示与体验

在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实践中,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虚拟展示与体验。

1.数据收集

利用互联网等渠道进行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相关数据收集,以此来为其虚拟展示和体验提供数据基础。

2.三维建模

利用三维建模技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三维模型。可以采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工具进行建模,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逼真度。

3.虚拟展示

将建立好的三维模型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虚拟展示,让公众可以在线欣赏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全过程。采取网页、移动应用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感受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魅力。

4.虚拟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公众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侗族木构营造技艺[3]。开发虚拟现实应用,让公众身临其境地参与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感受侗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5.数据交互

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公众与数据的交互,并通过虚拟展示和体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对公众的参与行为进行分析和挖掘,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兴趣,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数据分析与挖掘

在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实践中,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

1.数据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采取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及与其他文化的联系等。

2.制定保护策略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例如,针对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演变规律,制定相应的传承方案和发展规划,针对影响因素,可以采取措施促进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3.数据可视化

将分析结果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图表、报告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相关信息。总之,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数据分析与挖掘是保护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可以深入了解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相关信息和发展趋势,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五)数字化推广与传播

在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实践中,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数字化推广与传播。

1.建立数字化平台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数字化平台,如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这些平台可以作为宣传侗族木构营造技艺、展示相关资讯和信息的窗口。

2.数字化内容制作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制作数字化内容,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可以采取专业的摄影、摄像设备,对侗族木构营造技艺进行现场拍摄和录制,再经过后期制作,形成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数字化内容。

3.数字化推广

通过数字化平台,将制作的数字化内容进行推广和传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短视频、直播、H5等,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参与。同时,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论坛等渠道,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扩大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影响力[4]。

4.大数据监测与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字化推广和传播的效果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采取数据挖掘、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兴趣,为后续的数字化推广和传播提供参考和依据。

5.持续优化

根据监测和分析结果,不断优化数字化推广和传播策略,提高推广效果和传播质量。可以采取调整内容制作方式、更换推广渠道、改进互动方式等措施,提高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总之,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数字化推广与传播是保护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制作数字化内容、进行数字化推广和传播,以及利用大数据监测与分析等方式,可以扩大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影响力,提高其知名度和关注度,促进其传承和发展,也可以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和参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研究,旨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深入保护。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更加便捷、高效,而大数据技术则有助于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数据库,可以实现对侗族木构营造技艺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应用,方便数据的查询、更新和维护。同时,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将数据以数字化形式进行推广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传统技艺。总之,基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深入保护,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凯悦,林轶.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文旅融合路径研究[J/OL].长江师范学院学报,1-10[2023-12-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95.Z.20230724.1841.012.html.

[2]张勇,白洁,李晓宁等.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NKI数据的可视化研究[J].湖南包装,2023,38(2):51-55+148.

[3]刘佳琦,高妍,罗有達等.掌墨师视角下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J].浙江建筑,2023,40(1):23-26.

[4]岳振,梁显飞,韦茈伊等.广西三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3):139-142+146.

作者简介:李晶晶(1990— ),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影视传媒、文化遗产。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保护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KY1609)。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保护大数据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9:13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18:38:25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49:07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58:52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3:5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7:54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0:53:22
日忧美军“保护”钓鱼岛能力 将强化攻击能力
环球时报(2013-07-27)2013-07-27 09: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