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艳
笃定实干、矢志创新,邢通达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乙烯装置操作的领军者。
3月2日,邢通达准备了一张乙烯装置的照片,放入进京的行李中。邢通达指着照片说:“这是我工作的地方。”
35岁的邢通达是大庆石化乙烯二部乙烯装置区班长,10年扎根乙烯生产一线,收获了全国乙烯装置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金牌和全国技术能手、央企技术能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24年,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再一次参加了全国两会,带去了石油工人的心声,带回了两会的春风。
阳春时节,万物复苏。回到大庆石化的邢通达迎着和煦的春风,走在两公里的巡检路上,脚步匆匆。一样的巡检,一样的忙碌,一切都一如从前。
保持专注:精心打磨工匠精神
大庆石化年产120万吨乙烯装置是全国第一套工艺包实现国产化的乙烯装置,是我国炼化领域科技自立自强的典型代表,是名副其实的一流装置。
2013年邢通达入厂,那一年刚好是大庆石化大乙烯的第一个运行年。师父带他进入装置区后告诉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乙烯装置的特殊性,并叮嘱道:“这是咱公司的一块金字招牌。因为重要,所以开得好与不好,都会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那一瞬间,邢通达在自豪之余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他暗下决心:守护金字招牌,做一流的工人,开一流的装置。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待扬鞭自奋蹄。为尽快达到岗位要求,邢通达拿出高考的劲头,利用一切时间看流程、学原理,像上满了劲的发条,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学习技术上。
“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对邢通达来说,每一分鐘都很宝贵。2054页操作规程和294张管道仪表流程图,都已被他翻“烂”;近8万平方米的装置区,他一遍又一遍地摸爬滚打。慢慢地,他对这套装置的角角落落熟悉得如同自己的家。
邢通达曾两次与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结缘。第一次是2015年,中国石油乙烯装置操作工职业技能大赛开赛。那时,邢通达入厂时间不足两年。带着对装置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他埋头苦学了数月,但因为入厂年限不足,没有参赛资格。为不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他主动请缨担任参赛队伍的助教,跟随经验丰富的教练主攻DCS仿真软件教程优化。本以为没有参赛的压力可以轻松一些,但看着队员仿真成绩始终不理想,邢通达比自己参赛还着急,从此没日没夜地攻克竞赛仿真。
随着仿真研究的深入,提升的难度越来越大,到最后哪怕提高0.01分都很困难。为确定一个调节阀开度的大小,邢通达要进行上百次尝试;为使系统达到完美状态,他会把阀门开度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
熬夜是家常便饭,邢通达房间的灯光经常是整栋楼的那道光。有时熬着熬着,一抬头,天已经亮了。随着一个个参数调试完成,邢通达研究出用时最短、分数最高的一套仿真教程。那一年,他们的团队捧回两块银牌。邢通达不甘心,他要的是第一名。
心中有梦想,脚下就有力量。邢通达在百千万次的重复中,打磨工匠精神。
2020年,他参加了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乙烯装置操作工竞赛,和来自全国的精英同台竞技。每天8时至23时、每周7天、连续6个月的不间断学习,是对脑力、体力、毅力的多重考验。邢通达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最终在全国2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大赛金牌,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021年3月,邢通达通过精馏主操顶岗的最后一环考试,成为车间第一位完成全流程学习的技师。
拼搏进取: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月9日22时,邢通达巡检至1号裂解炉辐射段炉管时,发现出口温度偏差较大,马上精心调节风门和火嘴,严格控制炉膛进风量。
保障裂解炉的长周期运行,有利于实现乙烯的高产稳产。
一次,乙烯装置遭受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晃电导致裂解炉全面跳车。邢通达临危不乱,沉稳组织紧急处置,及时完成原料及燃料退出,精准控制裂解炉炉膛温度下降曲线,避免了次生事故。
“每增产1吨乙烯,就意味着为企业增添了一份效益,为国家能源保供做出了一份贡献。”邢通达说。
平时,邢通达喜欢琢磨、创新。乙烯装置气相裂解炉每次切换时,泵入口的过滤网经常被聚集的大量焦粉颗粒堵住,导致燃料油无法外送。两台泵的切换、清网等操作每次都要进行五六次。按气相裂解炉每年切换七八次计算,切泵、清网就需要40多次,清理不及时还会导致燃料油温度下降,造成装置全面停工。
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邢通达天天泡在装置里查流程,最后发现是裂解炉烧焦过程中关闭裂解气阀时产生盲端,使大量焦粉颗粒堆积其中所致。
2018年,装置大检修时,他发现裂解气阀本体有一个预留接口,可以连接一条蒸汽管线,从根本上解决过滤网堵塞的问题。于是,他提出了“裂解炉吹焦蒸汽线改造”的建议。
那段日子里,施工现场成了邢通达的家。大家看他太累了,劝他歇一歇,他却反过来给大家鼓劲:“累不怕,干不好才可怕。一个小疏漏就可能造成生产的大事故,必须精益求精。”
改造后,当裂解炉第一次切换时,邢通达在现场紧紧盯着机泵的运转状态,直到切换操作结束,燃料油外送机泵始终平稳运行。邢通达无比兴奋,因为这标志着每年40多次的停泵清网操作减少到每年1次,不仅减轻了员工们的劳动强度,而且提升了装置的运行效率。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的大检修,开创了乙烯装置使用氮气停开工的先河,并创下停开工用时最短、物料损失最小、三大机组8小时内一次开车成功、反应器投用一次成功、产出合格产品用时最短等历史纪录。
班组员工路伟星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值班长邢通达属于可以把零变成一的那种人,特别执着。”
“跟着邢通达工作,不仅可以学到专业技术知识,还能学到拼搏进取的精神。我们身体再累,心里也是快乐的。”身边的同事这样说。
在车间班组经济核算中,邢通达负责的班组经常名列前茅,连续多次被评为分厂级、车间级优秀班组。闫春宇、姜锋等多名班组成员成长为主操、副班长和班长。
2021年9月,邢通达当选黑龙江省“龙江工匠”。当站在讲台上分享经验时,他郑重承诺:“我将努力发挥技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更多技能人才汇入钻研创新队伍中来。”
“邢通达不但聪明,而且勤奋。他这种始终如一的求知精神,影响和带动了车间崇尚知识、攻坚克难的良好风气。”乙烯车间主任张涛说。
超越自我:不断激发创新动力
“如今的产业工人干的不是搬砖头、卖苦力的粗活,要想干出水平来,拼的就是技术。”邢通达不断超越自我。“当通过努力达成目标,你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幸福。”他说。
3月5日清晨,邢通达站在人民大会堂前。朝阳衬着脸庞,微风摇着衣襟,空气里泛着春天的气息。他整了整外衣,胸前红色的代表证提醒他,此时自己不仅是一名光荣的石油人,还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现实的优越性,特别体现了对基层群众的重视——在2977名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有497名,占代表总数的16.69%。
“我非常有幸能成为1/497。”邢通达说。在他看来,产业工人的工作环境逐渐改善,技能培训备受重视,成长环境越来越好,工人群体也越来越年轻化、高学历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加入一线工人队伍。
人民的呼声是国家出台各项政策的重要参考。心中有个声音告诉他: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和期望。
“我代表的不是一名员工、一家企业,而是一线产业工人这个群体。每份议案、建议都要有温度、有分量。”邢通达说。
对于全国人大代表这个身份,邢通达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应该做好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把人民的声音反映给国家,要尽快完成身份与视角的转变,“跳出来”从更高站位审视问题。
邢通达特别关注产业工人群体,非常重视东北振兴、石化企业未来发展及与百姓息息相關的社会问题。他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自己10年来的工作感受,经过反复修改,提出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产业工人保障的建议。
从北京回到大庆后,邢通达依然沉浸在兴奋之中。他第一时间把两会精神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他说:“现代产业工人正在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转变。作为一名工人技师,我要把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作为创新驱动力,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如今,大乙烯在邢通达的心里不仅是一块金字招牌——那是历代乙烯人的精神丰碑,更是乙烯人持续追寻的那一份坚持与梦想……
责任编辑:郑 丹
znzhengd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