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琴 徐 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主题与载体”,特别是中华传统诗词在内容表现方面有着强烈的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等特征,对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等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古诗词的语言特点表现为言浅意深,简单的几个字词,却能够表现出磅礴的气概和汹涌澎湃的情感。特别是古诗词中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不禁产生无限的想象和联想。微课具有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反馈及时、效果丰富、传播便捷等特点,能带给学生更加独特的学习体验。在初中语文古诗朗诵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融入微课,能够丰富教学资源、呈现学习过程、解决重难点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的诗歌非常注重意境的创设,能够以简单的词藻营造出情境,引发人的想象和联想。运用微课教学,将古诗诵读的意境氛围营造出来,学生就能够在强烈的意境驱动下,积极自主地融入古诗诵读的活动中,在反复诵读体验的过程中,走进诗歌的天地,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例如,在学习《观沧海》时,教师可以用“虹云教师朗诵《观沧海》微课视频”导入教学,引导学生进入读诗、赏诗氛围。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曹操东临碣石时的高光时刻,而且驱动着学生诗歌朗诵的神经,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学生纷纷模仿范读视频朗诵的语速、语调、重音、停顿、语气、语感等,并很快进入情境展开朗诵,在朗诵中渐渐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曹操诗歌中的豪迈气概。
所以,教学古诗时,用精心准备的恰当的微课引生入境,调动学生的想象,会大大激发学生读诗赏诗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效率。
古语有云,“不平则鸣”。人们心中对现实有不满,有不同的看法或观点的时候,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说出不同的看法。诗加上曲调、节奏,结合美妙的乐器演奏,就能够组成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所以,诗歌是非常适合朗诵和歌唱的。让学生短时间内迅速把握诗歌的朗诵节奏,教会学生和乐歌唱,有很多方法,其中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应用微课进行助读和听唱。
例如,在教学《蒹葭》时,教师应用微课助读,效果凸显。首先,教师可以将微课中无配乐版的“蒹葭”清唱音频播放给学生听。轻灵的音乐,青涩的女音,让人们仿佛进入一个美妙的情境中。在音乐视频的驱动下,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打开了,诵读欲望激发了。然后,教师再将富有中国古乐特色的微课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学生朗读和欣赏诗歌的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来。在悠扬美妙的配乐下,学生很快进入诵读的情境中。此时,教师再结合诗歌的内容主旨,引发学生进一步深度学习和思考,加强诵读体验,指导学生跟着微课中音乐的节奏旋律来主动调整自己在诗歌朗诵中的语速、语调和情绪情感状态。从集体诵读到个体配乐朗读,甚至是歌唱,都在所准备的一系列微课的助学中展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能够写诗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不仅有满腹的才华,更有着丰富的经历体验,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现实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因为感同身受,因为曾经身体力行,才能够在诗歌中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利用微课,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了诗人身世之后,对诗人的写作风格、写作特色等进一步研究,在能动的认识研究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写作《春望》时,诗人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作为一名有识之士,看到自己的祖国遭受厄运,内心是何等苦闷。但让学生仅仅从诗歌内容中读出这些来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时插入事先做好的微课视频,对诗人杜甫的生平背景、写作特色等方面展开生动形象的介绍和解读分析。通过微课视频对杜甫的经历的介绍,学生对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写作手法就容易理解了,对诗人内心的苦楚和酸痛才会有共情体验。微课精简的穿插,使得学生快速了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理解了杜甫在唐朝由盛转衰,经历了身世的浮沉、命运的坎坷等重重波折后,整个人生有了质的变化。学生看完微课后,在对诗人的身世遭遇、生平经历的细致分析讨论中,实现了对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微课时间短,但是内容非常丰富。在应用微课辅助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情境,还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体验中,展开对学习内容的积极体验和探索。学生是能动的人,学生在对学习对象的接受和认识的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而是主动地结合自身已有知识经验,对学习对象进行加工与体验,实现学习效果的积极凸显。
例如,在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教师先让学生自读体会,然后请学生欣赏生动的边塞视频画面。由于很少有学生去过塞北,根据字面描绘想象诗歌意境有一定困难。此时,教师就播放课前结合诗歌内容做好的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形象生动的边塞风光。诗歌中简单的线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有限的空间留白,本身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观看了微课画面后,感官和文字都有了画面的真实照应,学生顿感画面无限辽阔。在赏析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插入王维诗歌创作特点方面的微课,在形象的视觉建构中,体悟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尤其是本诗的“直”“圆”两个表现物象特征的字眼。这样也就不难理解诗人所写的边塞大漠为什么会如此空旷开阔。教师再用微课展示江南一组山水风景,让学生对比谈体验。学生很快就能够理解习惯了山清水秀的诗人王维刚入边塞,看到广袤沙漠猛然间强烈的视觉对比感受。因此,应用微课拓展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创作背景、写作意图等,在多角度的分析中,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能动把握。
总之,微课微而不凡,应用巧妙,就能为学生的古诗学习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朗诵实践中,借助个人的感性经验积累,融合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能动的阅读理解中,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