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卫东 闵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弘扬革命文化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2023年12月29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一、充分认识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
革命文化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4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啊!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十四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肩负着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这期间形成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基,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有力彰显。
革命文化蕴含着党的精神基因和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逐渐凝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革命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传承、融合和发展创新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
二、革命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革命文化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依靠的就是不断坚持的革命勇气和毅力。这种革命勇气和毅力来自哪里?来自革命文化。毛泽东曾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革命文化在革命的各个阶段将中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巨大合力。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等伟大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和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的强大精神力量。
革命文化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能够始终保持和发扬革命文化中优秀的革命作风,才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一阶段所迸发出的各种精神是这一历史时期实践成就的真实写照,与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精神一脉相承,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革命文化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坐标。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跨越。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时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这一时期形成的改革开放精神等伟大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革命文化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新时代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精神基石。党的十八大以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三、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提供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依靠精神力量的引领,我们党始终坚持真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深厚底蕴和充足底气。自信才能自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其中,首要的就是民族的——从各方面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培养民族意识与民族气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革命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自信自立姿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道路,是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底气。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启新的伟大征程,我们怎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继续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排除万难、奋勇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强调,“山西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闻名中外,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丰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为山西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作为党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首要政治任务,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贡献党史力量。
[转自《前进》2024年第2期,作者分别系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副院长;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党史研究一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