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罗蓉
《我用陶泥做只碗》是鄂教版劳动三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时,笔者以驱动性任务“用陶泥制作一只精美的碗”贯穿始终,采用单元整体设计,以劳动学习手册为学习支架,利用多元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劳动核心素養,充分发挥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明晰劳动目标,规划劳动课程
《我用陶泥做只碗》属于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笔者基于新课程标准,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劳动学习要求和学情,结合湘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线的表现力》《盘泥条》等学习内容和博物馆、陶艺馆等学习资源,制定了指向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及课程规划,设计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将原本1课时的教学内容扩充至4课时。
笔者拟定的四方面的教学目标如下:劳动观念方面,通过用陶泥制碗的劳动过程,感受传统工艺技术的精湛,树立尊重劳动者的价值观;劳动能力方面,了解基本的陶泥制碗技能和方法,能正确使用陶艺工具,通过调泥、设计、制作、施釉、烧制等步骤完成制碗任务,增强劳动实践能力和合作解决问题能力,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方面,规范执行操作流程,养成及时收拾操作台的劳动习惯,以及专心致志、团结协作的劳动品质;劳动精神方面,传承并发扬彩陶制作手工艺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围绕以上目标,首先,笔者创设“我在金小玩泥巴”陶艺作品展情境任务——亲爱的同学们,陶艺是一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工艺,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碗是日常器皿之一,请你发挥陶艺制作才能,尝试制作一只精美的碗,参加“我在金小玩泥巴”陶艺作品展活动,争当工匠传承人。由此,笔者呈现单元核心任务“用陶泥制作一只精美的碗”。
二、分解劳动任务,有序推进劳动
笔者将本节课的核心任务“用陶泥制作一只精美的碗”分解成“与‘泥相遇”“‘陶趣无穷”“‘釉彩缤纷”“‘碗若新生”4个课时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劳动实践能力,传承并发扬手工艺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养成专心致志的劳动品质。
在课时一与“泥”相遇中,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劳动学习单,认识陶泥种类及陶艺工具,了解碗的历史文化及制作工艺,小组合作设计一套碗,尝试调泥,初步体验捏碗。在课时二“陶”趣无穷中,宜昌彩陶传承人教学生捏塑制碗成型方法,学生现场学习制作。在课时三“釉”彩缤纷中,学生学习施釉方法,绘制图案,并将碗放入窑中烧制。在课时四“碗”若新生中,学生自评、互评,评选出劳动优胜小组、劳动之星,并推选代表参加学校劳动项目汇报活动。
本单元,讲解作品及分享作品的过程体现了劳动与语文学科的融合;碗的创新设计过程体现了劳动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对比烧制前后碗的质地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劳动与科学学科的融合。
三、制定评价量表,实施劳动评价
教学中,笔者根据学习目标制定不同的评价维度及标准。例如课时二,笔者根据学习传统捏塑制碗工艺的目标,设置了初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评价维度及标准,让学生通过评价知晓自己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的发展情况,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
初级学徒(☆),能用捏塑成型法做一只碗,制作认真,操作台整洁;中级学徒(☆☆),能用捏塑成型法做一只精美的碗,制作认真,积极参与,懂得配合,制作过程细致,操作台整洁;高级学徒(☆☆☆),能熟练使用工具,用捏塑成型法做一只精美的碗,制作认真,积极解决问题,制作过程细致,操作台整洁,学习有始有终。各小组根据星级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先选出6名优秀代表,再邀请非遗传承人点评学生代表的作品并给出建议,最后给6名学生颁发“优秀学徒”奖。这样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劳动成就感,鼓励学生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弘扬工匠精神。
项目学习综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作品——碗的质量和外观,更关注学生在画碗、制碗、施釉等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小组合作表现等,以促进学生交流表达、合作沟通、主动解决问题。笔者从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三个层面设计了贯穿学习全程的评价方案,引导学生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具体的评价内容有:①积极参与,有始有终;②小组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动手能力有提高;③能主动思考解决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困难;④作品精美有创意,能流畅地分享项目学习情况;⑤能耐心细致地完成陶碗制作传统工艺程序;⑥学习匠人精神,能做到精益求精。其中,①属于“劳动态度”范畴,②③④属于“劳动能力”范畴,⑤⑥属于“劳动习惯”范畴。
(作者单位:宜昌金东方小学)
(本文为“教-学-评”一体化主题征文一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