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芝 张冬梅 尹志强 乔红丽
摘 要: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传承和文化传播机构,而智慧图书馆则是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图书馆新概念。通过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分析大数据在建设智慧图书馆中的作用,从加大建设支持力度、完善理论研究体系、加强资源与馆员人才队伍建设、拓展智慧服务渠道、构建智慧微媒体平台以及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等方面积极推进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体验,促进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推动图书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 智慧图书馆 可持续发展 个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for Smart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Big Bata Environment
LIU Hongzhi ZHANG Dongmei YIN Zhiqiang QIAO Hongli
(Library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004 China)
Abstract: A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in for knowledge inheritance and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a smart library is a new concept of the library supported by big data technology. Through the connotation of smart libra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big dat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libraries, actively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ollege libra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increasing construction support, improvi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and librarian talents, expanding smart service channels, building smart micro-media platforms and establishing university library alliances, and improves servic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so a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more personalized,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service experiences, promo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upgrading of libraries,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industry.
Key Words: Big data; Smart libra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sonalized service
圖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传承和文化传播机构,在人们心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它所散发出的气氛和氛围,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个性化推荐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情景感知技术等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下,智慧图书馆成为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这既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自然结果,同时也是图书馆顺应趋势进行转型的必然选择。1 大数据
Infineta Systems公司的Hasseb Budhani2008年首先提出大数据,随后几年大数据成为热门话题。史蒂夫·洛尔(Steve Lohr)在《纽约时报》发表《大数据时代》一文后,被认为是大数据概念正式进入主流科技界的标志。大数据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在一定时间内无法通过人工或目前主流软件工具进行截取、存储、管理、过滤、分析、处理,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数据集合。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刻挖掘、识别、组织与深入分析和理解用户行为中隐含的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信息,寻找他们的潜在需求,准确预测未来的服务趋势和读者的最新动向,满足读者智能化、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需求,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和用户体验[1]。
2 智慧地球与智慧图书馆2.1 智慧地球概述
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的概念,智慧地球=互联网+物联网
+云计算,钱大群指出智慧地球=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王阳指出智慧地球=internet+internet of things+intelligence,智慧地球理念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各种物体中,通过装备传感器进行信息的传递,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对物体动态以及生产管理进行实时监测、预测和管理,实现数字地球与人类社会和物理系统的整合,从而达到智慧状态。2.2 智慧图书馆内涵
智慧图书馆(Wisdom Library)是充分运用智能化技术促进图书馆规划、建设、管理、技术、功能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一种不受空间限制,能够移动和被切实感知,通过提供移动知识服务平台,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从智能计算角度来看,采用定位、红外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将现实中的物品连入互联网实现物品间信息交换与通讯,实现定位、追踪、智能化识别与管理等物联网技术,通过精细分析和动态管理来实现智慧化的管理与运行[2]。
3 大数据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
大数据技术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驱动力,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3.1 个性化推荐技术
基于读者借阅与以往信息检索的行为进行整合,对用户个人习惯、行为模式和兴趣偏好等数据分析和挖掘,研判用户的精确需求,提供以人为本的个性、多元、高效、精准知识推送服务[3]。让图书馆从原本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解决用户对知识服务的精确需求与图书馆粗放型服务不对称问题,采取构建智能推荐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和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与交流等一系列有效举措,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2 信息传输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包括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手段,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重要基础。通过建立图书馆的数字化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资源的搜索、借阅、归还等操作,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务。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远程参观、在线阅读等功能,进一步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云计算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更好的存储和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
3.3 情景感知技术
情景感知技术通过传感器、智能设备等手段,对用户的环境和行为进行感知和分析,提供更为个性化、精准的服务和推荐,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当读者进入图书馆时,系统可以通过感知设备获知读者的位置信息和行为特征,为其推荐符合其需求和兴趣的图书和服务。
4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
4.1 加大智慧图书馆建设支持力度
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图书馆、高校、科技企业、政府等多方协作密切配合,政府部门对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统一把控,对细节全面了解,积极给予建设政策与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鼓励高校图书馆与地方融合发展,实现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与方式。
4.2 完善理论研究体系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论证及理论研究体系作为实践支撑,扎实的理论研究是推动实践的前提。对智慧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学者起步较晚,发达国家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虽然理论基础扎实牢固,但不能全盘照搬;需要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和研究,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先进理念,提炼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体系。加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推动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拓展。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可以提出不同见解与措施,为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实践支持。
4.3 加強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馆内分散的图书纸质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虚拟资源等进行数字化转化,建立数字资源库,实现资源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利用和共享,加强数字化阅读的推广,实现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有机结合。以主题知识库建设的思路将资源深度挖掘、整合、分析、利用,建立主题知识库,实现资源的主体化、分类化、精细化[4]。同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数字资源建设,推动馆内资源与市场资源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4.4 提升智慧馆员专业能力
南开大学柯平教授认为智慧馆员不是指现行图书馆的一种新岗位,而是指能够从事智慧图书馆业务、适应智慧服务与管理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馆员。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自身实际,实时调整馆员队伍结构,制定科学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专业的图书馆资源管理队伍,引进或聘请有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专家开展培训,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鼓励馆员借助网络资源或选派进修培训,提高馆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4.5 拓展智慧服务渠道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建设必须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模式,把读者放在中心位置,注重人文关怀和服务质量,让用户能够在其中感受到图书馆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氛围,在以资源服务为主的基础上,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制定相应服务,并且通过满足读者特色化、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5],强化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立体化服务环境,扩大服务范围,优化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4.6 构建图书馆智慧微媒体平台
微信社交软件以信息的发布和共享为主使馆内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配合互动和交流为辅, 具备通俗易懂、时效性强、方便快捷、精准推送、内容丰富等优势。高校图书馆抓住时代契机构建图书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设置微服务大厅, 对关注了公众号的用户随时随地提供个人信息、图书检索、图书续借、借阅查询、资源推荐、资源荐购、资源检索、分类浏览、新书上架通报、热门借阅排行等基本信息服务,还能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一对一自荐图书、智能借阅、自助办证、位置导航、实时数据提供、座位预约、蓝牙签到、微信留言等,不再需要读者必须前往图书馆,也不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面对面提供资源和服务,充分实现图书馆的服务效应,实现线下线上的同步服务。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反馈机制,对平台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平台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4.7 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机制
由于各高校图书馆对馆藏资源缺乏统一的数据模式标准和规范,馆与馆、库与库之间缺乏联系,与用户之间也缺乏互动,长期以来数字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和“两张皮”现象,如何将信息孤岛联结形成资源群岛,对数字化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把控,实现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对信息资源的浪费[6]。在遵守现行相关法规和知识产权的规则下,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
4.7.1 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机制的步骤
确定联盟的目标和范围,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联盟类型,明确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确定联盟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规定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方式,定期评估和总结联盟工作,不断完善联盟机制。
4.7.2 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机制的优势
联盟成员开展分工协作、联合研究等方式,共同研究图书馆建设和服务问题,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5 结语
大数据与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的深度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VR/AR等新一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图书馆经历从理念探索到技術实现。本文探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思路。总之,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望,推动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海晶,祝黎丽,刘威妍,等.智慧图书馆驱动下的高校图书馆转型实践探析:以浙大城市学院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2,34(2):102-113.
[2] 黎梅,郭广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2(2):34-39.
[3] 刘福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37(4):49-55.
[4] 刘咏梅,张坤,谢阳群.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应用体系构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37(4):101-105.
[5] 陈雪芬.面向智慧图书馆的高校图书馆员能力建设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3.
[6] 侯丽丽.南京高校(江宁地区)图书馆联合体智慧服务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