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璟
混龄班是幼儿温暖的家,也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互相交往,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有效抑制了自私、任性、独立性差等不良性格和习惯的产生,达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高效的“言传身教”让幼儿形成更准确的自我认知,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和成长型思维。儿童向儿童学习,常常比向成人学习来得更轻松愉悦,模仿起来更容易,不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混龄班上的篮晴姐姐耐心教安成弟弟叠衣服的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那天,篮晴发现安成脱了衣服后折来折去怎么都不成功,就主动走到安成身边说:“姐姐教你折好吗?”安成点了点头。接着,篮晴拿起衣服,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在一旁观察的我本以为事情就这样友爱地结束了,没想到,篮晴将折好的衣服抖了抖递给安成说:“来,你试试看!” 安成忙碌了一番后还是失败了,无助地看着篮晴。这时,篮晴再一次重复刚才的示范和讲解……就这样,两个人来来回回尝试了三次后,安成终于成功了。摆好衣服,姐弟俩手拉手,带着自信、愉悦的笑容走入午睡室。
虚拟的“小社会”环境让幼儿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行为,进行自我激励,制定个人成长目标并为之努力。幼儿在混龄班多多少少会遇到问题、冲突,需要他们从中学习,吸取经验。这种人际交往的方式,让幼儿领悟了许多成人用语言难以解释的道理。
那天,4岁的玥孜选择到美工区,在篮子里找到了一张还未完成的画,发现有些不对劲,于是把一部分画擦掉了。我很好奇她这样做的原因,便询问她。玥孜跟我描述了一番,大概意思是:被擦掉的部分不是她自己画的,昨天她请假了,可能是别的小朋友拿错她的画补画的。在我的印象中,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情,自我意识强烈的她一定会找教师投诉,或是发一通脾气,甚至还会大哭一场。于是我继续问:“你不生气吗?”她说:“我之前也拿错过大姐姐的畫,大姐姐没有骂我,而是告诉我以后找画的时候要认真点、仔细点。”忽然间,我觉得幼儿比我们想象中要更适合混龄教育。他们在这个“小社会”的日常相处中,学会了体谅和换位思考,做到了包容和宽恕。
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幼儿能与同伴建立并维持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年龄较大的儿童通过帮助年龄小的儿童获得快乐的体验,把所掌握的知识教给弟弟妹妹,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造就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还记得在开展“海底世界”主题活动时,师幼共同设计、制作主题活动的墙面。经过讨论,大家决定由大班幼儿用超轻黏土制作各种海洋鱼类,中、小班幼儿做一些相对简单的海洋植物来进行装饰。正在大家安静、有序地进行各自的“工作”时,一段对话传入了我的耳中。
“哥哥,你看我做的这条鱼好看吗?”“还不错,但是刚才不是说好了,你们做海洋植物吗?”“我都不知道海洋植物是什么。”“海草呀!”“海草长什么样子?”“我在书中看到过,是一条一条的。”“一条一条是怎样的?”“哎呀,你怎么就不懂呢?”
弟弟不出声了,哥哥见状思考了一下:“我也说不清楚,要不明天我把家的那本书拿来给你看看,你就明白了,我教你搓一条海草吧!”弟弟高兴地答应了,将手里的超轻黏土递给哥哥,两人做起了海草。第二天,哥哥真的将书拿到了班上,一页一页讲给弟弟听,还时不时停下来问:“你明白了吗?”
在混龄班级里,小年龄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大年龄幼儿的点滴,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大年龄幼儿在异龄互动中获得责任意识的同时,也促进了认知水平的发展。当大年龄幼儿向小年龄幼儿传递经验时,其实是在整理、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原有经验,并选择用合适的方式传达出来,这对他们的认知发展同样是一种挑战和提升。
【本文系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二批(2022年度)资助项目课题“混龄班幼儿社会情感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2022ZHGHKTG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