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奉献林草力量

2024-05-21 04:48铁铮
绿色中国 2024年3期
关键词:古树名森林食品

铁铮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3日公布后,在广大林草领域专家中引发热议。专家们结合林草实际和研究实践畅谈学习体会,为进一步做好林草工作提出建议。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黨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路线图”,也给林草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建成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刚刚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乎保障我国三农安全和乡村未来发展,为未来乡村的数字化、绿色化、链式发展、文化振兴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文件中有许多内容和林草领域直接和间接相关。一定要认真研读、抓紧落实,切实推动林草事业的发展。

陈建成强调,要以解决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为根本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林草业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绿色正能量,实现双赢新格局。要认真研究林草业发展的赋能源泉和实现路径,统筹林业和农业等的协调发展关系。当前特别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培育健康森林,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发挥好森林的最有效功能。

陈建成指出,要树立系统思维,多渠道发力,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需要让乡村更自然、更和谐,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共赢的典范。他说,未来乡村将是广阔的天地、希望的田野、自然的家园、城里人的向往、青年人的乐土、富有者的舞台、最好的创新空间、最美的江山底色和最强的时代气息。

开发森林食品大有可为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开发森林食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林业经济研究室主任赵荣研究员对此感触特别深。她说,森林食品是我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具有生态、优质、健康、营养等特点。开发森林食品,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赵荣援引了《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21》中的一组数据:我国各类经济林产品总量达20726.5万吨,各类可食用林产品总量达20334.36万吨,占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9.78%,且增产扩产潜力大于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

赵荣说,开发森林食品不仅丰富了食物多样性,还满足了人们的营养需求。森林食品来自空气清新、光照充足的森林,生长过程不受外界干扰,是绿色、安全的原生态食品。森林食品中有很多药食同源的食材,具有良好医疗保健价值。以油茶为代表的木本油料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功能;板栗等木本粮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森林果蔬富含糖、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和果胶等物质,可补充人体消耗的热能。

赵荣认为,开发森林食品一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的方针,围绕促进经济林、林下经济等森林食品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是要强化森林食品定向育种,持续加大科研支持力度,促进森林食品种业振兴。三是要不断建立健全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森林食品生产的政策支持。四是要发展森林食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在森林食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加工产业园。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五是要挖掘讲好森林食品的故事,大力培育和宣传推广森林食品品牌,不断拓展森林食品的消费认知和市场需求。

盘活林下经济生态旅游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这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小勇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6日考察涣河林场时说过的话: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他说,林下经济是藏粮于林的重要载体,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是地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色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广西、浙江、江西林下经济产值超过千亿。

李小勇说,林下经济产业定位的核心问题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定什么调”“打什么牌”。要举区域特色旗、走优质高端路、定绿色消费调、打绿色生态牌。要树立差异化的思维,进行良好的产品和市场定位。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钧教授说,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绝好的提升发展机会。农旅融合是今后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下一站的旅游目的地是森林和乡村,让游客在接触自然、领略田园风光的同时,更多地体验和感受乡土生活气息。游客进入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体验自然与人文营造出来的特定风土,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奇特氛围。

张玉钧认为,发展乡村旅游,需要重新思考乡村和城市的关系。以前说的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更多的是并行或者各自独立发展,如今发展乡村旅游,需要重新立足于乡村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乡村的游客大多是从城市来的。为此,首先要完善乡村的主体性功能。重点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等几方面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城里人留得下来、住的下去。要在保留乡土气息、打造舒适和温馨、提升乡村核心吸引力上大做文章。要重视乡村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旅游合作组织管理人员、旅游经营者以及尚未参与经营的村民进行专业和素养培训,包括参与意识、旅游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等。

加快抢救保护古树名木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实施古树名木抢救保护行动。甘肃古树名木工程中心主任、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王晓春说,要站在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高度,加快古树名木抢救和保护步伐。

王晓春说,要依托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支持,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对古树名木进行分析管理,建立以智慧管理、分类保护为主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和有效动态监测体系,建立一树一档古树图文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库和二维码信息读取,对古树的生境、长势、保护现状等项目进行定期监测,对濒危株和衰弱株实行“一树一策”抢救修复措施,确保古树名木得到有效复壮。要加强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开发提供多元化信息采集和智能互动的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古树定位、树种树龄查询、历史文化背景、生长情况、生长环境、图片浏览、档案管理、资料查询、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

王晓春强调,要细化实化责任落实、科学监测、系统建档、技术支撑、生境优化、安全保护、科学决策、持续投入、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确保科学性、精确性、指导性、严肃性。要研究建立包括古树本体情况、日常养护、生长动态、周边环境、诊断评估情况等信息的“一树一档”保护档案,为科学研判古树长势和健康状况、合理确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王晓春建议,要推动“古树+乡村”建设模式。古树名木保护利用与绿化美化乡村结合,让古树名木与古道、古村落融为一体,打造“绿色乡愁”文化符号。将古树名木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更加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猜你喜欢
古树名森林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贵州特色古树名木分布示意图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食品造假必严惩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