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薇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将担负重要任务。
农村基础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基础,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农村生源流失严重。即便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源外流的现象。农村学校经费少,发展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教学设施和硬件资源的提升。二是农村优秀教师留不住。从整体来看,留在农村的优秀教师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一些优秀的老师认为农村学校发展机会少、环境差,不愿意留在农村任教。三是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提升。
基于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和认识,提出以下四点建议,希望能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有效地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来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夯实农村教育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农村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决定着农村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应从增强农村经济基础,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着手,为农村中小学生的成长、教育提供经济支撑。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农村本地经济发展潜力,解决本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一直以来,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理念有些陈旧、师资力量较薄弱、教育质量较差等因素导致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落后。所以,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投入,引进现代化的教育资源,革新农村基础教育理念,增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调整基础教育结构,探索城市优质学校和农村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农村基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是促进农村文化繁荣。相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硬实力”,乡村文化这种“软实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农村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实现农村文化繁荣,让农村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增强学生的乡土文化认同感,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四是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力。家庭是子女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家园,父母的文化水平、思想层次决定和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农村家庭中一些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家庭教育水平不高、教育理念有待提升。政府应组织相关的培训,进一步发挥成人教育的作用,提升农村父母的文化和思想认知水平。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和农村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优化农村基础教育是一项长期而漫长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作者系河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