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神器,一眼望穿千万年

2024-05-20 09:55贾玉涛代俭科
中国石油石化 2024年9期
关键词:井位胜利油田东营

贾玉涛 代俭科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东营北带为突破口建立勘探大模型,加快转变科研范式。

“这次建模我们要把框架层位从7个拓展到13个,需要增加岩相建模的类型,同时考虑页岩油的岩相类型。只有这样,才能让模型符合常非一体勘探的需求。”2月22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勘探研究室的会议室内,技术人员房亮与黄晖正在展开激烈讨论。两人讨论的焦点,是已经应用了一年多的勘探大模型。

胜利油田提出建设济阳坳陷透明盆地以来,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东营北带为突破口建立大模型,加快转变科研范式。

铅笔变鼠标?不够!

东营勘探研究室经理陈涛至今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师傅教给他的第一项“手艺”——用铅笔。

刚开始他还暗地里吐槽:“现在谁还用铅笔工作?”可慢慢地,他发现并非如此。测井图上小层划分,平面图上标注数据,构造图上勾画曲线……很多工作离不开铅笔。

后来,随着各种绘图软件的普及,他们的工作平台从对比台搬到了电脑上,手中的武器由铅笔变成了鼠标,但思维还是传统方式。

“储层类型多样、构造复杂,对储层的分布、规模难以进行量化,而单一探井反映出来的是‘一孔之见。地质人员脑子里有储层的模式,却难以清晰、量化地表述出储层的展布特点,缺少一种更加具象化、直观化、可视化的研究手段。”胜利油田高级专家王长江说。

胜利油田领导在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调研时强调,要转变研究范式,将地质认识数字化、量化和具象化,建立一个大模型。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围绕胜利油田透明盆地建设,东营勘探研究室、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室等多个单位联合成立专项项目组,以东营凹陷北带为试点地区,利用多信息勘探评价技术建模,搭建了多学科一体化协同工作平台,建立了东营北带勘探大模型。

回想起最初应用勘探大模型部署井位,房亮至今忘不了当时紧张的心情。

2023年2月16日上午9时,井位部署论证会在胜利宾馆109会议室召开。他们首次应用勘探大模型,向胜利油田领导、专家汇报东营北带地区井位部署。

大屏幕上清晰展示出了东营北带地区的勘探评价立体模型。对于这种以“模型驱动、三维解释、立体勘探”为主要方式的油气勘探部署新范式,与会人员新奇之余,更多的是期待。

第一次应用效果如何?结果只有利斜915井的实际钻遇情况出来后才能明了。等待的时间里,房亮既期待又紧张。

最终模型预测与钻探实际情况符合率在85%以上,房亮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所见即所想

从古老的古生界地层,沿着井轨迹由下向上,中生界、新生界,高低起伏的地层铺叠开来,上亿年的地质风貌浓缩在一个勘探大模型中,并展现在眼前。

一眼就能望穿几千万年的勘探大模型,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建立的勘探神器。

展示完一条横向地质剖面,房亮熟练地切换场景,在大模型上沿着纵向切出了另一条地质剖面。黄颜色的砂层由外向内延伸,清晰可见。随后,他又在不同的位置切出了几条剖面。

“以前是准备什么看什么,现在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对比以往,房亮说这种大模型的汇报方式更加清晰直观、快捷高效。

在这便捷的背后,是准确的基础数据和扎实的基础工作。

从接手建设大模型工作开始,两年多的时间里,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把所有的基础图件,一张张梳理、一幅幅转化……构造图、小层平面图等千余张图件,地震、测井、录井、试油等几十万个数据,汇总形成基础数据库。

这只是第一步。做到全方位立体透明展示,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

“好比盖楼房,主体框架搭起来后,需要考虑每一层建什么、怎么建。”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室科研人员张志敬打了个比方。

每个勘探层系都汇入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融合起来,把地质研究人员脑中的样子“搬出来”,成为了大模型建设的关键。

通过与地质研究人员深入交流、多次尝试,张志敬构建出了一个基于当前认识的理论模型,再通过向理论模型内加入地震、钻井、测井等基础地质资料,不断完善、修正,最终构建出了“所想即所得”的勘探大模型。

随着数据装入到不同模块中,技术人员依靠算法把多种数据有机融合,实现了基础地质资料即时调取、二维图件即刻生成、工作成果三维立体展示。

“活”的模型

从模型初次使用至今,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已经提出井位9口、部署井位4口。

依据井位实际钻遇情况,科研人员把利斜915井的钻探数据输入模型,对勘探大模型进行了校正。

“对比同一层位前后的储层预测结果,模型发生了相对明显的变化。”房亮指着电脑屏幕说。

通过模型助推地质认识,通过勘探认识不断完善模型,这种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让勘探大模型真正“活”了起来。新的地质认识、新井支撑下的模型迭代更新,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迭代速度。

模型的自我修正,真正让新的地质认识在储层模型构建过程中发挥了约束和指导作用,使储层预测结果更加符合地质逻辑,也使勘探工作更为聚焦、更有继承性,形成了地质人员围着模型干的新范式。

目前,勘探大模型研究应用中取得的勘探储层建模理论和技术的阶段性突破,实现了地质认识数字化、地质建模智能化、储层预测模型化。

2024年,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将全面展开勘探大模型建设工作。

一方面,聚焦完善东营北带勘探大模型,进一步深化储层建模技术及油藏建模方法,攻关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学科协同智能建模技术,提升模型勘探辅助决策能力,拓展模型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总结形成勘探大模型工作应用手册,积极推进胜利东部探区页岩油、中古生界潜山及胜利西部准噶尔盆地等多个区块和领域的勘探大模型建设,最终全面建成胜利探区数字化透明盆地。

責任编辑:陆晓如

znluxiaoru@163.com

猜你喜欢
井位胜利油田东营
基于改进Nelder-Mead 算法的井位优选方法
基于Microstation二次开发在油田井位展绘的应用
胜利油田:“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河北省行唐县贫水山区物探找水研究
庆祝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贺信
渤海油田侧钻井槽口优选设计方法
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以胜利油田为例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山东东营
山东东营黎宁化工有限公司
洛伦兹曲线在胜利油田开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