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今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明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方法路径和重要举措,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彭寿说:“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生命力在于“新”。新质生产力“新”在目标,主要聚焦制造业发展,目标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新质生产力“新”在模式,从更多依靠产业要素的外延式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而且创新的核心驱动地位将不断加强;新质生产力“新”在业态,更加注重培育数字业态、低碳业态、服务业态,以先进制造业、先进服务业赋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符合新发展理念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创新潮流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新质生产力源泉来自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的创新,主要目标是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关键在质优,以新促质、以新提质是新质生产力核心。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认为:科技创新是从无到有、“从0到1”,技术进步是深化应用、“从1到N”。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没有“从0到1”,就無法实现“从1到N”,更无从形成新质生产力。全社会聚焦新质生产力,就是走坚定创新先行之路。
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是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路径,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没有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没有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的“中国绝技”,就培育不出中国式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新特色、新优势。新质生产力是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也是更高目标,“逼”你解放思想,超常思维,大胆创新,才能尽快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有强劲的推动力和强大的支撑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松代表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有利于培育发展一批产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也有利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经济发展韧性,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还有代表委员明确表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代表说,哪个国家拥有先进科学技术,拥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哪个国家就更有可能赢得发展主动权。在激烈竞争中,如果不能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创新优势,不仅会失去现在,也将丢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