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兽长啥样?中西想象大比拼

2024-05-21 15:02索何夫
关键词:巨兽化生敬畏

索何夫

纵观历史,无论是欧亚大陆的猛犸象和原牛,美洲的大地懒和雕齿兽,还是澳大利亚的各种大型有袋类,自从人类开始升级狩猎工具之后,自然界中的巨兽也成为人类的“盘中餐”。但是,人们关于巨兽的想象,对于巨兽的敬畏和惧怕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东西方文明传说中的各种巨兽。

历史启蒙

九年级历史上“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西方巨兽:和大海脱不了关系

目前最为著名的巨兽传说,可能来自位于地中海东部到底格里斯- 幼发拉底河流域之间的古代苏美尔文明,以及之后作为其继承者的闪米特文明。

许多巨兽的名字和记录都被留在了《圣经》之中,比如“它的气力在腰间,能力在肚腹的筋上。它的尾巴如杉木般挺直,肌肉如石头般结实,骨骼如铜铁般坚硬”的陆地巨兽贝希摩斯,以及和它配成一对的、居住在深渊之中的大海兽利维坦。

虽然在中世纪的图画中,这两位经常被描述为“不可名状”的丑恶怪物,但在近代,博物学家大概猜出了它们的现实原型:贝希摩斯的原型很可能是在尼罗河流域颇为常见的河马,这些表面憨厚呆萌,但事实上性格暴躁的大家伙是杀人最多的偶蹄目动物,对居住在河边从事农耕的古代埃及农夫而言,是相当巨大的威胁;至于利维坦,则有可能是对地中海中出没的鲸类的刻板印象——对于古人而言,鲸这种庞大的海兽总是能够引发人类下意识的恐惧和敬畏,而古代闪米特人经常沿地中海东岸进行贸易,显然没少和它们打过交道。

在之后的中世纪,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已然忘记了經书之中“利维坦”的原型,不过对这些大家伙的敬畏,最终成为中东航海神话中“变成岛的大鱼”的源头——在以《辛巴达航海记》为代表的一干中世纪传说中,都声称存在“长期停在海面,表面长满植物导致被人误认为是海岛”的大鱼,很可能是对鲸类的刻板印象和来自东亚的“一夜消失的火山岛”传闻的混合产物。

除此之外,“大鹏”的传说也在这一时期兴起,这些被描述为“极为巨大”、可以捕捉大象的巨鸟,其源头很可能和中东人的贸易对象——印度海商所崇拜的“迦楼罗”(一种以毒龙为食的神话巨鸟)部分有关。只不过,由于中东地区栖息着众多大型猛禽,并且很受当地人崇敬,所以印度的“迦楼罗”逐渐在中东传说中更接近于现实中的鹰隼类,而食物也从印度常见的“毒龙”(其实就是眼镜王蛇)变成中东人更熟悉、也更加夸张的大象,成为现代奇幻作品中常见的大鹏形象。

大海容易出怪兽?

关于海洋巨兽的传说,往往也和大海本身对人类造成的恐惧和压迫感有关。虽然利维坦或者阿拉伯人口中的“大鱼”已经颇为恐怖,但北欧神话中身躯能够横贯整个大海,体形达到世界级的超级怪物“耶梦加得”(尘世巨蟒)才是最可怕的。“耶梦加得”之所以被描述得如此骇人,因为它是“狂暴的大海”的某种具象化,古维京人面对的北大西洋是一片寒冷、狂暴,充满了恐怖巨浪和风暴的海洋,因此人们自然更容易将这种危险投射在想象之中。

类似的“将对自然的恐惧和敬畏转化为怪兽形象”的情况,在受到自然威胁的日本也一样存在。由于地震频发,古代日本人认为,在日本列岛的下方存在着某种巨型鲶鱼,是这条躯体无比巨大的鲶鱼的游动导致了地震。而与鲸类的接触,也让古代日本人产生了与“变成岛的大鱼”类似的“红鳐鱼”传说——他们很可能真的见识过小型火山岛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只不过不知道那是火山活动造成的。

中国巨兽:尺寸超大,还能变身

鲲与鹏的超级想象

在古代中国,巨兽传说的流行主要集中于上古——在那个人与自然相比非常弱小的时代,古人对于天空和海洋充满了敬畏,这种敬畏也演化成对于“超级尺度”巨兽的想象,比如典型的鲲和鹏。

鲲的故事最初出现于《列子·汤问》中,并在先秦时代广为流传,“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它的尺寸与“耶梦加得”也差不了多少,而“鹏”的块头则比中东神话中翼展顶多上百尺的大鹏要大得多,是“不知其几千里也”的超级庞然大物,显然这些都不是以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为原型,应该是人们在洪荒时代对自然的形象化描述。

除了鲲和鹏之外,中国还有具有诸多东亚本土特色的幻想巨兽——蛟。蛟在古中国传说中更接近于野兽,尤其是大型害兽,周处除三害的其中一害便是它,其特征包括栖息在水中、会攻击人畜、带有鳞甲乃至有毒。一般认为,蛟的原型是水蛇以及扬子鳄,汉代之后,蛟的形象显然整合了印度的“毒龙”以及中国本土的鳄鱼。考虑到大多数“除蛟”的故事起因都是蛟袭击了人或者牲畜,所以蛟的形象中有来自对凶猛的湾鳄的记忆:这些大型咸水鳄直到唐朝还盘踞在广东地带,甚至让著名文学家韩愈大伤脑筋。

当农耕文明的扩张逐渐破坏了原本的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神秘面纱也被一点点撕裂。除了“龙”这种拼接痕迹严重的神话存在之外,类似于鲲鹏这样的巨大存在,也就逐渐从传说中隐退。在近代的传说中,鲸类已经变成了龙王手下的“赶鱼郎”角色,大小也缩回了“百尺”这种更为合理的尺寸。

“海军”变“空军”,巨兽也进化

在全世界范围内,类似于“鲲”和“鹏”的传说不少,有趣的是却很少有像中国这样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传说中,“鲲”可以完成向“鹏”的变化,从“海军”变成“空军”。这一特色故事,很可能与中国古代的“化生”理论 (一种生物可以变成另一种生物,无生命体可以变成生物)有关。

在缺乏对自然观察的情况下,古代渔民相信,贝类可以“化生”为鸟类,事实上是一些海鸟会在遍布蛤蜊的沙滩上产卵,这些卵被误认为是贝壳。而饱受蝗灾之害的古代农民则认为,满天乱飞的蝗虫是可以由水里的虾“化生”而来,其实也是因为蝗虫“海军”变“空军”,巨兽也进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类似于“鲲”和“鹏”的传说不少,有趣的是却很少有像中国这样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传说中,“鲲”可以完成向“鹏”的变化,从“海军”变成“空军”。这一特色故事,很可能与中国古代的“化生”理论 (一种生物可以变成另一种生物,无生命体可以变成生物)有关。会在干旱时期的泥地里产卵,而这些泥地在降水充沛时往往是栖息着小型淡水虾的湿地,除此之外,蝗虫和虾同属节肢动物门,外形有点类似。当这些广泛流传的“化生”理论与传说结合之后,水里的鲲也就有了“扶摇直上九万里”化为鹏的机会。

虽然在浪漫的先秦时代结束之后,中国传说中的巨兽数量大为减少,但偶尔也还是可以从外部“舶来”一些“海外奇谈”。因此,在水手和海商的故事中,“巨怪”传说倒也不少,比如唐宋时代由印度教文化圈舶来的“那迦”(大蟒)传说等。甚至到清代,博物学者聂璜还在其作品《海错图》里提到过“大如车轮,虎豹触网,如絮蚊蝇”的、据说栖息于“海山深处”的“海蜘蛛”——当然,这多半是水手们对于体形庞大的热带地区蜘蛛添油加醋描述的结果。

猜你喜欢
巨兽化生敬畏
保护“深海巨兽”,我们在行动
不讲武德的南方巨兽龙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钢铁巨兽”超级挖掘机
一些敬畏
幽门螺杆菌对肠化生胃黏膜Cd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敬畏一粒米
学英语,从听开始:《小巨兽》
敬畏先烈
美蓝染色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对不同类型胃黏膜肠化生的诊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