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和自伤行为的影响

2024-05-20 08:40申芳
中国医学创新 2024年11期
关键词:抑郁症青少年

申芳

【摘要】 目的:探究團体认知行为疗法(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和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施行G-CBT干预)40例及观察组(施行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40例。评价两组抑郁程度、应对方式、自伤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14.48±3.97)分比较,观察组(11.16±3.12)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8周内,两组自伤次数均减少,且与对照组(11.48±3.47)次比较,观察组(8.16±2.53)次显著少(P<0.05);干预8周内,观察组自伤方式种类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中积极健康方式评分均升高,消极病态方式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25.76±3.84)、(15.58±3.38)分比较,观察组积极健康方式评分(28.04±3.67)分显著升高,消极病态方式评分(12.39±3.35)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8周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方面评分均升高,且与对照组(11.78±2.24)、(12.72±2.71)、(13.72±2.18)、(12.47±1.94)分比较,观察组(13.82±2.11)、(14.32±2.52)、(15.91±2.29)、(14.43±2.01)分均显著高(P<0.05)。结论: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青少年抑郁症,可减轻患者抑郁程度,调节患者情绪,改善患者自伤行为与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曼陀罗绘画干预 青少年 抑郁症

Impact of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Mandala Drawing Intervention on Coping Modes and Self-injurious Behavior in Adolescents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SHEN Fa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11): 0-09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G-CBT) combined with Mandala drawing intervention on coping modes and self-injurious behavior in adolescents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 A total of 80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Shangrao Third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March 2022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40 cases receiving G-CBT intervention)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receiving G-CBT combined with Mandala drawing intervention). Depression degree, coping modes, self-injurious behavior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 After 8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decreased, and th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11.16±3.12) point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4.48±3.97)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During 8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frequency of self injuries in both groups were decreased, and the frequen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8.16±2.53) time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11.48±3.47) tim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tervention within 8 week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ypes of self injuri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8 weeks of intervention, positive coping mode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increased and negative coping mode scores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25.76±3.84) and (15.58±3.38)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ositive coping mode score (28.04±3.67) 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negative coping mode score (12.39±3.35) poi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8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11.78±2.24), (12.72±2.71), (13.72±2.18) and (12.47±1.94)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13.82±2.11), (14.32±2.52), (15.91±2.29) and (14.43±2.01) 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G-CBT combined with Mandala drawing intervention can alleviate depression, regulate emotions, reduce self-injurious behavior, and improve coping mode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Key words]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Mandala drawing intervention Adolescent Depres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Shangrao Third People's Hospital, Shangrao 334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11.020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理疾病,可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1]。青少年抑郁症是指在12~18岁的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抑郁症状,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比例较高,据统计有14%~20%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症[2]。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与乐趣、睡眠问题、食欲变化、注意力与思维能力下降、消极思维、暴力行为,甚至可能有自杀意念和自伤行为等,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会对青少年的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困扰[3]。青少年抑郁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身心发育、激素水平变化、环境压力、家庭问题和社交困难等,会增加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及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4-5]。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早期识别和介入非常重要,心理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支持性心理治疗等。CBT常被用于治疗抑郁症与焦虑症患者,疗效显著且预后良好[6]。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CBT)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心理治疗及干预方法,其将CBT运用到团队治疗中的方法,其关注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团队情绪、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并通过有效的团队沟通、协作及互相学习借鉴来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7]。曼陀罗绘画是一种源自佛教和印度教的艺术形式,常被用于心理疾病治疗及护理,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心理治疗方法,其通过绘画特定曼陀罗图案,帮助缓解焦虑、强化专注力、促进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减轻过度关注思考和负面情绪的困扰[8-9]。目前关于曼陀罗绘画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探讨鲜少,因此,本文研究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和自伤行为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方案与实践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纳入标准:(1)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抑郁症诊断标准[10],临床诊断为抑郁症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0分;(2)年龄13~18岁;(3)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上,且认知、交流正常。排除标准:(1)既往接受过心理治疗干预;(2)合并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精神分裂等严重精神疾病;(3)合并严重重要器官疾病及躯体疾病;(4)存在严重自杀行为;(5)患者及监护人无法配合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监护人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署相关文件。本研究已获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过医院完善检查,严格按照医嘱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严重睡眠障碍可联合使用安眠药物。另外均给予饮食管理、生活作息干预、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及心理疏导。

1.2.1 对照组 施行G-CBT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G-CBT治疗团队:主治医生2名、护士长1名、护士3名及二级治疗师2名组成,每位成员均经过G-CBT培训,考核优秀。(2)组建小组:通过医院自制的简易问卷,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日常遇到的问题及个人需求),治疗师根据问卷结果组建稳定的小组。(3)介绍和建立安全氛围:医护人员引导小组成员相互介绍,分享遇到的问题和期望,建立一个开放、互相支持和安全的氛围。(4)教育和解释认知疗法概念:医护人员向小组成员介绍认知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认知三角(思维、情绪、行为相互影响)、认知扭曲(负面思维模式)等。通过教育和解释,让患者理解出现的问题与思维及行为模式的关联性。(5)设定治疗目标:鼓励小组成员设定个人治疗目标,医护人员协助小组成员制订并实施个人目标实施计划列表。(6)提供技能训练和工具:医护人员教授一系列认知行为技能和工具,包括情绪调节、应对焦虑、应对挫折等,以帮助小组成员应对自身的问题。治疗师还可使用认知重构技术来帮助成员改变患者的不健康思维模式。(7)鼓励互相支持和分享: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分享个人的经验、感受和进展。通过故事接龙、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绳结游戏等团体游戏方式分享,小组成员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并获得互相支持与鼓励。(8)持续评估和反馈:在团体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持续评估成员的进展,并给予恰当的反馈,帮助团体成员保持动力,并对成员的治疗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1次/周,干预8周,共8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另给予曼陀罗绘画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绘画团队:由主治医生2名、护士长1名、护士3名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名组成,每位成员均经过曼陀罗绘画疗法培训,考核优秀,并熟练应用。(2)挑选绘画模板:团队从《曼陀羅心灵彩绘》《曼陀罗成长自愈绘本》等曼陀罗绘画作品中筛选出10幅结构式曼陀罗画模板。(3)准备绘画工具与环境:提供绘画环境安静舒适,准备标记出颜色名称的12色彩铅。(4)干预过程:2次/周,持续干预8周,共干预16次。1~10次为结构化曼陀罗,每次干预提供新的绘画模板,并给予指导或引导;11~16次为非结构式曼陀罗画,在限定的圆形画布或画纸上进行绘画,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或灵感,自由绘制任意图案。心理咨询师引导并鼓励患者观察自己的绘画作品,从中寻找潜意识中的情感和冲突,并尝试理解这些感受的来源和意义,帮助患者表达内在情感,通过绘画来释放压抑的情绪,自我疗愈。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抑郁程度: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分别使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HAMD共24个条目,其中10项条目评分等级为0~2分,其余为0~4分,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11]。(2)自伤行为:使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问卷评估患者的自伤行为,自伤方式包括划伤、烫伤、撞击、撕咬、进食障碍、药物滥用等[12],统计干预前8周内与干预8周内发生自伤行为的次数及自伤方式种类分布。(3)对应方式: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分别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患者面对压力与挑战时的应对方式,SCSQ包括问题解决、情感调节、求助、逃避等多个方面,可分为积极健康(1~12条目)和消极病态(13~20条目)两种类型应对方式,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4级评分制(0、1、2、3分表示不采取、偶尔、有时、经常),分数越高表明对应的应对方式使用越频繁[13]。(4)生活质量: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分别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WHOQOL-BREF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等级为1~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14]。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 22.0版本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呈现,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呈现,采用字2检验与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两组性别构成、年龄、抑郁症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HAMD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降低(P<0.05)。见表2。

2.3 两组自伤行为对比

干预前8周内,两组患者自伤次数与自伤方式分布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内,两组自伤次数均减少,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少(P<0.05);干预8周内,观察组自伤方式种类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8周内与干预8周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2,P=0.030);对照组干预前8周内与干预8周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7,P=0.372)。见表3、表4。

2.4 两组SCSQ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SCSQ中积极健康、消极病态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SCSQ中积极健康方式评分均升高,消极病态方式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积极健康评分显著高,消极病态评分显著低(P<0.05)。见表5。

2.5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WHOQOL-BREF的4个方面评分均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P<0.05)。见表6。

3 讨论

青少年在身心发育过程中,由于荷尔蒙水平变化、大脑结构重塑、心理压力大等,会导致情绪不稳定,从而增加抑郁症的风险。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易感性发挥一定的作用[15]。根据各项研究,抑郁症患病日趋低龄化,且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可能与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学业负担加重、家庭关系紧张、媒体影响等因素有关[16]。治疗抑郁症通常采取药物治疗与心理疗法的综合应用,且治疗效果较单一药物治疗显著[17]。抑郁症若不进行及时干预治疗,可能加重患者抑郁情绪与症状,增加自杀风险,进而影响严重患者基本生活与身心健康[18]。因此本研究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施行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治疗,结果显示,干预8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降低(P<0.05),表明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青少年抑郁症,可减轻抑郁程度,原因在于曼陀罗绘画可有效帮助患者表达与释放情绪,通过绘画过程,调节注意力,减少对抑郁症的关注,提高心理平衡感,放松心理与情绪,促进患者自我疗愈。另外,G-CBT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支持与倾听,产生情感共鸣,减少患者孤独感、心理壓力及自我负面评价影响,各类信息交流可使患者形成新的认知与行为,培养自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患者自我意识。两者联合干预治疗从认知重构、意识形成、情绪排解、注意力转移等多方面减轻患者抑郁程度。

自伤行为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见症状,其发生率有17.2%,通过调节患者情绪、减轻抑郁症状等方式可降低其发生风险[19-20]。同时结果显示,干预8周内,两组自伤次数均减少,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少(P<0.05);干预后8周内,观察组自伤方式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SCSQ中积极健康评分均升高,消极病态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积极健康评分显著高,消极病态评分显著低(P<0.05),表明联合干预可改善患者自伤行为及应对方式,促进患者积极健康应对问题与挑战,原因在于曼陀罗绘画通过自由创意表达,感知自我内心,提高患者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能力。自我发现有助于患者了解自身需求与建立自信,从而找到更有效的应对方法,减少自伤行为。曼陀罗画中圆形等几何图案,可提升患者心理安全感,减少产生自伤的冲动想法。另外G-CBT鼓励患者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共同制订目标和行动计划,培养患者的自信心和问题解决能力。抑郁症通常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可作为抑郁症康复的预测指标[21]。因此,本研究使用WHOQOL-BREF评价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干预8周后,两组WHOQOL-BREF的4个方面评分均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升高(P<0.05),表明联合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原因在于联合干预通过意识、行为、情绪等多方面调节,激发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调节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形成积极生活态度,从而对患者生活质量起到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青少年抑郁症,可减轻患者抑郁程度,调节患者情绪,改善患者自伤行为与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云琼,刘雪梅,王瑶,等.快乐感知训练团体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杀风险干预的效果观察[J].護理学报,2022,29(9):73-78.

[2]全莉娟,赵悦,应德霞.感觉统合治疗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5):551-555,612.

[3]王智雄,刘靖,李雪,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4):300-305.

[4]武艳冉,骆宏.环境应激对青少年抑郁影响的研究讲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5):521-525.

[5]万丽丽,杨萱,张恒.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及自杀意念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0):1552-1555.

[6]黄莉.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21(1):36-39.

[7]杨艳.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双相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应对方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0):1669-1672,1692.

[8]程苗苗,郭晓岚,卫攀,等.曼陀罗绘画疗法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6):1496-1500.

[9]岑凯媚,王玉正,罗非.曼陀罗绘画疗法对负性情绪的调节效应[J].医学与哲学,2022,43(2):65-68.

[1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ICD-10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esearch:clinical descriptions & diagnostic guidelines[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3.

[11]陈雪虹,冯燕,李海燕.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家庭康复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5):2725-2730.

[12]房金涛,李文秀.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风险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29(1):19-22.

[13]李鸿,吕钦谕,易正辉.抑郁症合并焦虑症患者自杀态度调查及其与病情、应对方式的关系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2):2069-2071,2134.

[14]白艳乐,马玮亮,仇剑崟,等.正念认知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5):127-128.

[15]杨潇,董再全,王瑜,等.抑郁症病因学和治疗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2,52(11):1678-1691.

[16]张雪琳,董强利,张兰.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22,35(5):557-560.

[17]高烽宸,彭凡,罗伟,等.药物联合曼陀罗绘画治疗抑郁障碍的效果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6):748-751,762.

[18]周勤,赵后锋,耿德勤,等.焦点解决治疗技术联合常规药物与心理治疗对青少年重度抑郁症的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21,50(16):2712-2715,2720.

[19]曾俊,周小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自伤行为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2,32(2):141-143.

[20]杨春,张瑞.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6):879-882.

[21]罗金晶,徐辕虹,师彬彬,等.简化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1,21(1):2-9.

(收稿日期:2023-10-16) (本文编辑:白雅茹)

猜你喜欢
抑郁症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抑郁症患者脑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