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处理在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4-05-20 07:31邓栩雯
农业与技术 2024年7期
关键词:衣剂药剂病虫害

邓栩雯

(云浮市云城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东 云浮 527300)

前言

水稻是我国4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其产量与国家“粮袋子”的稳定息息相关。自然条件下,水稻种植过程中常遭受各种病虫侵害,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为保证我国水稻高产高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必不可少。而传统常规的防治措施如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不友好,且水稻种植面积大,大规模使用农药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根据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要求,我国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因此,绿色高效病虫害防控措施的推广势在必行。种子处理指使用精选、晒种、拌种、浸种、催芽、包衣等生物、化学、物理方法,达到促进种子萌发,抑制病虫害的目的。水稻种子处理一般采用浸种、包衣或浸种加包衣双重防控3种方法[1]。种子处理作为水稻病虫害防治手段之一,绿色环保且对水稻生产各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保障水稻产量,提高作物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主要对种子处理在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应用方面进行探讨,并总结了几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种子处理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1 种子处理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业的结构性调整,病虫害抗性相对较差的优质常规稻、糯稻的种植面积扩大,杂交品种抗性降低,更容易受病虫侵害;另外,水稻种子调运愈发频繁,种子病虫害的传播概率也大大增加。为减少水稻病虫害发生概率,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种子处理在水稻种植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作为孕育农作物的源头,种子的品质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好坏。因此,种子处理是从源头上干预作物生长的重要手段,有针对性地对种子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作物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后期的田间管理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种子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3大类,包括种子包衣处理、药剂浸种、电磁辐射处理、离子体处理、激光处理等,在提高种子活性,延长种子储存时间,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抑制种子内有害微生物繁殖,以及防治作物病虫害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水稻种子处理的作用优势明显,在有效防治水稻生长各阶段可能遭遇的病虫害的同时,减少水稻大田期各种化学农药的喷施,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节省了人工、时间和经济投入。另外,经过特定处理的水稻种子,其发芽率、稳定性及抗逆性等多方面的特性都可得到提高。目前,化学药剂处理是我国应用最多的作物种子处理方法,其中,复配药剂处理水稻种子的应用最为广泛,应用效果普遍较理想,打开了水稻绿色防控的新思路[1]。

2 种子处理在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1 纹枯病

纹枯病主要是受寄宿在水稻周边环境中的强腐生性真菌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从水稻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发病,尤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可在水稻植株上迅速蔓延,严重时在数日内便可使水稻受侵染的叶片枯萎死亡,造成水稻减产。实验表明,使用22.4%氟唑菌苯胺FS对干水稻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并用成膜剂包衣后,纹枯病的发病率显著减少,防效效果最高可达80%以上,且持续时间长[2]。对于旱育秧和直播方式种植的水稻,杨洪福等采用24%噻呋酰胺SC进行拌种处理(每100g种子有效成分使用量为1.0g或1.5g),水稻整个生长期无需再进行纹枯病的防治,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可达85%以上,且收获稻谷中亦无相关药物残留[3]。吴翠翠等采用10%嘧菌酯CS药剂对水稻进行拌种处理,对水稻纹枯病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一般年份下可不再进行大田防治,在病虫害重发年份也可减少1次以上的施药[4]。李千和等发现,用280g·L-1的异噻菌胺·肟菌酯FS、240g·L-1的氟唑菌苯胺FS和60%吡虫啉FS按特定比例制成混合液(制剂加成膜剂加清水),在水稻播种前对干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其中在水稻拔节和幼穗分化期,病株防效可达100%,且在水稻孕穗末期,病株防效仍可在79%以上[5]。

2.2 稻瘟病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原菌,即灰梨孢菌(无性阶段)、灰色大角间座壳菌(有性阶段)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稻瘟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形态蛰伏在病稻草、病谷上,在适宜的温湿度下不断产生孢子侵染扩散,导致周边水稻发病。种子带菌是水稻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源头处消灭致病菌,是预防和抑制稻瘟病发生的关键。水稻播种前,先使用1%石灰水浸泡水稻种子(期间要覆盖薄膜避免空气进入,早稻在10~20℃条件下浸泡5~7d,晚稻在20~25℃条件下浸泡1~2d),可有效杀菌。对于品种优良的水稻种子,使用5000倍液的10%灵乳油对其进行为期约5d的消毒浸润处理(之后可直接催芽无需清洗),可有效将种子表面的致病菌消灭。有研究表明,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和申嗪霉素对水稻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并辅以叶面喷施,对水稻叶瘟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81.0%,对稻穗瘟也有一定防治效果,且除抑制稻瘟病外,还能诱导增强水稻体内防御酶的活性,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6]。

2.3 稻曲病

稻曲病是由稻绿核菌引起的一种仅发生在水稻穗部谷粒的病害。带有稻曲病病菌核的泥土或附着厚垣孢子的水稻种子均是造成病害的源头,消灭菌源是防治稻曲病的关键措施。采用浓度为0.3%的多菌灵药剂溶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1∶333的比例与清水混合配制),或者用工业盐酸稀释液(35%~38%工业盐酸按1∶200的比例稀释)浸泡水稻种子约3d,可有效杀灭水稻稻曲病病菌,其中多菌灵溶液浸泡后的防治效果可高达90%以上[7]。将水稻种子置于8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中浸泡约9h,闷种11~13h后,再用25℃清水洗干净,也能有效杀菌。此外,在播种前用2%~4%石灰水或40%强氯精500倍液浸种8~12h,亦可有效防止水稻种子带菌,减少稻曲病初侵染源[8]。

2.4 稻飞虱

稻飞虱是一种刺吸食植株汁液的群居害虫,常发生在水稻移栽早期,不及时处理可造成水稻枯萎死亡,并会传播水稻条纹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等导致水稻减产。危害我国的稻飞虱类型主要包括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灰飞虱3种。试验表明,采用噻虫胺18FS稀释溶液与已浸种催芽的水稻种子充分拌匀(每1kg干种子使用噻虫胺18FS 7~9mL加25mL清水稀释为宜),使药剂溶液均匀附着在芽谷的表面形成药膜,通过适当晾摊待种子充分吸收药剂后播种,对稻飞虱的控制有一定效果[9]。采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30g·kg-1对水稻进行拌种处理,亦可大幅降低白背飞虱的数量[10]。张国等利用不同浓度10%三氟苯嘧啶SC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包括干拌、湿拌和药剂浸种,对稻飞虱也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在播种后100d,对稻飞虱的防效仍可在90%以上,对水稻的生产发育亦无任何不良影响[11]。

2.5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寄生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上,以啃食叶肉为主并结苞的害虫,迁徙能力强,防治较困难。秦吉洋等采用28%异噻菌胺·肟菌酯、24%噻呋酰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的复合配方药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能有效从源头上防控稻纵卷叶螟[1]。于居龙等试验表明,采用20%氯虫苯甲酰胺(按1∶25的药种质量比人工拌种)进行种子处理对防控水稻前期和中期的稻纵卷叶螟有显著效果,不仅可降低田间后期虫源基数,且在水稻生产至抽穗初期也无需进行稻纵卷叶螟防治,同时,在收获的稻谷中无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检出[12];采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10%四氯虫酰胺SC、20%氟苯虫酰胺WG、10%氟苯虫酰胺SC、10%溴氰虫酰胺SC或24%氰氟虫腙SC按1∶25的药种比例进行人工湿拌处理,对长效控制稻纵卷叶螟亦有一定效果,其中,同等浓度下20%氯虫苯甲酰胺的有效控制力和时长最理想,特定的有效药量在不同种植模式播种后约3个月的防控效果仍在90%以上[13]。唐涛等利用24%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按每1kg种子1~4g药剂有效成分),在播种后2个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效果最高可达77.27%[14]。

2.6 其它

除上述病虫害外,种子处理在防治水稻的其它病虫害上均有应用。束华平等采用11%氟环·咯·精甲FS对水稻种子进行干拌处理,对防治水稻恶苗病有效果,不同品种的水稻防效有所差异[15]。另外,研究显示,种子热处理的方式对水稻恶苗病也有良好的防控效果[16]。万利等发现,采用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优于常规的药物喷施处理,播种后2个月的防效可达85%以上[17]。曾义玲等在水稻种子浸泡催芽后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处理,发现其能有效防治稻秆潜蝇[18]。氟吡菌酰胺对多种真菌性病害有一定防治作用,采用氟吡菌酰胺4.2g·kg-1种子与吡虫啉18.0g·kg-1种子进行混合包衣处理,可有效抑制水稻根结线虫的侵害,且对其它水稻病虫害也有防治效果[19]。采用强氯精300~400倍液浸种10~12h,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且可兼治水稻恶苗病。采用1%浓度的石灰水浸泡水稻种子3d进行消毒处理,可有效预防水稻白叶枯病、恶苗病和胡麻叶斑病等[14]。杨芳等试验表明,用56℃的热水浸泡水稻种子15min或使用75%噻唑膦乳油2500/7500倍液在室温下浸种48h,对种传的水稻干尖线虫病也有较好的防效[20]。

3 水稻种子处理的常用技术

3.1 化学处理技术

水稻的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药剂浸泡、药剂拌种、药剂喷种、药剂沾种和种子包衣等。药剂浸泡指用一定浓度的药剂浸泡水稻种子,在一定时间内待种子充分将药剂吸收,不同的药剂浸泡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药剂沾种是更为方便快捷的种子处理方式,只需将种子沾上特定药剂即可达到防治作用;药剂拌种是指将种子与指定种类或比例的药剂搅拌,使种子表面均匀沾上药剂的方法;药剂喷种是将药剂调成细水滴喷洒在水稻种子上;种子包衣是指利用粘合剂、成膜剂或稳定剂等,将农药、杀虫剂、杀菌剂、营养元素等活性成分包裹在种子外面,以改善种子的性状和性能,达到种子消毒,提高种子抗逆性、抗病性、抗菌性,促进种子生根发芽,增产增收等效果的技术。其中,种衣剂以其高性价比,持效期长,环境友好,杀菌谱广等优势,逐步成为种子处理的热门应用手段。据2023年公布正式登记的种衣剂产品统计,水稻种衣剂的登记占比约为15%,是继花生、小麦和玉米后的第4大种衣剂登记产品。种子处理剂主要类别包括悬浮种衣剂、可湿性粉剂、乳油、干粉剂、水乳剂、可分散粉剂和水剂等,其中悬浮种衣剂的产品占比最多。水稻种衣剂主要产品包括杀虫类种衣剂如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吡虫啉、吡蚜酮和杀菌类种衣剂如咪鲜胺、咯菌腈、精甲霜灵、福美双、多菌灵等。从目前的水稻种衣剂市场整体形势来看,水稻种衣剂的发展应用空间将持续增大。

3.2 物理处理技术

水稻的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微波处理、超声波处理、热处理、高压静电场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电泳处理和磁力处理等。微波处理技术一般指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范围内,使用波长1mm~1m、频率300MHz~300GHz范围内的低能电磁波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率,对一些水稻种子携带的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超声波处理是农业生产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机械波,频率高于20kHz,穿透力强、功率大和方向性好,可加强对种子的刺激,改变种子内部生理活性,以提高种子活力,增强抗逆性等效果。种子热处理技术是种子消毒技术的一种,利用种子与病原物耐热性的差别,针对病原物设置合适的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从而减少种子携带的病原菌数量,增强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产量,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适用性广、零污染等优点,且兼治细菌、真菌、病毒、害虫等多种有害生物。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运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一般在播种前5~12d进行操作;高压静电场种子处理技术是通过气体放电的方式,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并释放离子雾作用于作物种子,达到杀菌和提高种子活性等效果的应用技术。磁力处理技术是将作物种子置于电磁场中,以提高种子抗逆能力和贮藏能力。电泳处理技术是通过利用外电场使水稻种子内部离子在电力场的强制作用下定向移动,促进水稻种子果胶降解和萌发。

4 结语

我国对种子处理的重视程度以及种子处理率相对其它农业发达国家而言普遍较低,种子处理技术在作物产量、质量安全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且用化学方法处理种子较多,对环境仍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在增强我国种子处理方面的意识,加大种子处理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更环保、安全、高效的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取代化学法处理种子,不断推动种子处理技术发展进步方面依然任重道远。相信随着种子处理技术的日益成熟,结合有效的宣传推广,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受益于先进的种子处理技术。

猜你喜欢
衣剂药剂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水稻不同种衣剂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