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玫梅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传承优秀道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在“00后”大学生中的传承与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究将红色文化融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以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和个性发展。文章将聚焦为什么融入、怎样融入等问题,针对“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提出具体的融入路径,以期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红色文化;“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锻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优秀传统和精神价值。对于“00”后大学生而言,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精神的传承和价值的塑造。当前,如何将红色文化有效地融入“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红色文化融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红色文化指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体现在其深刻的政治意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精神特质上。政治上,它传达了坚定理想信念的核心要义,折射出中国人民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历史上,它记录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辛历程。精神上,它凝聚了爱国爱民、牺牲奉献、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优秀道德。这就使红色文化具有独到的育人功能,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内容丰富,无论是红色遗址、重大会议、重大事件、战争战役遗址、名人故居、先烈陵园、纪念碑等红色物质文化,还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色影视作品、歌曲戏剧等红色精神文化,都呈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程,凝聚着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可以在红色文化中找到最真实、最生动的教学素材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
(三)红色文化教育是育新人的重要途径
红色文化对于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价值重大。以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红色文化融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00后”大学生成为当前大学校园的主力军,“00后”大学生成长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相对稳定的环境中。“‘00后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自主化的学习方式、网络化的娱乐生活、理性化的处世哲学、务实化的人生理想等群体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满足“00后”大学生成长的新需求和期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此,研究“0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揭示“00后”大学生的教育规律,探寻适合“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尤为重要[1]。
(二)红色文化融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1.红色文化融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更新滞后,难以满足“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需求碎片化、多维度、易变化的特点。根据调查,55.07% 的同学认为课堂中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较少,26.42%的同学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偶尔提及红色文化,3.73%的同学认为在思政课教学中老师从不运用红色文化,56.12%的同学认为教师的理论水平还有提升空间。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方便快捷,他们的需求“小众”、多元,并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而红色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如果不及时更新内容,就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难以很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其次,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单一、互动性不足,难以满足“00后”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容易“喜新厌旧”的思想特点。55.82%的同学认为学习红色文化的途径相对单一,51.94%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价值,32.98%的同学认为所在高校很少开展或者没有开展过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00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吸引力,“00后”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有限。实践教学的开展有限,难以通过实践强化“00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再次,多元文化环境的变化对红色文化教育带来挑战。59.25%的同学认为缺少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好环境,29.25%的同学很少看到或没有看到所在高校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平台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28.06%的同学很少看到或没有看到所在高校通过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校报等方式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新媒体时代,每天沉浸于网络交往、网络娱乐、网络消费和网络学习的“00后”大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制约着主流意识的传播。
2.红色文化融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认知差异:由于成长背景、信息渠道和价值观念的差异,“00”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同感。“00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是衡量红色文化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红色文化持肯定态度,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根据调查,17.77%的同学认为红色文化对“00后”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及实现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大或者没有作用,5.52%的同学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是为了获得学分。
其次,情感隔阂:部分“00”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体验不足,难以产生共鸣,导致红色文化育人效果不佳。再次,教育方法单一: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方式无法满足“00”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仅有47.16%的同學认为所在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比较丰富。
最后,实践环节薄弱:红色文化教育中实践环节的缺失,使得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际行动,影响了教育的深入性和持久性。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建议开展更多丰富的实践活动。这表明,高校在红色文化教育中需要加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更加灵活生动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坚定“00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自信。
三、红色文化融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
1.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
红色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紧密相连。教师需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将红色精神融入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把先辈们探索成功的路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并将红色文化的理论成就与科学理论体系整合,以此发挥红色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在授课时,教师不仅要讲述红色历史故事,以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历史的责任感,还要提炼和传递红色精神的核心要义,如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此外,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参加有关红色文化的培训项目,以提高自己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的能力。
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对于吸引“00后”大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至关重要。与“00后”大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案例分析、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编排红色题材戏剧,以及向英烈致敬的活动,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参与感。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促进“00后”大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和体验红色文化,还能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情感认同。
3.发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作用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目标一致,因此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利于提高红色文化融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可見,红色文化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思致相因,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之盐,融入“课程思政”之汤,形成教育的合力,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发挥课程思政与红色文化育人的协同效应,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分类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中红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红色文化融入“00后”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1.创建红色主题教育基地。通过打造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平台,如利用博物馆、展览馆、历史纪念地和红色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在高校校园里设立以红色主题为核心的教学区或展览空间,展出与历史相关的文献和文物,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通过不断更新展览内容和安排教育活动,将这些基地成为学生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并通过沉浸式的教育方式,唤起“00后”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实践学习中,让他们在参观和体验中接受深刻的情感教育,拓展课堂学习的边界。通过体验式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精神认知。
2.成立学生社团、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创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学生组织,例如“红色旋律合唱团”“激情红剧团”和“经典红影俱乐部”等,为兴趣相投的“00后”大学生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既满足他们对特定兴趣的追求,又能在提升知识水平和道德认知的同时,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举办多元化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包括短片创作赛、红色歌曲演唱比赛、红色电影展映、诗词朗诵会、讲述红色故事以及红色文化问答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旨在深化“00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并锻炼他们的组织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校园文化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对于塑造一个积极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能够在无形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通过恰当的方式将红色文化整合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其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得以显现、被学习、被感知。可以通过在校园景观设计、标志制作等方面注入红色文化的要素和主题;建立英雄的塑像,设置用于传播红色文化的公告栏,由高校宣传部门结合历史纪念日和时事新闻进行及时的内容创作与更新;在国庆、建军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时刻,在校园显眼位置展示红色宣传标语和横幅。打造一个充满红色文化气息的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并将其传承下去。
(四)红色文化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新媒体的影响力
首先,要将红色文化融入网络文化。通过整合红色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开发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移动应用、在线互动游戏等产品,使红色文化教育更加鲜活有趣。其次,要利用“00后”大学生在网络技术方面的优势。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活动、制作网络内容时,鼓励“00后”大学生参与,这不仅能够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创作出符合他们兴趣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品;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网络技术和媒体的发展朝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方向前进。最后,改善“00后”大学生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等正面价值观引领网络空间的发展,在“00后”大学生频繁使用的社交媒体、网络传媒、网络社区(如“抖音”“小红书”“B站”“QQ空间”)等平台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结语
总之,红色文化对于提升“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意义重大,通过对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校园文化的红色融入等路径的探索,提升红色文化在“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效果。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红色文化融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J04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0-94.
[2]张巍.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相关问题和实施策略——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分析[J].辽宁教育,2023(10):85-87.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