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2024-05-19 19:30:26薛诗雯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思想政治教育

薛诗雯

摘 要:高校网络舆情一直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难点工作。本文结合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关系,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对医学类高校网络舆情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特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4种应对策略:更新舆情工作理念,强化高校网络舆情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实时网络舆情监测,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预警分析机制;加强舆情队伍建设,打造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队伍;拓宽合理反馈渠道,规范高校网络舆情的解决路径,以期为高校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舆情;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6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也在不断更新,网络已经高黏度地融入校园之中,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社交模式。高校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思维活跃,个性化强,热衷于表达自我、参与社会热点事件,但正处于思想观念建设关键时期的他们容易受到引诱和误导,明辨能力有限。一方面网络的确突破了信息透明度的阻碍,使得浏览资讯、分享观点变得更加便捷;而另一方面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大量主张的碰撞与各类评述的涌入,极易引发高校网络舆情。如何有效应对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

1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网络舆情的相关概述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

学术界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教育,在于其教育对象更为广泛,教育内容更为复杂多变,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高校学科教育的范围内,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理论指导的有针对性地面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

1.2 高校网络舆情的界定

当前国内舆情理论的相关研究对于“舆情”的界定基本一致,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则是社会舆情在网络空间中的表现形式。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一种特殊类型,广义的角度认为高校网络舆情由高校内部与外部两个空间构成,参与主体主要为高校师生以及与外界有关的社会公众;狭义的角度认为高校网络舆情围绕高校场域,参与主体主要为高校学生。综上,本文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是高校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借助网络媒介表达对高校或者是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意见以及对社会问题与公共热点事件的具有个人倾向性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1.3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网络舆情的相互关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网络舆情提供有力教育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校网络舆情提供有力的教育保障,主要需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舆论导向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网络舆情中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选择。在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和舆情时,能够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避免盲目跟风或受到偏差言论干扰的现象。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课程设置、讲座、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道德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网络舆情,并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增强在网络环境中的自律意识。当学生具备了上述意识和思维,其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就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以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个人行为。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法律基础、国情世情、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并且结合网络舆情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对网络舆情的辨识能力和应对能力。

2 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特征

本研究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了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以及网络舆情管理人员,了解目前医学类院校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网络舆情参与情况,以及目前医学类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医学类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在高校网络舆情情况方面,65%的学生对网络平台有一定的认知,虽然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网络平台辅助学习生活,但对于一些具有偏差引导的信息仍然缺乏辨别力,23%的学生仍表示,其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主要目标是打发时间。另有11%的学生表示其转发网络热点信息不会考虑真假内容是其主要考虑的关键点。并有47%的大学生认为参与网络议论是群体起哄言论随意的行为,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网络平台的舆情作用仍然缺乏认知,认知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2.2 医学类高校网络舆情特征

第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医学类高校网络舆情涉及的议题往往與人们的生命健康和权益息息相关,如医疗服务质量、医患关系、医疗体制改革等。这些议题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很容易引发公众的关注和热议。

第二,医学类高校网络舆情涉及的议题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才能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公众在参与网络舆情讨论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储备才能发表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第三,医学类高校网络舆情的地域性特征也比较明显。不同地区的医疗水平和政策存在差异,导致公众对于不同地区的医疗状况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此外,不同地区的公众对于医学类高校网络舆情的关注点也各不相同,也会对网络舆情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四,多样性强。医学类高校网络舆情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医学教育、医疗技术、卫生政策、医患关系等。这些议题具有多样性,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也各不相同,导致网络舆情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第五,传播性特征明显。医学类高校网络舆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也越来越广。一旦出现涉及医学类高校的负面舆情,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的传播和扩散,对学校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3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3.1 更新舆情工作理念,强化高校网络舆情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更新网络舆情工作理念,强化网络舆情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是发挥高校网络舆情作用,从多角度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条件,具体来说更新网络舆情工作理念,强化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过程中,应当把握以下几方面要点。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舆情处理中,要注重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二是强化网络舆情的引导作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应强化网络舆情的引导作用,注重舆情的正面引导和控制。在舆情处理中,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启迪,帮助学生理性看待和分析问题,避免盲目跟风和极端言论的出现。同时,要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控和防范,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舆情,防止事态扩大和恶化。三是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通过建立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处置和反馈机制,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准确把握舆情走向,为有效应对舆情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要注重对网络舆情引导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四是创新网络舆情引导方式方法。四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应创新网络舆情引导方式方法,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和分析问题。例如,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论坛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可以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启迪。

3.2 实时网络舆情监测,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预警分析机制

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对于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网络舆情质量有重要作用,高校首先应当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预警制度,发挥以制度管理网络舆情的作用,具体来说,发挥制度的管理作用需明确以下几个要点。①明确预警级别。根据网络舆情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设定不同的预警级别,如一级、二级、三级等。②确定预警触发条件。明确预警的触发条件,如舆情热度、跟帖数量、话题敏感度等指标达到一定阈值时,应启动预警机制。③制定预警响应措施。针对不同的预警级别,制定相应的响应措施,如一级预警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④进行紧急处置。二级预警应加强监控,及时跟踪事态发展;三级预警应保持密切关注,做好防范措施。⑤明确预警通报机制。建立预警通报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信息传递畅通,提高应对效率。还应当同步制定预警善后处理方案。在预警解除后,应制定善后处理方案,做好总结反思,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⑥建立预警档案。对预警处置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为以后类似事件的处置提供参考。⑦定期进行预警培训和演练。针对预警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舆情监测和分析队伍。建立专业的舆情监测和分析队伍,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和分析工作,为预警机制提供有力支持。

3.3 加强舆情队伍建设,打造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队伍

加强舆情队伍建设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但加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也需要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求网络舆情环境变化把握舆情队伍建设要点。一是建立专业团队,提升工作水平。高校应建立一支由思政教育教师、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学生干部等组成的网络舆情工作团队,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和应对工作。要加强对团队成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加强技术运用,提升监测能力。高校应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实现对校园网、学生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实时监测。要不断优化监测系统,提高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三是做好舆情研判,增强预警意识。高校应定期组织舆情研判会议,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要关注舆情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危机,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四是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处置效率。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舆情事件,高校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应对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表等要素,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启动。要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4 拓宽合理反馈渠道,规范高校网络舆情的解决路径

拓宽反馈渠道对取得更加丰富更加准确的反馈信息有重要作用,首先拓宽反馈渠道,才能够在整合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网络舆情问题的解决方法,使网络舆情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渗透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来说拓宽反馈渠道,规范高校网络舆情的路径,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高校应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反馈机制,包括学生反馈、教师反馈、家长反馈等。通过这些渠道,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网络舆情中的动态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干预。要确保反馈渠道的畅通和信息的及时传递,以便迅速掌握舆情动态并采取应对措施。二是加强对学生反馈的重视。学生是网络舆情的主要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反馈和意见的重视。通过建立学生代表座谈会、学生论坛等渠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回应学生的关切。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舆情引导和干预。三是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能力。高校应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能力,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校园网、学生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和思想变化,以便更好地进行引导和干预。四是高校应规范网络舆情管理流程,包括舆情的收集、分析、研判、处置和反馈等环节。要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处理程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工作的有序开展。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情事件。

4 结语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高校网络舆情环境的特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目标,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利用高校网络舆情平台开展工作的有效方法。为最终优化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质量,发挥其思政教育作用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吕峰,王平.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4):4.

[2]周慧.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2020,3(10):8991.

[3]夏冬梅.网络舆情视域下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J].山东青年,2017,(09):168+170.

[4]李磊.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及引导机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4.

[5]顾赟,林丹.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15):3.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思想政治教育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25:06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17:40
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及监测方法分析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52:19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3:56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30:28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8:09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