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影响

2024-05-21 18:09张淑婷
福建茶叶 2024年3期
关键词:汉语言茶文化汉语

张淑婷

(贵州黔南经济学院,贵州 黔南 550600)

融媒体在新时期的出现,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将有力地推动汉语语言文学的普及,从而有效地推进中华文化的精髓的传承与弘扬[1]。汉语言文化学是一门深厚知识背景的学科,它带有很强的文学性,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很多的知识和文化资源。将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融入到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实践中,既能促进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又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对人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1 融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新特点

1.1 丰富性和便捷性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传播有着更加丰富的传播资源,能够实现人力、物力的优化整合,有利于使原本分散的传播服务变得更加集中精准。并且,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融媒体能够将汉语言文学的相关信息储存整合,便于更多人研究了解。这种丰富性、便捷性,为汉语言文化的发展,为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弘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2]。

1.2 互动性和重组性

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服务平台的出现,为人们的传播沟通和文化互动带来了极大的便捷[3]。并且,在融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重组有了更高的便捷性,能够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避免了以往研究资料过于零散混乱的现象,有利于打造汉语言文学数据资料库,并通过完整的数据资料,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2 贵州汉语言文学与茶文化

2.1 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茶文化是人类在饮用茶文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内容主要包括:饮茶、品茶、鉴茶、茶器、茶作、茶书法、茶典故等。茶叶发源于我国,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到了今天,大多数人仍然保持着以茶代礼的习俗,我国茶的品种很多,有龙井茶,铁观音,普洱茶,乌龙茶,茉莉花茶等等。在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中,有着悠久的礼仪文化与精神文明,它是一种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传统文化形态与内容。贵州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1980年,在贵州普安县和晴隆县交界处首次发现了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经专业机构鉴定,确定为四球茶茶籽化石,年代仅次于第三纪地质层,距今已有100万年。这是贵州境内所发现的最早的茶叶。时间追溯到古代,西周时期,贵州省德江、务川、正安、沿河等县的少数民族已经能够制作出味美可口的好茶。至唐代时,贵州成为了我国的八大茶区之一,所产的茶叶与丝绸、瓷器一起通过茶马古道,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欧洲等地。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在《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中,赞美贵州茶“品高”“焙香”“春味长”。

2.2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

汉语言文学从创立到现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发展,而这种变化又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汉语语言文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转型过程中,其思想观念与基本特点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变,并最终完成并实现了其基本的稳定建构。到目前为止,我国汉语语言文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汉语语言的优秀作品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4]。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的思想浪潮之下,各种学术流派的思想在相互争论的同时形成共鸣,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体系构成了汉语言文学的早期雏形。随着文化内涵的逐渐丰富,汉语言文学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古代的“文无第一”思想到近代的“新文化”运动,通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交锋来呈现文化内涵。

3 汉语言文学与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互动关系

3.1 传统茶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3.1.1 影响了汉语词汇的发展。“饮茶”是一种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之一,“茶”也是一种重要的国民饮品,相传茶叶起源至神农氏时代,发展到了唐、宋两代到达兴盛。同时,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也融入了儒家、道家等各家思想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形态之一,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绽放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茶文化,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漫长的发展中,茶文化逐渐融入到我国的绘画、医学、书法、宗教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大量的与茶文化有关的内容、思想、精神和观念,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理念。同时,茶文化对汉语语言词汇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长期以来,传统茶文化在它的精神层面上表现出了个性化的特征,因此,茶文化可以持续地充实我们的汉语言文学。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茶礼、茶诗和茶艺等不同的文化内涵,产生了许多有关的词汇,如沏茶、品茶、茶德等,这些词语都是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文化发展和传承而来的[5]。

3.1.2 影响了汉语词义发生变化。茶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茶自身的加工工艺、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茶习俗、茶礼仪和精神思维等各个层面也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例如,从“茶”这个字的发展,以及与茶有关的词的演变来看,也能发现其变化,“茶”原本复杂的字形逐渐被现代人所熟悉的茶叶和茶树等相关词所取代,同样,这些词汇之间的结合所形成的双音词,也会被现代的许多词汇所取代。此外,在古代的传统茶文化中,一些茶器的名字复杂难懂、难以理解和书写,在历史变迁中,也被现代许多通俗易懂的汉语词汇所取代,这更适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也让人们更方便、更容易地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茶文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茶礼、茶道等各种精神文化,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地消失,或者只留下一小部分的精神文化。

3.2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影响

3.2.1 优秀文学作品的引导与传播——传播作用。以贵州茶文化为例,贵州茶文化集中展现了贵州当地的自然风光、传统饮食文化、饮酒文化、诗作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从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发展作用来看,茶文化本身定型于日常生活中,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于人民群众的制茶品茶中,逐渐产生了文化灵感,也带动了文化区域的成型。从茶叶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来看,整体集中在我国长江、沿海地区,茶叶的传播范围有限,而仅仅依靠单一地域或单一民族拓展延伸,传统茶文化是难以满足茶文化包容并济特点的。而汉语言文学有着极强的传播性、人文性,这一特点使其成为了传统茶文化扩大自身影响力、提高传播范围的重要载体,也带动了传统茶文化的成型[6]。

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看,与文化故事密切相关,汉语言文学在诞生之初就有着浓郁的故事气息,也与茶保持着密切往来。例如,在关于茶的起源方面,相传神农时期,我国出现了茶。这种故事传说本身也体现出古人对茶价值的理想化诠释。在我国古代传说中,神农尝百草之时,日遇72毒,得茶而解,这也是早期茶文化传播的一大重要见证。在我国唐宋时期,伴随着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壮大,茶文化也迎来了空前繁盛的发展机遇期,加上这一阶段我国对外贸易的繁荣以及两宋对金的岁供制度,其中都不乏茶的身影。而唐朝时期,茶文化更是作为中华大国开放团结共享理念的传承载体,作为货物得以流通,这一时期茶的文化价值更加突出,能够集中体现出唐朝的大国气度,展现出人无我有的独特精神[7]。

3.2.2 以茶为主体的文化现象——载体作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探索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古代先民们的实践中,人们逐渐尝试利用客观对象来展现自身的主观情思。这种将人文精神与艺术审美与客观事物相结合的形式,也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在汉语言文学中,文学创作素材包罗万象,山水、虫鱼、鸟兽、梦境、宇宙等都可以成为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而伴随着茶叶贸易的逐渐兴盛,伴随着民间对于茶的消费需求快速崛起,许多文人墨客也开始结合茶这一事物给予其满满的人文关怀。由于茶本身具有回味悠长,香醇淡雅的特点,能够契合广大文人墨客的艺术和审美追求。于是,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相互碰撞,其艺术价值和创作价值也得以更生动地体现出来。例如,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以茶文化指代人文精神的作品,例如,白居易的诗歌“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其中看似说茶,但更多的是以茶指代君子之气。在汉语言文学中,茶的高雅之气日益突出,发展到宋代,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更加的丰富起来。例如,苏轼写道“枯肠未易经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通过新茶旧人的对比来营造浓郁的荒凉萧瑟之感[8]。在汉语言文学中,茶往往寓意着君子之道寓意着君子坚守、本心淡泊宁静的思想境界。在汉语言文学的宣传之下,茶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饮品,而更多的有了生命力,有了情感意志。

3.2.3 汉语言文学对于茶文化的记载——继承作用。从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发展来看,不仅仅依靠于实体的茶叶贸易,茶叶消费,而且还与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记载密切相关。在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都不乏茶文化的身影,例如,陆羽创作的《茶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地研究茶叶的文化典籍。其中,具体就不同类型茶叶的韵味、产地、工艺以及制泡方法和独特之处进行了详细分析。在《茶经》的带动和影响下,品茶、赏茶、茶如人的思想也逐渐定型,而后续伴随着汉语言文学的深入发展,汉语言文学与茶文化之间的联动日益密切。在汉语言文学和经典文学作品的推动下,茶对于文人墨客的不可替代性被进一步强调,茶文化以及由茶带来的精神愉悦和享受更是极为独特。

3.2.4 汉语言文学对于茶文化的发展——创新作用。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较大的变化调整,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优化。汉语言文学发展中,经历了较大的变迁,无数创作者们结合我国生活实际,结合文化发展阶段语言文字特点和民族发展历程,从中汲取经验。而传统茶文化也是汉语言文学表达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言文学强大的生命力带动下,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也得以极大的激发和提升。传统茶文化的文化艺术和辐射价值也被充分挖掘,茶不仅仅是重要的日常饮品,也开始有了众生相,茶与汉语言文学的深度交融,实现了双方的彼此促进。

4 在贵州地域下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播策略

4.1 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中对茶文化的认知功能

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作用,需要首先结合汉语言文学,加强人们对传统茶文化的认知。要能够将汉语言文学作为传播传承传统茶文化的有机载体,做好传统茶文化的定位。同时,也要结合汉语言文学丰富的资源内容,为传统茶文化的传播提供支持。要结合茶文化的传播要求,为人们了解茶文化发展文化提供更多的机会,使更多人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中认识到传统茶文化的意义引导,更多的人自觉学习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茶文化。

汉语语言文学主要是对汉语言、中国文化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在我国的大学教育制度中,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专门的课程,伴随着它的文学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汉语言文学已经成为了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就算是专科课程也是如此。汉语语言文学在各学科的普遍渗透,离不开它自身特有的文学趣味与魅力。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的史学意义。通过对汉语语言文学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文学的角度了解到我国的历史内容,同时,这种历史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他们的思维得以升华,使他们的思维水平更上一层楼。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它在教学内容中贯穿着“人”的“人本”,它反映着对人的情感、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的探求。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有助于学生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气,使他们能够用高雅的、文艺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几千年来,我国的传统茶文化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价值,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与汉语语言文学有着很大的共鸣,这也为汉语语言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汉语语言文学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汉语文化的主要载体,所以,将茶文化的传承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相结合,对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茶文化为汉语语言教学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思考方式,既能丰富汉语语言教学的内涵,又能推动教学改革。

4.2 应用新媒体传播形式展示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汉语言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了古今融合的特点,具有突出的传承性、创新性。在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汉语言文学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融媒体新媒体的大背景下,推进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需要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作用,要能够结合新媒体技术工具,多维度、多方面的展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要拉近传统茶文化与当代中国人之间的距离,结合多媒体直观性强、真实性强、表现力优势,实现古今文化的对比分析,使人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9]。要借助汉语言文学这面文化发展的重要镜子,向人们传递传统文化革新与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加深人们对传统茶文化的科学认识。借助新媒体手段,使传统茶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得以更加灵活、更加全面的诠释和展现出来,使当代人对传统茶文化有更多维度的了解和体会。

4.3 搭建完善的贵州茶国际传播媒体矩阵,扩大文化影响力

贵州在推进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发展中,不仅要结合国内市场,结合国内消费者,还要面向世界做好国际传播,要能够挖掘不同传播体的实际需求,找好多元传播主体的共同点。要利用好汉语言文学中丰富的文化符号,借助具有人类共通性的文化符号集中体现符号传播的优势,最大程度上减少语境因素对传统茶文化传播的影响。茶本身蕴含的理念是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的,茶象征的友好、和平、健康等内容,也能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和接受。在文化传播时,想要更好的打通国际市场,让中国传统茶文化走向世界,需要建立健全立体化的传播格局,打造贵州茶文化国际传播媒体矩阵。尤其要结合当前社交媒体,结合自媒体平台,做好茶文化的沟通。同时,也要做好文化符号的包装,其中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结合中国传统节俗。内容提升中国茶文化的故事性、人文性,扩大和提高茶文化的影响力。

5 结语

将汉语言文学与传统茶文化的传播相融合,需要双方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要将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重要的艺术特色,将其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参考,发挥出汉语言文学在茶文化中的传播作用、载体作用、继承作用和创新作用,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汉语言茶文化汉语
学汉语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茶文化的“办案经”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