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实践教学”视角下高职思政课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2024-05-22 14:07郑雅文
华章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挑战实践

[摘 要]本文从“互联网+实践教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具体改革对策;探讨了适应时代技术发展、提升教育实效性,以及实现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指出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四方面的挑战;提出了包括把握内容为王、体验教学、学用结合原则和加强教学模式、教学平台、教学体系建设,以及建立“互联网+实践教学”的大思政长效机制等改革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实践”;教学;高职思政课;挑战;对策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应对新形势下技术变革和教育需求变化的战略选择,“互联网+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而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应用人才的摇篮,其思政课程教学更需顺应这一趋势。本文将探索“互联网+实践教学”视角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具体的改革对策,以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一、“互联网+实践教学”视角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时代技术发展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思政课程教学亦需紧随时代步伐,积极融入“互联网+”模式。这是因为当前学生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网络素养和技术依赖性,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思政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增强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1]。因此,“互联网+实践教学”视角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顺应技术发展潮流,满足时代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必要。

(二)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日益成为网络信息技术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受到互联网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思政课教育难以有效触及学生内心,“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成为连接学生和社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纽带。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网络平台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如采用在线讨论、模拟社会实践活动等互动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此外,将思政课程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紧密结合,可以提升课程的现实关联度,进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这有助于确保思政教育在学生个人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2]。

二、“互联网+实践教学”视角下高职思政课的挑战

(一)教学观念的挑战

在“互联网+实践教学”的视角下,高职思政课面临着教学观念转型升级的挑战。传统思政课教学往往采取灌输式方法,教师在讲台上主讲理论,学生则扮演被动接收者的角色,这种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显得颇为滞后。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的高速流动和知識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已习惯于运用网络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因此,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从“教”的导向转向“学”的导向,扮演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非仅仅是知识传授者。在此背景下,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关键,这要求教师不断刷新观念,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

需求。

(二)教学方式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得以多样化,既开创了课程创新的可能性,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传统思政课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互联网则为师生互动、个性化教学及实时反馈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师需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将互联网资源融入教学中,并通过在线互动、实时讨论等途径,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需思考如何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学习评估。这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使之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此外,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信息泛滥也使得教师需具备更高的信息筛选能力,引导学生在海量网络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并加以正确理解和

应用[3]。

(三)教学能力的挑战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出现给高等职业教育政治理论课(简称“高职思政课”)传统教学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职思政课教师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有效选取和利用合适的技术平台与教学资源,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在“互联网+实践教学”的实施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管理和筛选大量的教学资源及繁杂的资讯信息,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专注力,增加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需避免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和泛娱乐化倾向,这既是对学生学习自律能力的考验,也是对高职思政课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能力的考验。

(四)教学管理的挑战

在融入了“互联网+”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高职院校的学生被赋予了较高程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意味着传统教学动态也随之改变,特别是在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支配力量上有所削弱。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中保持对教学流程的有效控制,以防止教学活动的混乱甚至失序。失之于宽松的管理可能导致无法对在线平台上学生的言论和行为进行及时监管,进而可能招致负面后果。进一步来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互联网+实践教学”的构建和完善方面并非亦步亦趋可实现。该过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反复斟酌和调优他们的教学方法。为此,确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的框架,以及定期更新和升级采用的技术手段,成为积极应对这一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的重要举措。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面对互联网平台上的多元化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竞争,教师应加强策略性管理,以防范潜在的风险。简言之,以上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高职思政课在“互联网+实践教学”背景下管理的复杂性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三、“互联网+实践教学”视角下高职思政课改革的对策

(一)把握内容为王、体验教学、学用结合原则

第一,内容为王的原则。“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的教学工具,其本质功能是促进并增强高职教育中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为确保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为实现教学目的,必须细致梳理教学内容、“互联网+”工具的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以及理论传授之间的相互关系。“互联网+”的整合应服务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4]。新媒体与融媒体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革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直接成果。尽管教学方式的变革至关重要,但教学内容的质量提升不应因过度关注教学形式而被削弱或忽视。在追求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同时,决不能丢失内容为核心的教学原则,否则将会对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体验教学的原则。在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应着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平台,激发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和实际体验来加深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增强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与参与感,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观察和反思,从而提升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的内在理解和认同。坚持体验教学原则,指的是有效整合互联网和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多维和动态的学习环境。这样的环境包括但不限于模拟情境、观察任务、感悟分享和分析讨论等多个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点燃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借助个体体验的基础,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促进深入地思考与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更有效地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即在提升理论认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第三,学用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至关重要。目标是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融合“互联网+”的实践方式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并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种模式鼓励学生使用其学术知识来积极观察、分析并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互动式和应用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程的基础理论、核心观点和应用方法。进而,学生可以在探讨社会热门话题和处理复杂问题时,依据理论做出自主的价值判断和行动选择,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促进他们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

(二)加強教学模式、教学平台、教学体系建设

一是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改革应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有效结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线上和线下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案。线上部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互动平台,发布教学视频、讨论话题及时事热点,并通过在线测试、实时反馈等形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估。线下部分重视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和价值引导,挖掘丰富的案例资源,开展角色扮演、辩论会等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二是构建高效的“互联网+教学”平台,优化思政课学习体验。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学平台的建设,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互动性的重要举措。可以开发专门的思政课教学管理系统,集课程资源上传、在线学习、互动讨论、作业布置与批改、成绩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此外,该平台可以接入大数据分析工具,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行为模式,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建议。同时,平台还应支持移动学习,让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均能接入学习资源,提高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5]。

三是发展全方位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强化课程内涵。在“互联网+实践教学”视角下,高职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既要注重理论教学的深度,也要关注实践教学的广度。首先,课程内容应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国家大事、社会实践、历史经验,实现理论与现实、过去与当下的结合,做到教材与时俱进。其次,必须构建涵盖学科基础、专业发展和社会适应三个层面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与专业教育、职业技能的融合。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社会服务等多样化的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思政课程的实践导向和应用价值。

(三)建立“互联网+实践教学”的大思政长效机制

首先,为建立高职思政课的长效教学机制,可以构建由高职院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体系,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可以与相关企业、非营利组织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设计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思政课程任务,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如社区服务、企业实习、项目研究等,以此加深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同时,通过这种校企合作,可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确保课程与社会发展同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保障高职思政课在“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下的长效运行,制订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策略是关键。高职院校应关注教师的互联网信息技能和现代教学理念培养,推动教师持续学习和发展;应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机会,如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教学观摩、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提升其信息化教育水平。

最后,可通过构建教师个人发展档案,全面记录每位教师在“互联网+实践教学”中的成长与进步,档案内容应涵盖创新教学手段、在线课程培训参与、学生评价反馈及教学成果等。从而使教师个人发展轨迹一目了然,便于开展个性化职业规划和能力提升。为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可设立绩效考核机制,将互联网教学活动及成果纳入考核范畴,并设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融合互联网实践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立足内容为王、体验教学、学用结合的原则,并建设全面的教学模式、教学平台和教学体系。另外,建立长效机制,涵盖校企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将对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持久影响力产生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雯.“大思政”工作格局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4):99-101.

[2]王彦杰.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课程思政视角的探索与应用[J].教育进展,2023,13(9):6740-6745.

[3]汪玲.高职扩招背景下思政课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2):70-74.

[4]梁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J].灌篮,2022(16):46-48.

[5]陈琤.扩招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探析:基于精准教学理论视角[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32(4):108-113.

作者简介:郑雅文(1981— ),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高职思政课挑战实践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高职思政课微课教学的误区与思考
高职思政课问题及对策
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讨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