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研及其政策建议
——以彭水县芦塘乡为例

2024-05-20 07:31马刘洋廖锦程周鹏飞
农业与技术 2024年7期
关键词:彭水县集体经济农户

马刘洋 廖锦程 周鹏飞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1331)

1 问题的提出

武陵山及其余脉所在的区域(包括山脉、其中的小型盆地和丘陵等)位于我国华中腹地,是原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东临两湖,西通巴蜀,北连关中,南达两广,山脉延伸至湘鄂渝黔4省(市)毗邻地区(具体指恩施州、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铜仁市、渝东南地区),区域内民族有苗族、土家族、侗族等,总面积达15万km2以上,总人口2300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100多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8%,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重要纽带。武陵山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

武陵山区本身具有山高坡陡,石漠化严重的特点,因交通不畅和地理地貌约束了产业发展的规模。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多项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都得到有效改善。2020年,所有少数民族贫困县均脱贫摘帽,但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武陵山民族地区覆盖面广、涉及人数众多、产业基础薄弱的情况存在多年,非一朝一夕能彻底改变,必须认真做好相对贫困时期该地区的返贫监测。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而留住人的前提是产业兴旺。村集体经济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改革和转型路径难的问题,要有效利用资源要素,提高市场化程度,规避急功近利、无序开发、收益不高和破坏大等风险。有学者认为,应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大力招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发展;还有学者认为,村集体在利好政策优势下须坚守阵地,实现自营产业规模化升级,以此来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

关于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学术界已经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聚焦民族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重点关注西北或边疆民族地区,如西藏、新疆、青海、甘孜藏区、广西等地;侧重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同时有学者关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人才问题、公共治理研究。对位于中西部的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湖南、湖北的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党建扶贫研究,以及脱贫攻坚阶段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与出路研究,而着重于武陵山民族地区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对彭水县芦塘乡开展了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实地调查研究,探寻和提出了初步发展路径及政策建议。

2 重庆彭水县芦塘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调研案例

2.1 发展现状

芦塘乡是彭水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的代表。其位于彭水县城东北部,西、南两面与保家镇接壤,北邻普子镇,东连郁山镇、联合乡,距县城42km。全乡辖区面积52.25km2,场镇规划面积3km2;建成区面积0.91km2,有耕地面积2467hm2,林地3513.33hm2,辖5个村,34个村民小组,2236户,户籍人口8281人,常住人口4040人,其中农业人口7804人,场镇人口477人。芦塘乡地势西北高,北部和东部多山丘,南部和西部为坡地,境内有少量石漠化。芦塘乡特色产业之一是烤烟业,全乡39户农户种植烤烟98.33hm2,产值59130元·hm-2,户均实现收入14.9万元。芦康酒业,鞍子岭村集体经济全年实现经营性收入89万元,净收益45万元。其中,收购农户高粱25t,实现60户农户增收17.5万元;向全村625户和板栗安置点23户搬迁农户每户实现物资分红400元,比前2年翻1倍;同时,酒业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窖藏库、形象墙、水池喷泉等配套设施全面完工。养牛产业,全乡肉牛养殖突破1000头,实现产值1200余万元,种植牧草20hm2,实现产值120万元,带动坡坪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10.2万元,争取53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配套发展中药材13.33hm2,投入20万元用于青储饲料加工项目,投资180万元用于坡坪养牛场配套设施建设。星光村通过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与公司联营,年分红6万元。红薯产业,全乡种植红薯166.67hm2,实现农户增收500万元;争取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建成乐园红薯加工厂,为完善红薯产业加工链迈出了第一步。

2.2 调研案例

2.2.1 案例1

乐园村位于芦塘乡东部,东邻郁山镇,南接鞍子岭村,西连板栗村,北靠星光村。村党支部、村民委驻乐园7组,距乡政府6km,距县城50km。辖区7个小组451户1459人,耕地191.73hm2、田地40.93hm2、林地311.03hm2、荒山92.13hm2、水域20hm2。长期以来,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乐园村人口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差,生产基础薄弱,随着乡村振兴推进,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2020年,乐园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带头示范效应,成立彭水县芦塘乡乐园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发展全村种植红薯66.67hm2,惠及当地农户451户1459人,实现种植农户户均收入2000元以上。2022年,在芦塘乡党委政府支持下,立足产地优势,建成占地1800m2的村集体红薯加工厂1座,年加工鲜薯1500t,可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30余万元。

2.2.2 案例2

彭水县芦康酒业有限公司位于彭水县芦塘乡鞍子岭村,该村2020年被评定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市垃圾分类示范村。2019年,芦康酒业有限公司由鞍子岭村整合600余万元创建,是鞍子岭村集体经济企业,也是板栗村集中安置点配套产业项目,目前是全县知名的集体经济企业。公司位于I类水质的郁江之滨,主要酿造高粱酒、玉米酒、苦荞酒、糯米酒,年生产原酒150t,总产值可达200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企业,在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上,常年提供就业岗位12个,2023年第1季度兑付民工工资10余万元;免费提供种子,发动300余户农户种植高粱53.33hm2,以高于市场价2元·kg-1的价格收购;自2020年投产以来,连续3年以原浆酒向本村625户股民及板栗村集中安置点23户农户,累计分红折合现金逾50万元。

2.2.3 案例3

彭水县列辉有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在全县“三变”改革中成效初显。该项目投资800万元,流转土地40hm2,涉及当地农户共47户193人(其中已脱贫户17户62人),让入社农民变为合作社股民,农户用土地入股合作社,将90万补助资金作为股金,用于种植春见、爱媛、黄金柚等经果林,全程实行有机化管护。见效后按平均公顷生产收益,实行“四六分成”的利益分配约定。待到橙黄飘香时,预计产量22500kg·hm-2,按照现市场价格平均7元·kg-1,预计总收入157500元·hm-2,扣除劳动力支付45000元·hm-2,村民收入将近270万元,村社分成收入180万元。2023年第1季度,通过在合作社就业,发放劳务报酬20余万元。

2.2.4 案例4

坡坪村肉牛养殖基地由彭水县芦塘乡坡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和彭水县妙颜农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总投资800余万元,由彭水县妙颜农业有限公司独立自主经营,现有西门塔尔肉牛240头。该项目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主要有6大方面。村企联营发展。彭水县芦塘乡坡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投资66.5万元,购买西门塔尔牛40头、和牛(母牛)3头、鲁西黄牛3头,与彭水县妙颜农业有限公司合作饲养,扣除饲料和人工成本后,实现年收入10万元,利润全部归村集体经济所有。年度固定分红。租赁分红,彭水县妙颜农业有限公司每年向村集体经济组织缴纳财政资金投入牛场总投资30%份额的5%的定额收益,每年递增0.5%,封顶10%;投资分红,坡坪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50万元,与彭水县妙颜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养殖,每年分红6.8万元,为了保证资金安全,村上严格监管,公司常年必须保持存栏量120头,防止集体资金流失。肉牛寄养模式。星光村投入2021年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购买西门塔尔能繁母牛25头寄养在妙颜公司,妙颜公司每年向星光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分红7.5万元;公司寄养,农户购买犊牛在妙颜公司寄养,保底收入不少于2000元/头;农户寄养,公司把所产犊牛交给农户饲养,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和成本兽药饲料,育肥出售扣除犊牛兽药饲料成本,收益全归农户,保底收入不少于2000元/头。母牛领养模式。农户在妙颜公司领养肉牛,公司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每户不超过5头,公司按450元/头月标准向农户支付劳务费用,母牛所产犊牛归公司,现农户已领养能繁母牛及育肥牛共33头,实现劳务收入13.5万元。优先解决用工。牛场现有辖区20余名工人常年在牛场和饲料加工厂务工,发放劳务报酬50万元以上。延长产业链条。妙颜公司流转土地33.33hm2,用于种植中药材13.33hm2、牧草20hm2,每年可实现产值200万元;同时投资120万元建成颜格青贮饲料加工厂,有效实现闲置秸秆变废为宝,增加种植农户收入;谋划肉牛屠宰、牛肉深加工和餐饮全链条服务,提高肉牛产品附加值,品牌力和竞争力;借力县级盘活芦塘煤矿国有资产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对养殖场排泄物再利用,实现经济和生态双赢。

2.2.5 案例5

重庆纵深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是2014年作为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彭水,协同芦塘乡、普子镇、联合乡打造以原生态苗族文化为载体,集旅游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康养旅游度假区——“阿依林海”文旅项目。其中,涉及芦塘乡星光村、坡坪村和板栗村,该项目采取农地入股方式,将农户的长远利益与公司的发展前景捆绑在一起。目前已完成投资1.6亿元,先期实施近2000hm2红豆杉产业基地和266.67hm2经果林建设,配套建设约18000m2的文旅设施。截至2023年7月,项目辐射带动当地不低于2800户农户,其中脱贫户745户2747人,共吸纳短期劳动力超过6.5万人次,支付村民及脱贫户工资1200万余元,实现项目区域内脱贫户增收的全覆盖;通过规模化发展红豆杉种植,改变该地区农村长久以来的传统种植,零星养殖的产业结构,同时有效改善山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

2.2.6 案例6

为充分利用“阿依林海”示范效应,深入挖掘山地旅游资源,芦塘乡星光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共同开发乡村旅游配套项目,推出精品民宿、生态火锅、农事体验、农特展示等。该项目建设面积约2500m2,总投资2000万元。项目投资以企业投资为主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为辅,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优先招用周边农户。该项目实行固定分红,即入驻公司每年按村集体投资额的5%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固定分红;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协调及配套工作,项目正式运营后,入驻公司每年按营业额的3%提成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入驻公司租赁村集体土地用于项目建设,每年按18000元·hm-2支付租金。同时,入驻社会资本方以自有固定资产作为担保,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投入安全。

3 芦塘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与模式选择

芦塘乡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各村(社)结合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因村制宜,深挖资源优势,按照乡村振兴相关要求,围绕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租赁经营、项目拉动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科学选取项目,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子,不断探索总结发展思路和经验,持续提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能力,增强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1 发展路径

芦塘乡在农村“三变”(资源、资产、资金)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创新管理经营方式,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三变”改革的长效机制。通过整合农村资源要素,投资入股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推进资源转变为资产。通过股份制方式整合资金,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等方式推进资金转变为股金。通过引导和组织农民自愿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设施设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标的物,以协商或商业评估折价方式依法投资入股,推进农民转变为股东,盘活各种资源要素,撬动社会资本,以项目为纽带,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潜能,持久释放“三变”改革红利,其发展路径主要有2种型态。

3.1.1 业务发展型

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不同的区位、交通、生态、人文等资源。在主体产业或者主营业务选择上,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择发展一种主要产业,围绕前后端做足产业链功夫,做深三产融合;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多种产业,实现融合互补,从而实现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的升值保值。业务发展类别与社员参与范围主要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决定,目前业务发展型集体经济是当前较普遍的一种发展路径。

3.1.2 资产租赁型

资产租赁型集体经济主要集中于中西部高山地区,主要是受到地形、人力、资本、资源等要素的制约,无法通过自营重大产业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在当地政府引导下,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合作开发、提供涉农服务,或租赁土地、集体资产等经营权方式实现要素互补,构建稳定的合作关系,社会资本以合伙人的身份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共同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社员增收,俗称乡村振兴合伙人。此类发展路径的突出特点是集体经济组织一般不参与生产和经营,将资源、资产交由其他主体承包经营,主要通过资产租赁、资产委托、财政资金入股等方式获取固定的或约定收益,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还有一个特点是基于风险防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般不具备满足市场化的经营能力,在无有效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求保底固定收益,规避经营风险。

3.2 模式选择

3.2.1 村集体统一经营

芦塘乡乐园村红薯加工厂项目和鞍子岭村芦康酒业项目均是在村委会带领下,在不改变传统集体所有制性质前提下,因地制宜,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适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此类集体经济发展形式具有多种优势:不改变集体所有制性质;有利于统一规划设计产业方向,完善产业基础,实现增链、补链功能;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攥紧拳头劲往一处使的优势;所有经营收益均留存在集体,有助于村集体发展公益性事业,或促进村民共同增收。当然,此种实现形式具有传统经营思维,讲究的是“好的坏的都在锅里”。从上述案例可以得出,需要具有奉献精神的村委会能人,当前民族贫困地区因多种因素导致留守农村的高素质有文化人群相对很少;需要自身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得到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从实际情况了解到,乐园村和鞍子岭村在前几年“农民进城、宅基地复垦”阶段积累了大量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基础。

3.2.2 土地股份合作制

土地股份合作制是以土地整体或部分开发合作的模式。这也是农村土地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的一种主要实现形式。上述案例中,芦塘乡乐园村部分农民用土地入股彭水县列辉有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变为合作社股民,合作社见效后再按约定分配收益。“阿依林海”文旅项目为了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项目所在的3个村均以土地入股,共享生态旅游红利。这2个案例表明,对于绝大部分民族地区而言,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撂荒的现象,有助于新型集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3.2.3 资源股份合作制

资源股份合作制是村集体以各类资源(资产、生物、人力、资金、环境、设施等)入股,与第三方单位约定合作方式,按照约定期收益分成。由彭水县芦塘乡坡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和彭水县妙颜农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坡坪村肉牛养殖基地。在双方的合作中,具体表现为村企联营发展、年度固定分红、肉牛寄养、母牛领养等方式。其中,村企联营发展是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投资购牛合作,年度固定分红是以村集体获得的财政资金与基地入股合作,肉牛寄养分为村集体委托基地寄养和公司交由农户寄养,母牛领养旨在充分利用在家农户的劳动力。资源股份合作制着重于诸多资源要素的合作利用,虽为股份合作,但投资与经营是分别独立的。这种激发村集体与村民内在动力的股份合作制,在大力发展壮大民族地区集体经济探索中,是单一追求集体经济发展还是追求集体经济与带动村民收入同步发展值得思考,激活集体经济要素资源与激发村民发展动力能有效释放集体经济活力和促进共同富裕。

3.2.4 联合社会资本的合伙人制

联合社会资本的合伙人制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新时期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较偏远的山区,大多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基础差,村集体财力相对有限。部分村集体为实现小投入、整合资源的目的,纷纷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联合社会资本寻求跨区域、跨界、跨形式的多方式合伙人制。最近几年较普及的“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就是典型的一种合作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产业合伙人。坚持以产业抓牢合伙人,以合伙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鼓励合伙人用好带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乡村最缺乏的要素,推动形成丰富多样的乡村产业业态。专家合伙人。围绕农业生产经营、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等方面,鼓励引导专家学者“入伙”,广泛通过现场教学、田间课堂、技术服务等形式,与本地乡土人才、相关从业人员联结对接,灵活开展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惠民活动。荣誉合伙人。“四民”村庄就是以村庄为载体,其中“村民之一”就是围绕村庄发展提供长期支持或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贤达人士,称为“荣誉村民”,主要包括各类专家、学者、创客人才、企业家、“宣传员”和“推广员”等,重点围绕乡村产业规划设计、文创产品开发、景观改造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集体合伙人。鼓励支持村“两委”以村集体、合作社等形式“入伙”,综合利用闲置宅基地、闲散土地、特色农产品等资源要素参与合作,形成村民就近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入股合作有“分红”,参与经营有“现金”的多方融合、共同发展新局面。技术合伙人。重点聚焦乡村非遗、高水平种养殖等技术要素需求较高的产业项目,推行以技术入股形式柔性引才“入伙”,为促进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合伙人。积极搭建村企互助共建共赢平台,精挑与农业农村联系密切的企业,分类指导企业与乡村合伙共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高效农业、特色种养殖等产业项目,实现村受益、企发展、民增收。彭水县“阿依林海”文旅项目和芦塘乡星光村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开发乡村旅游配套项目等,都是联合社会资本发展产业,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典型案例。

2.4 多导睡眠记录仪 是通过对病人的脑电、肌电、眼动、心电、呼吸气流、胸腹运动等多导生理信号的记录,对个体睡眠时各种生理状况进行记录,以反应其睡眠质量,这是睡眠障碍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这一检测技术应用于儿童,对场地以及技术的要求较成人睡眠检查的要求更高。因为小年龄儿童的睡眠分期、睡眠期间各生理参数的判断以及如何让儿童适应并接受大量电极接在头面部及躯干等都是很具有挑战的问题。多导睡眠记录仪主要可以用于睡眠呼吸障碍、周期性腿动、不明原因嗜睡、睡眠中发作性行为的诊断等领域[6]。

4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建议

4.1 基本原则

4.1.1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必须始终坚持“家庭承包、集体所有”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土地入股或以土地流转等形式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须落实好“三权分置”政策,切实保障土地得以有效利用,产业得以高质量发展。

4.1.2 尊重农民意愿,倾听农民心声

发展集体经济要尊重农民意愿,重视农民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挥,转变农民被动发展的僵化观念。在产业发展中换位了解农民诉求,在发展方式上结合农民利益,邀请农民共同参与村集体产业发展决策,协商合作方式,形成共同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参与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切身权益同步受益。

4.1.3 遵循市场规律

村集体需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资源,科学利用要素互补发展集体经济,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产业,坚持平等、互补、共享原则,在合作中构建良性机制,在市场中发挥好资源配置。

4.2 政策建议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注重脚踏实地,切实因地制宜,在不同发展阶段,要做好全面统筹,科学规划,兼顾不同类型的产业需要,注重资源要素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村集体经济发展参与市场化竞争,需要做好自身资源要素的梳理工作,了解家底才能因情施策;做好资源要素的配置和管理工作,在以股份制或合作制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需建立监管机制,如何防止因内外部引发的资源侵占、浪费及社会稳定问题,是集体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此外,理性对待市场风险与经营不善的境况,运用好国家及行业规则制度,以此为准绳客观制定规范的退出机制,避免造成项目烂尾,激化矛盾等情况发生。

4.2.2 加强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提高三产融合度

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不能一蹴而就,立足区县、镇乡以全局性思维统筹规划是重中之重,从区域一盘棋角度统筹产业资源,集聚产业重心,重点打造规模化示范片;强化区域内资源要素融汇互补,共建互生;按照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规范规划布局,通过增链补链提高产业融合度;融入地方特色致力打造区域文旅和优势农产品品牌;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以生态、绿色、高效为主题的绿色产业。

4.2.3 提高市场化程度,引入职业经理人

从发展路径和形式分析,村集体经济必须与市场接轨,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发展产业。目前大多数村集体自营产业均是由村委会班子成员承担产业发展的重任,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自治组织,需要处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村委会班子成员必须兼顾村集体事务和产业发展的重担。而目前多数村委会班子成员在企业管理、产业发展方面欠缺实践和市场化经验,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涉及的方面较多,班子成员无法具备产业发展所需的条件。结合产业发展,提高市场化、开放化程度,积极与外界交流与合作,引入职业经理人,村委会班子配合协调,两者互补,可有力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4.2.4 深度挖掘地方民俗文化,注重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

以农村“三变”改革、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契机,立足武陵山区的山地资源禀赋,紧紧围绕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度挖掘民族地区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积极开展民族文化挖掘、研究、传承、展演,积极推进文化实践活动,以民俗节庆为载体,营造民俗特色文化氛围,让特色民族文化活动惠及民众、滋养民众、引导民众;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民俗文化、特色产品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民族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标杆区。

猜你喜欢
彭水县集体经济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彭水县黑洞河水库施工导流方案比较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多措并举显成效 脱贫攻坚见真章——重庆市彭水县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