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会缘何“虎头蛇尾”

2024-05-20 15:15陈璠杨晨蕴
教育家 2024年16期
关键词:读书会读书交流

陈璠 杨晨蕴

开卷有益,教师的阅读能力关乎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质量。很多幼儿园希望通过读书会引导教师博览群书、深度阅读,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实践中却容易走向“快餐式阅读”,使教师陷入浮光掠影的浮躁之中。那么,教师读书会难以办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对读书会又有哪些期待?

“硬性”读书会无异于浪费时间

我所在的幼儿园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读书会,每年还有一个月是“读书月”,整体而言是比较重视阅读的。我比较享受准备读书会的过程,因为分享的书籍内容需要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这与我日常阅读的书籍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并不需要特别准备,更不需要“临时抱佛脚”。但参与读书会的过程并不是次次都美好,有时甚至是索然无味的。

一方面是“硬性”参与。读书会的参与原则是自愿的,但前提是教师比较积极。一场线下读书会至少需要5名教师参与,如果教师参与热情不高,人数不够,那么就会强制教师参与,比如,要求每个班必须出一名教师参与或者要求有时间的教师全部参与。此外,幼儿园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多个园所共同开展的线上读书会。由于每个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存在很大差别,所以这种泛泛而谈的分享更多是流于形式的,对我本身的帮助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是“硬性”分享。有的教师习惯于分享纯理论性的内容,只是讲述“是什么”,而不结合幼儿园教学实际讲述“怎么做”,这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非常枯燥的,也难以提高相关能力。其实大部分时间,教师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每一场读书会的,但如果分享的内容实在无趣,那么教师可能出现睡觉、玩手机的情况,这无异于一种时间浪费。每场读书会结束后,教师还需要填写一张记录表格,类似于“听后感”,当分享的内容使教师昏昏欲睡时,这张表格便成了负担——到底要写什么呢?

我期待的读书会是在自由的氛围中分享触动内心的内容。目前,我园正在探索一种线上随手分享的读书会模式,即教师方便的时候,在工作群中分享一本书,包括书名、对自己的启发等。简单几句话足以与更多教师产生交流,或者形成切实的帮助。这种方式既不会耽误其他教师的时间,又完成了开展读书会的初心——开阔视野、在交流中成长、指导教育实践……希望这种读书会的模式能够持续下去。(董斯琪 河北省保定市某幼儿园)

被动参与带来很大的压力

因为是新建幼儿园,我园正在推进读书会的筹备工作,然而很多教师却不愿这件事提上日程。虽然在园所征集意见的时候,大家都会表示支持,但是在私下里大家都有抵触情绪,甚至是反对的。“既要占用我的时间,又要给我一个任务”是教师的普遍心态。然而其他幼儿园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教师怎么想,最终这件事情都会推进,教师势必要挤出这个时间参与。

作为教师,我们本身并不排斥读书,我个人也觉得读书是工作之余的调剂。但是参与读书会的话就要考虑到不仅有参加活动的时间成本,还有前期阅读的时间成本。我在个人阅读的时候,往往是有感想了就写一写,没有感想的时候看过就没有下文了。有人强制要求进行读后感分享的话,就感觉压力很大。

更何况教师在幼儿园的工作已经很饱和了,当幼儿在园的时候,教师基本不可能有心情去参与活动。幼儿园如果不能考虑这方面的需求,活动即使举办也会怨声载道。去年冬天,我就因为工作冲突而拒绝过区教育局组织的读书会。然而有一些幼儿园存在强制要求教师参加的情况,这就导致有教师“摸鱼”。“摸鱼”的教师往往是一个应付的状态,觉得把这件事情做完就行,即使去了,也没有什么收获。

我对读书会最大的诉求是希望它能够独立出来,和日常的工作区分开,也不要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在形式上希望能够与各位教师交流读书的感悟,并且交流教学中的困惑,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实操性建议。关键的是,园所在筹备读书会的时候能够切实考虑到教师的需求,不强制要求会后上交读书笔记。毕竟感悟和成长都是个人的事情,有心的人自然能得到收获,而敷衍的人只是想完成任务。(西西 湖北省武汉市某幼儿园)

阅读不应该成为一种“任务”

为推动教师读书,自2018年,我园便定期开展读书会。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自主阅读,即教师根据个人的兴趣阅读书籍并分享。第二种是集体阅读,即教师共同研讨、阅读、学习专业书籍。但长期以来,读书会一直存在个别教师参与热情不高、研讨热度不够的问题。据观察,我认为与以下原因相关:一是阅读时间太少,导致教师难以完成阅读进度,交流中不能畅所欲言;二是部分教师不善于在大家面前表达;三是教师对阅读和交流的内容不感兴趣;四是教师对读书会的定位不准确,把读书交流看成一种展示,而不是一场心灵的“耕犁”。

诚然,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再给教师增添一些阅读任务,确实不容易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的工作比较烦琐,在园时间,一切幼儿的事务都需要负责,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教师的精力集中在教学、游戏、户外活动、吃饭、盥洗、午睡等环节。幼儿离园后,教师还需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为完成更多事务,幼儿的午睡时间都被教师充分利用起来,一个多小时的午睡时间中,教师轮流看护幼儿,腾出空的教师忙教研、创设环境、备课、设计活动、编排舞蹈、接待家长……这意味着教师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阅读与思考。

真正好的读书会,不应该是教师眼中的“负担”,而应帮助教师将模糊化的知识清晰化,将无意识的行为意识化,将肤浅的认知深刻化。读书会应是一次愉悦的文化活动,教师基于自己的兴趣阅读并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文化賦予自身的力量。读书会不应是知识灌输活动,“知识”只是读书会的基本层次,还应涉及情感、信念的启迪与改变。读书会应是激发教师内在动力的重要源泉,读书会应打破让教师被动阅读、被动参加、被动发言的“刻板印象”,用新鲜的话题吸引教师加入讨论,进一步激发教师对工作、生活的热情。(史昕丽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幼儿园)

猜你喜欢
读书会读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昆虫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