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国彪
神农架作为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是具有世界杰出普遍价值的湖北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全球1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的绿色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1.1%,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其生态价值具有世界性、典型性、代表性和稀缺性,被列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地区”,入选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如何保护好这些生态资源,并让这些良好的生态资源在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区长刘启俊。
加快林下资源转化利用
记者:林下经济作为生态富民产业,已成为山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了重要贡献。神农架林区森林覆盖率91.1%,生态资源丰富,请问神农架林区现在林下经济的具体状况如何?
刘启俊:神农架林区拥有150万亩可用林下资源,开展神农架林下资源转化利用,提升森林保护和资源利用水平,对推进林区资源的科学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3年,神农架林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聚焦保护自然生态和提高群众收入“两大任务”,以天麻、珍稀菌、淫羊藿等产品链条延展为切入口,通过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资源评价与利用、放大特色品牌,持续做强林下“土特产”文章。天麻“两菌”良种选育、菌棒替代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广种植16万棒,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基本建成。地栽种植神农鸡枞等菌棒14万袋,培育金耳等10个品种74万棒,开发十菌汤包等30余种产品。发展淫羊藿种植基地1605亩,种植面积全省第一。创建中蜂保种场35个,区级示范蜂场54个,蜂群数量达4.5万群。累计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19个,林区4家企业被授予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林下经济”正逐步成为神农架推动生态产业化的新亮点。
记者:2023年,我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超9.2万亿元,实现连续较大幅度增长,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有力保障。其中,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到6亿亩,年产值突破1万亿元。请问神农架林区在发展林下经济中有着怎样的思考?
劉启俊: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强调“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发展林下经济一定要注意研究市场,突出多种经营,防止一哄而上、产销失衡”。
一是政策导向更加明确。国家林草局发布《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提出积极推广林下中药材产业、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科学引导林下养殖产业、有序发展林下采集产业、加快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等重点领域;确定加强林下经济品牌建设、加快经营主体培育、加快市场营销流通体系构建、深化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等主要任务。
二是目标任务更加精准。湖北省发布《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林特产业,实现“产业优”。做大林业优势产业,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创建主打品种、主打产业、主打品牌。坚持点线面结合、全域推进,建设集中连片的产业精品基地和示范园区。印发《湖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支持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开发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并示范推广。
三是绿色发展更加迫切。神农架林区坚持举保护旗、打生态牌、念旅游“经”、走绿色路,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先后出台《神农架林区自然生态保护和统筹发展规划》、《神农架林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等支持林业产业发展举措,大力发展“精、细、优、特”绿色农林产品,支持国有林场、村集体、新型民营主体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发展以珍稀菌、中药材、生态酒、百花蜜等为代表特色林下产业,打造康养、康疗和康体主题产品,多个森林康养项目落地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林区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科研仍需极大提升,产业发展领军人才缺乏、成果产出有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明显。地方财政困难,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配套支持不够、后续乏力。
因此,今年全国两会上我带来了《关于支持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下资源加快转化利用的建议》,建议国家层面增加林下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神农架林区建设集中连片的林下经济精品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园区,进一步促进林特产品品牌建设。
建设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记者:我们知道神农架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物种资源丰富,请问未来神农架林区在利用物种资源优势上有着怎样的思考?
刘启俊: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长期以来,神农架在资源保护方面投入巨大,但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方面则显得步伐滞后、力度不够,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效率亟待提高。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建设国家级种质资源库。
神农架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神农架具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1.1%以上,森林蓄积量稳定在3300万立方米以上。拥有高等维管束植物211科1208属4276种,特有物种205种,古老、孑遗植物243种,IUCN(易危、濒危、极危)10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种;野生脊椎动物36目129科380属729种,神农架中国特有动物(兽、鸟、爬行类、两栖类)81种,IUCN(近危、易危、濒危、极危)6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5种;昆虫27目329科2416属5406种,特有昆虫物种362种;大型地衣与真菌99科234属663种。
神农架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基础良好。目前,神农架已完成本底资源综合调查,采集水生生物标本1000余瓶(份);藻类、真菌标本3000余份;高等植物标本5946号16000份标本,种子标本670份,分子材料12000份,活体材料65份;拍摄鸟类、两栖、爬行、兽类和生境照片约35000余张;采集鸟类标本55份;小型兽类标本263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标本21份;昆虫标本20000份。初步鉴定统计,植物发现湖北省新记录科2个,湖北省新记录属7个,湖北省新记录种29种,神农架新记录种47种,疑难种42个;脊椎动物发现湖北省新记录種2种,神农架地区新记录种8种,疑难种4种;采集到35种以前的模式植物标本,这些标本大多是由外国人采集存放在国外标本馆的植物;植被与景观调查,共调查样方217个,样点调查203个。景观调查收集235个景点信息,包括地质、地貌、生物和文化景观。
神农架具备完善的科学研究机构和研究体系。近年来,神农架与中国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5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生物种质资源调查、监测和保护科研队伍。同时,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南种质资源库,以及国外邱园等众多著名种质库和博物馆、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项目的国际协作创造了条件。目前,已建成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湖北省金丝猴保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小龙潭金丝猴人工辅助繁育基地、千家坪金丝猴监测站、官门山野生动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官门山金丝猴食源植物繁育实验基地和野生动疾病检测实验中心、神农架科创中心、林科院、神农架中医药研究院、自然博物馆、国家环境空气背景监测神农架站、神农架常绿阔叶林永久监测样地、神农架巴山冷杉永久监测样地、神农架落叶阔叶林永久监测样地等科研平台和基地。这些都是建设国家级种质资源库的有力基础。
另外,神农架林区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而得名,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以及海拔落差,使神农架孕育了丰富的中医药资源,药用植物呈现出多样性、特有性、保健性、道地性、珍稀性“五大特点”。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全区中草药品种共有252科1081属3655种,资源种类占全国中药资源的1/6以上,占湖北全省中药资源的2/3以上,拥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00多种,具有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先天优势和坚实基础。因此,我建议国家层面支持神农架林区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