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之“鲁迅像”

2024-05-21 06:26常竣斐单畅潘瑜清
大学生 2024年5期
关键词:朱安黑衣人音乐剧

常竣斐 单畅 潘瑜清

《鲁迅》的创作公式

原创角色黑衣人是本剧最大的创新点之一。黑衣人是谁?主创团队往往使用“鲁迅+黑衣人=周树人”这个创作公式来回答。

第三幕《一念》中,鲁迅收到蔡元培代表光复会(清末革命团体,以“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为入会誓词)发出的暗杀任务,他正犹豫不决而伏案写作小说,黑衣人在此时正式登场,与鲁迅就是否参与暗杀展开激烈争论。编剧李舜凝介绍说,这一场戏中鲁迅创作的小说《铸剑》正是黑衣人这一角色的灵感来源。李舜凝以《铸剑》中帮助主人公眉间尺复仇的“黑色人宴之敖”为原型创造黑衣人一角,将鲁迅内心的复杂情绪具象化,呈现鲁迅关于复仇与怀疑的心理斗争。

小說《铸剑》中,少年眉间尺从母亲处得知父亲帮助大王铸剑却被杀死,于是决定拿起雄剑去向大王复仇,眉间尺出师不利但获得了黑色人的帮助,并按照黑色人的要求用雄剑割下自己的头颅,最终黑色人利用眉间尺提供的雄剑和头颅,与大王同归于尽。

尽管在小说中,眉间尺在黑色人的帮助下完成了复仇,但在《鲁迅》中,鲁迅并未与黑衣人达成一致,最终他放弃参与暗杀任务。对于鲁迅爱好者而言,小说文本与现实选择之间差异所形成的张力体现了鲁迅内心世界的矛盾,而对不太了解鲁迅的观众来说,黑衣人的出现及其与鲁迅的关系,则成为了观看过程中的一大悬念。

在导演兼编剧助理何滨辛看来,作为一部音乐剧,黑衣人角色的设立能够在较为简短的篇幅中让鲁迅的心路历程变得更好理解,也使得其内心的矛盾更加直观。剧情发展到下半场的第三幕《通缉令》时,黑衣人与鲁迅逐渐相互接纳对方的存在,从对立面走到了对方位置,最后向观众揭开鲁迅与黑衣人同为一人的真相。

主创团队通过“鲁迅+黑衣人=周树人”这一公式强调的正是鲁迅作为一个人的复杂性。当为人所熟知的“鲁迅”,与代表鲁迅内心世界的“黑衣人”一同呈现,鲁迅这个个体也许能得到更好的理解。编剧邱一航认为,应该以一个具体的、立体的人的视角去看待鲁迅,而不是把鲁迅当作一个角色、符号或者抽象的形象,鲁迅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虽然难以完全了解鲁迅的真正想法,但创作者至少可以尝试以一个人的视角去看待他。

互助之下的觉醒:崭新的朱安故事

朱安是谁?《鲁迅》为她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故事。

朱安曾是鲁迅的妻子。她和旧中国很多女子一样,从小被教养成一个契合传统要求的典型:脾气和顺、会做针线、擅长烹饪、不识字、小脚。

而在《鲁迅》中,朱安在许广平的帮助下开始认字,在思想上逐渐觉醒,并以行动支持许广平等女师大学生的革命行动,与许广平一同发问:“怎样才能书写自己的故事?”凯原法学院2022级的胡同学说:“朱安和许广平的互相帮助与鼓励让人耳目一新,我在这部剧中看到了女性形象的独立性。”

谈及朱安形象创新的初衷,编剧李舜凝说:“如果把历史上的朱安原封不动地放入剧中,可能只会引起观众对她的同情,而不是共情。我希望通过讲述朱安的故事,与今天的女性、当下的境况产生更紧密的联系。”

朱安的饰演者陈灿也在角色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寄托。“历史上的朱安完全被封建思想固化了,一生都很悲惨。我觉得主创们也是在期望些什么,所以给了朱安一个美好的结局。”陈灿很喜欢朱安这个角色,“剧中的朱安有着自己的成长,最后回到绍兴获得了一隅平静,实现了内心的自洽。她给我的感觉就好像一盏小灯,微弱但不断地发着光。”

编剧邱一航与编剧助理何滨辛更强调人本身:“我们完全把角色当成一个‘人来看,而不是强调性别这一因素。在这样的基础上把自己代入角色的处境和身份中去,按照一个人应该有的逻辑和情感去创作。”

《鲁迅》之后的故事:理解、思考及延续

台前幕后,《鲁迅》主创与制作团队在创作过程中更加理解鲁迅。舞美总监金子翔最初作为演员进入剧组,后来开始带领团队从头开始搭建鲁迅的书房,把刘和珍牺牲后留下的血痕以一抹不灭的红光呈现。宣传总监兼舞美总监陶依怡则从我国著名版画家赵延年的作品中汲取灵感,以红、黑、白为主视觉设计舞台上的可视化内容与宣传素材,向鲁迅所喜爱的版画致敬。陶依怡特意在节目单的封面上印下了“二十四孝”等内容,观众入场后想要看到节目单内页,必须撕破这些“封建糟粕”,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用编剧邱一航的话来说,剧组中音乐、舞美等不同职位上的工作人员对《鲁迅》剧本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每个人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的层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像SATB(混声四部合唱的标准声部配置: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一样,不同的人作为不同的声部,合在一起才构成《鲁迅》整个作品。

这样一部鲁迅题材的原创音乐剧,无论是作为鲁迅题材的文艺作品,还是作为中国原创音乐剧作品都是罕见的。一方面,近年来真正具有影响力的鲁迅题材文艺作品屈指可数。《觉醒年代》虽然让鲁迅“出圈”,但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其他关于鲁迅的故事广泛走入公众视野。

另一方面,自2018年《声入人心第一季》之后,国内音乐剧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优质原创音乐剧的稀缺一直是业界、学界与观众关注的话题。自《鲁迅》先导音乐会完整版视频被上传到哔哩哔哩网站上后,总播放数已经超10万次,且仍在持续上升。视频评论区中,有许多网友表示希望看到《鲁迅》的巡演。

但必须承认的是,《鲁迅》并不是非常成熟。上海交大文创学院智能音乐与影视音效实验室负责人叶佳幸老师曾为《鲁迅》提供过录音混音技术上的指导,他认为《鲁迅》在学生团队中已经属于顶尖,但与国内专业团队的制作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鲁迅》的创作灵感出现在2020年10月。当时刚进入大二下学期的李舜凝找到制作人冯胤仪,开始讨论关于《鲁迅》音乐剧的创作。而到首演顺利结束时,李舜凝已经从上海交大毕业。冯胤仪回想起《鲁迅》从无到有的每一步,坦言创作过程中《鲁迅》无数次处于夭折的边缘。首演准备过程中,灯光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由于进场时间仅有两天,制作团队无法完整细致地调试灯光,这导致首演时只能放弃有诸多问题的灯光预先编程,进行手动操控。下半场第四幕《果真如此》演出过程中,在大约一分钟的时间里舞台几乎一片漆黑,导演林安然与何滨辛回忆起那个场景时,仍然觉得是一场噩梦。

即便如此,《鲁迅》的歌声并没有停止。邱一航和何滨辛分享了许多关于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安排的反思,林安然则希望通过制作场刊让观众和其他关注者更好地理解这部音乐剧。冯胤仪牵头打造的CLICK-IN工作室在哔哩哔哩网站上发布了许多《鲁迅》的片段试听与制作特辑视频,上海交通大学音乐剧社则发布了《鲁迅》先导音乐会的完整版视频。

鲁迅的故事需要更多像《鲁迅》这样的作品去延续。正如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鲁迅研究学者符杰祥老师所说,在以各种艺术形式去呈现鲁迅的人生和思想时,除了熟悉材料外,更要对鲁迅精神核心的地方有所把握,要思考塑造怎样的“鲁迅像”。《鲁迅》所塑造的“鲁迅像”,即使还不够完美,却能体现当下大学生关于鲁迅的思考。《鲁迅》让创作者和观众都体会到鲁迅、朱安和更多具体的人在历史中留下的故事与意义,思考鲁迅与当下的社会生活有何联系。

(指导教师:燕晓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朱安黑衣人音乐剧
进我家喝水的叔叔
鲁迅原配朱安:一只被遗忘的蜗牛
从改写理论看翻译的幕后操纵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朱安:你的光环我的黑夜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勇敢的男孩
图说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