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华
在科技浪潮的涌动中,生成式AI 凭借独特的魅力,正以不可逆转的迅猛之势嵌入人类的生产、生活之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这项技术带来的高效、便捷。可以预见,它将对人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2023 年,中信出版集团曾专门出版了《生成式AI:人工智能的未来》一书,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我们的工作会被AI抢去吗?ChatGPT 的能力能否通过图灵测试?那么多生成式AI到底该怎么用?生成式AI是否会加速技术奇点的到来?我们该如何应对?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当大家对上述问题茫然不解时,2024年初,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发布的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又石破天惊地出现在人们面前,通用人工智能AGI初现曙光。根据新近的报道,人机接口技术也实现了新的突破。这一切都让“碳基生命最终会被硅基生命取代”这个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的话题变得越来越有现实性。
应当看到,以生成式AI 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在展现无比丰富的前景和带来无数机遇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和挑战。其本质在于如何看待科技和人文的关系。人们对这对关系的思考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易经》中提出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讨论的就是这对关系。近半个多世纪,随着科技至上意识的强化,人文主义的声音总体处于式微的境况。在以生成式AI 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人文主义如何彰显它的价值,如何体现它的作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事实上,科技是手段,人才能决定目的。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生成式AI 这一现代科技而言,其核心在于算法。科技主义以数据算法崇拜为主导,以效率至上为理念。人类不仅要将算法视为工具,还要在改造和利用这一工具的过程中展现独有的智慧。从生成式AI 的发展趋势来看,可以发现未来社会的演进将不再是人与自然的斗争,而是人与自身创造的科技的较量。缺乏人文引导的技术发展可能导致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现代性危机日益凸显。因此,人类必须坚守底线,即使面临困境,也要坚守尊严,不能让科技成为“潘多拉魔盒”。
就教育领域而言,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成式AI 在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实施个性化教学和情景化评价方面的独特价值,不断破解所谓的“乔布斯之问”,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培养科技人才。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教育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科技,理解科技的本质和目的,确保科技的发展真正服务于人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应创建基于人类伦理和理性的技术制约规范,构建以人文主义为导向的全球合作共同体,“以秉持人类价值观的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让技术服务于人类,消解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认知偏见和伦理危机。这既是理想,也是现实要求。诚如一些学者提出的,将“人工智能”替换为“人文智能”是合理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