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朔模式”践行初心使命的陈日新

2024-05-21 15:01王燕萍
党史文汇 2024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区露天煤矿

王燕萍

陈日新(1932—2007),山西大同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月调大同矿务局,历任工程处党委组织干事、土建处党委组织员、基建局党委组织部干事、第二工程处党支部书记、党委副书记,晋华宫矿党委副书记、矿长、党委书记,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从1978年起,曾当选为中共山西省第四、第五、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山西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第六届政协委员。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2018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他以敢闯敢试的精神,创造了“三高一快”(高技术、高速度、高效率、快节奏)的平朔模式,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露天开采水平一步跨越30年。他用“平朔模式”生动诠释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干净、担当。

为民谋发展,用心用情践初心

真心实意为工人着想、全心全意为工人服务是陈日新一以贯之的初心。无论岗位如何变化,他始终认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改变煤矿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让他们过得更有尊严,是自己身为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

1960年,28岁的陈日新升任晋华宫矿矿长、党委书记。晋华宫矿是个年产50万吨原煤的井工矿,设备和管理落后,采掘生产都是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但生产效率却不高。为提高产量、减轻矿工劳动强度,陈日新和矿党政“一班人”积极开展矿井改造和扩建工程,提高机械化程度。他专门深入生产一线搞调查研究,在马武山采煤四队蹲点的一个月里,和工人同吃同住,一样参加“三班倒”劳动。至今马武山的老矿工忆起他时,都会伸出大拇指说:“陈矿长好样的,一点架子都没有,是把好手!”陈日新还十分关心矿工的生活,去食堂吃饭时发现工人们上完夜班后吃不到热饭,就严厉批评了相关负责人员。自此,工人们无论上哪一班,下班后都能吃到热饭,而且午饭质量也得到改善,每顿不少于4个菜。

人心齐,力量大。在全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几年间,晋华宫矿就被改造扩建成年产150万吨原煤的大型机械化矿井,矿井形象和生产面貌焕然一新,一跃成为山西省生产建设的先进矿。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1982年1月,刚被任命为该矿筹备处主任的陈日新,考虑到在合作项目签字开工前,中美双方工作团队将进驻工地,因此行政生活区必须提前开始建设,而之前国内的矿山建设都是走先生产后生活的路子,建好矿井后再围绕井口建一套小而杂的生活区。相较于那些整日弥漫着黑色煤尘的传统煤矿生活区,陈日新下定决心,要为平朔工人及其子孙后代建造一个远离采煤区、安全文明的生活区,为中国煤矿树立一个全新形象。

1月24日,是他上任的第一天,也是农历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他就带领筹备处有关人员驱车前往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小县城——雁北专区朔县。此行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平朔煤矿生活区选址。他对大家说:“平朔项目开天辟地,我们搞改革开放,就是要打破常规,就要有敢于担风险的胆气,就要有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勇气!”

经过初期选址征地、煤炭部批复同意,1982年6月,占地31万平方米、距工业区20公里的平朔生活区破土开工。生活区远离了工业污染,设有幼儿园、中小学、医院、俱乐部、供热厂、煤气厂和通讯系统、闭路电视、环保工程等公共设施,成为当时煤炭系统绝无仅有的现代化生活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树成荫”的平朔生活区,赢得了“花园式小区”美誉。1997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百家文明示范小区”。

党建引航向,提升拒腐免疫力

作为中国当时最大的中外合作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陈日新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他高度重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以党旗引领航向、凝聚力量,狠抓党员管理和思想教育,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合作经营之初,安太堡露天煤矿按照西方管理模式,只设工会,不设党的组织机构,还规定非矿上职员不得进入生产现场,致使不在矿上任职的党务干部多次被拒之门外,党的工作难以开展。对此,陈日新旗帜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下的合作企业,绝不能脱离党的领导!”他创造性地摸索出一套在中外合资企业开展党务工作的新方法,使该矿始终没有脱离党的领导。

1985年11月,他首先在负责向安太堡露天煤矿提供劳务、由中方经营管理的劳动服务公司建立党委,统管党的工作。合作企业的中方副总经理兼任党委第一书记,同时配备了专职书记、副书记,主持党委日常工作,在各矿建立党的总支,设专职总支书记和干事,再层层复制,把党的组织渗透到基层班组,形成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其次,凭借工会组织在合作企业中的特殊地位,由党务干部兼任工会职务,使党的活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和党员、群众思想贴得更紧。再次,在同等技术、业务水平条件下,采取关键岗位派黨员、重要环节用党员、招工择优选党员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充实壮大党员队伍。到1991年,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党员人数已占全矿职工总数的21.4%,在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中,党员占88.2%,中方值班经理中,党员占28.2%,矿机关主要业务干部中,党员占82.9%。党员在该矿职工队伍中成为中坚力量。

合作经营期间,有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300多名外方人员与中方人员共同工作。他们带来先进管理理念、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在频繁的工作交往中,这些文化差异冲击着中方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

陈日新敏锐地发现了这些苗头,谆谆告诫党员干部:“我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人,是共产党员,一言一行代表着中国形象,决不能染上资产阶级习气,决不能做出损害国格、人格的事来,决不能给中国人丢脸,决不能给改革开放抹黑!”他教育引导职工发扬工人阶级优良传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还围绕警惕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抵制资本主义思想渗透和腐蚀等问题,定期对党员干部展开教育,使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保持坚定立场。

安太堡露天煤矿从合作开发到建成投產,中方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每天与外方人员打交道,先后出国培训300多人次,与国内外厂家经济往来高达数亿元,但从未做出任何有损国家尊严的事,更没有发生过一起涉外经济案件。

铁面刹歪风,秉公用权不徇私

从平朔创业到中美合作,从外方撤资到独立经营,陈日新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过硬的党性修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动真格刹歪风,为公司建立起一套铁的规章制度,并带头遵守执行,从不为家人及亲属“走后门”“开绿灯”。

20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社会上刮起的“发钱发物”风,陈日新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天晚上,他召集全体职工到大食堂开会,明确指出:“同志们,你们知道,最近发钱发物这股风刮得很厉害,而且已经刮到了我们公司,但是,我们和别的单位不一样。我们的钱都是国家的贷款,是背着债务搞建设。我们只有花好用好的责任,绝无胡支乱花的权利。因此,我劝大家不能那样做。我认为,只要是国家的钱,一分也不应该往自己的腰包装。”有人也曾提议:“快到春节了,咱们公司也没给同志们发福利,能不能给买个挂历?这也花不了几个钱,叫大家也高兴高兴。”陈日新听后严肃地说:“给大家发个挂历确实花不了几个钱。问题不是花几个钱的问题,这是关系到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问题,关系到一个企业要树什么样的风气的问题。我们不能树这种不良的风气,绝不能因为几个钱把宝贵的精神丢了!”后来,社会上又刮开“吃喝”风。陈日新就叫财务处和经理办公室把接待客人和陪客的名单、账单全部公开出来,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1987年煤矿投产后,很多来这里参观的企业界人士称赞说:“年产原煤1500余万吨,公司只有1600余人,人均效率近30吨,这不仅是平朔的独创,在全国也是首创!”按照国内同等生产规模的井工矿编制,平朔公司至少应该有四五千人。但陈日新等人不循旧例,制定严格标准、改革用工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建立起一套“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整体布局、创新管理和优选机制,为企业增添了活力,形成了重视人才的好风气。

在陈日新担任公司董事长期间,时不时有亲朋好友来找他“走后门”,想进矿工作。他大多避而不见,还嘱咐妻子不能提及此事。即使他们碰巧见到陈日新,也是无功而返,因为一提到要托他找工作的问题,他总是明确拒绝。一次,一个叔伯兄弟来求陈日新:“哥,我在村里活不下去了,你给我弄进煤矿吧。”他听后耐心地劝说:“家里生活上有困难,我个人能帮你,矿里需要的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你要进煤矿我做不到。现在国家有好政策,在村里照样可以致富,回去后要安心种田!”听到这番话后,兄弟虽然理解,但难免感到失望,道了声别就走了,以后见面再也没提过进煤矿的事。

律己守底线,清廉家风传后人

不管是亲人、朋友,还是领导、下属,虽然觉得陈日新不近人情,但对他的人品、作风却无不称赞。一心为公,作风正派,严于律己,敢于担当,雷厉风行,以身作则,待人诚恳,原则性强……这些都是熟识他的人给出的评价。

早在平朔项目中外合作谈判进行之时,由于合同没有签字,资金没有到位,基础建设资金短缺成了最大难题。陈日新只能四处筹措,但安太堡露天煤矿是我国首个与外方合作的项目,各单位没有政策依据,使得他常常碰钉子。秘书王宁多次跟随他出差,总是同住一个标间。陈日新跟他解释说:“咱俩住在一起能省间房费。”有一回,普通宾馆房间订满了,无奈之下王宁看一家四星级宾馆刚好有房间,正准备登记,就被陈日新制止了:“那不是我们住的地方!”最后,两人才找到一间简陋的家庭旅馆投宿。

陈日新是安太堡露天煤矿的“一把手”,家人都住在大同,他独自在平朔上班,平时工作忙,就煮点挂面拌大酱凑合着吃。食堂管理员想叫他到食堂吃小灶,但他没同意。除非生病,他始终坚持自己做饭,闲暇时还会炒菜、蒸莜面、打拿糕拌汤。即使偶尔去食堂吃饭,也要坚持付账。有个老工人感动地说:“您当这么大的官,谁能知道您是这样生活的。”家人想来看他,他却多次告诫家人,非工作原因不能入住平朔宾馆(当地条件最好的宾馆)。因此,家中的老母亲、妻子和孩子们一直都没去住过。甚至,他无数次往返大同与平朔之间,也从未让家人搭乘过一次公车。

由于长年的劳累和奔波,陈日新的糖尿病和肾结石越发严重。许多人劝他到北京去看病。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早在安太堡露天煤矿正式投产前,母亲患病在家,他都没顾上回家探望,对自己的病情更是置之度外。然而,再硬朗的身体也经不住长期超负荷工作,陈日新病倒了,手术后,医生从他肾脏里取出的结石碎块竟装了5小瓶。正是在以陈日新为领导的平朔创业者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全体平朔人以矿为家,争分夺秒,同甘共苦,从1982年筹建,到1985年破土动工,再到1987年建成投产,用5年时间建成了一座总投资约6.5亿美元、全部采用世界先进采矿设备、设计规模为年产原煤1533万吨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和一座每小时洗选能力3000吨的现代化洗煤厂,使中外双方的合作取得了成功,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1989年,陈日新当选为朔州市首届政协主席。按照有关规定,市政协为他配备了单间办公室及公车。当工作人员将办公室钥匙与车钥匙送给他时,没想到陈日新一口回绝。他说自己在平朔有办公室,离这儿也不远。工作人员为难地说:“与您同级别的领导都已收到,就剩您了,都怪我给您耽误了。”陈日新却坚持说:“不管别人怎么样,我陈日新总不能用一套占一套吧?!你不要怕,我会和他们沟通的。”就这样,他始终没有入住新办公室,更没有接纳配车。

陈日新就是这样一位以矿为家、以煤为业,扎根煤海近半个世纪的改革先锋。他那爱党爱国、务实为民、开拓创新、清廉自律的崇高风范永远值得人们缅怀和学习。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生活区露天煤矿
2022年我国露天煤矿产量首次突破10亿t
《露天煤矿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发布
黄土丘陵区露天煤矿复垦土壤熟化过程中团聚体碳氮演变特征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出行受限情景下生活区景观对压力情绪调控的研究
小班生活区中家长资源开发和利用
吉朗德露天煤矿高耗水量计算
偏远生活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德国露天煤矿
某矿生活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永磁耦合器在露天煤矿破碎站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