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博物馆馆藏竹雕帽筒鉴赏与解读

2024-05-19 10:17王志超
东方收藏 2024年3期
关键词:竹雕竹刻

摘要:2020年7月,绩溪县博物馆完成了“绩溪县红色革命斗争史”专题展览项目,在此期间征集到一批富有时代特征且能够充分彰显红色文化内涵的革命文物。其中,以一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周年纪念”竹雕帽筒最具代表性,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关键词:帽筒;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周年纪念;鉴赏;解读

帽筒,俗称“官帽筒”,起源于清嘉庆年间。冯先铭所著《中国古陶瓷图典》中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员的帽子多以球形帽架承托存放。自嘉庆始,创制帽筒。”官帽平日放置于专门的器具上,正契合古人“冠不落地,鞋不上桌”的观念,也能表现出对于官帽的尊重。

帽筒是对器型呈中空筒状一类器物的统称,在形态设计上借鉴了官帽架、筒形觚、箭筒、笔筒等的造型特征。其基本形制有六棱形、方形、圆柱形等,以瓷器为主。出于放置官帽的最初功用,早期的帽筒多数带有镂空“开窗”,用来通气和熏香,又增加了装饰效果。不过随着装饰性的不断增强,孔洞逐渐被取消。

帽筒承袭古代艺术品装饰的特点,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进入寻常百姓家中,有的用来搁置鸡毛掸、画轴,有的作为陈设器物和陪嫁物品。从清嘉庆至民国时期均有大量烧制,传世品以民窑为主。20世纪中期,多数家庭将帽筒放置在上房内的八仙桌或条案上,在居中摆放的插屏、座钟等旁边成对放置,取钟(终)声(生)瓶(平)镜(静)之意。此外,帽筒还摆放在自鸣钟的前面。由于已经以观赏功能为主,此时的帽筒便不再设计开口,而是被用来盛放细长零碎之物,如掸子等。帽筒也逐渐成为婚嫁中新娘必备的陪嫁,所谓“帽筒一对”是也。如此安排,不仅是希望夫妻二人出双入对、感情和睦,更是祈盼开枝散叶之后,儿孙后辈也能学而优则仕,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竹是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种类众多,适应性强,在我国分布极广,且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等特点。竹子在自然界是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植物资源,竹材的收缩量小,割裂性、弹性和韧性都非常好。竹的纤维强度高,是钢材的3至4倍,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顺纹理耐抗拉强度约为杉木的23倍,且竹的表面光滑、纹理通直。中国文人历来爱竹、崇竹: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句;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可以说他爱到近乎痴迷的程度了;文同则称竹“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在文人心中,竹子拥有一种天然、质朴、清雅的特征,同时,坚韧、耐折也是它的显著特点,象征一种高洁的追求和端正的品格——淡泊名利、脱俗高洁。竹内外俱美,特别是其内心之“虚”与其节之“劲”,与先贤的气节、精神高度契合。文人看竹、赏竹、画竹,都是看重竹对于儒家道德规范有着直接的象征意义。竹的特性与君子的品行常常又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竹雕作品备受人们的喜爱。

竹雕,亦称竹刻,即在竹筒、竹片、竹根上雕刻各种文字和图案,或雕刻成各种造型的艺术品,是我国特有的工艺美术品种之一。在我国,古人已经懂得用竹子制造生产、生活用具,并且在竹制品上装饰花纹,其纹饰之精美、技艺之高超,从现存实物上可见一斑。

施艺于竹,历史久远,用竹子雕成的各种装饰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工艺品。《诗经》有云:“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彩绘漆竹勺,斗是利用中空的一段竹节加工而成的,柄则是一段竹片,柄端削出尖榫插入斗壁,并用竹钉将内壁出头部分固定,这是现存年代较早的一件竹雕实物。南北朝诗人庾信的《奉报赵王惠酒》中有“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的描写,反映了当时雕竹制器的概况。自北宋开始,文人画崛起,“岁寒三友”“四君子”风靡,竹子便成为君子风范的象征,爱竹、种竹、画竹之后又逐渐出现了文人刻竹的时尚。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所记述的竹刻技艺及其作品则更为详细,称竹刻的艺术价值与唐代的金银器镂錾及石刻浅雕为同一意趣。元末陶宗仪《辍耕录》、明代张茂实《清秘藏》中都记载了南宋竹刻家詹成竹刻技艺高超的史实。可见竹刻不仅是一种精美的艺术门类,而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竹雕成为专门的艺术种类,则是从明代中期开始的。明代以前,传世的竹刻器物和知名的刻工较少;明中期到清代,竹刻名家辈出,使竹刻艺术由以实用为主转变为供人们鉴赏与收藏的艺术品,从而使竹刻艺术成为专门的工艺美术门类。明代竹刻艺术多集中在嘉定、金陵两地,分为嘉定派和金陵派。嘉定朱鶴祖孙三代的深刻法,金陵李耀、濮仲谦的浅刻法以及张希黄的留青刻法,均为竹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并由此形成了竹雕刻的三大风格。竹子经名家雕刻,便不同凡响、冠绝一时。竹艺因此成为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作品被人们争相寻觅、珍如拱璧,成为不轻易示人的秘藏。

绩溪县博物馆藏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周年纪念”竹雕帽筒一对(图1),保存基本完整,其为圆柱形。该对帽筒的制作年代为1931年,传世包浆老熟,器型完整,刻工简洁,布局疏朗。

“发展经济巩固苏区政权”帽筒(图2),高27.5、口径13.7、底径14.6厘米。筒身阴刻“发展经济巩固苏区政权”行书大字和“共产党成立十周年纪念”行书小字。

“万众一心打倒土豪劣绅”帽筒(图3),高28.2、口径13.7、外径14.6厘米。筒身阴刻“万众一心打倒土豪劣绅”行书大字和“共产党成立十周年纪念”行书小字。

这对帽筒均为整段竹筒挖空制成,直口,筒腹,口略小于底,平底内凹。品相完好,色泽黄中透红。其器表氧化、老化的程度较深,无任何染色迹象,而竹丝纤维深红透润,老化特征自然明显,苍穆幽厚。

竹刻家徐孝穆在他的《竹刻集》后记中谈到竹雕浅刻时有这样的评述:“浅刻这种技法,雕镂不深而层次不减,表面略加刮摩,却古朴有味,虽看似寥寥几笔,也意境深远。刻竹诸门类,最难而深意者乃浅刻也,盖能显现书画精神是为最高艺术。”绩溪县博物馆收藏的这对帽筒,行书字体镌刻遒劲有力,间架结构端庄又匠心独运,秀丽飘逸又自然得体。竹上刻字不是简单地将字镂去或留出,而是以刀痕来表达书法的形态美和神韵。帽筒雕刻者十分注重将刀法要领与书法要领融为一体,以浅刻法作为雕刻手段来进行表现。浅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浅刻、深刻、留青浅浮雕、细刻中,尤以浅刻最难,也最能表达书意。有些字飘逸硬朗,或具灵气、或现粗犷,气度不同,故要求雕刻力度相异,雕刻运刀自当有别。简言之,力度小的刻浅些,力度大的刻深些,深深浅浅融汇有度,这样才能韵味自显。故浅刻书法作品的铲底须有讲究,应与字的力度、气质、气度相协调,具清透之气。

“发展经济巩固苏区政权”和“万众一心打倒土豪劣绅”,这些内容的雕刻以浅为主,刀法娴熟,字形生動。其将铲底的刀痕当作长条状,如丝如麻,具轻柔之感,且字形错落有致,但总体上却和谐统一,在字的细微处都十分注意微妙的变化,态度认真严谨,刀笔简练,明暗有度,虚实互通,无虚刀,不草率,忠于艺术创作,唯求自然得体,决无矫揉造作。特别是“鞏”字,作者有意将下半部“革”字稍微提高占比,以更好地突出此件作品的革命教化意义,令人观之振奋,意蕴绵长,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和驾驭竹材的高超技艺。

这对帽筒的征集地为江西地区,当地盛产竹制品,故其应为中央苏区时期的革命文物。这对帽筒能够在江西地区完好保存至今,尤为难能可贵,其背后反映的是苏区群众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顺民心、得民意的铁证。迄今为止,此类“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周年纪念”帽筒非常罕见,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一件尹宁万烈士使用过的笔筒,同样为圆柱形竹木,阴刻有杜甫诗句“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但无论器型的大小、工艺的精湛程度、历史信息的挖掘深度,都与绩溪县博物馆收藏的竹帽筒有一定的差距。

于小处见真章,透过这件镌刻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周年之际的帽筒,我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以“打倒土豪劣绅”作为土地革命的重要方式方法,消除封建主义影响和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从而服务人民,为人民谋福祉,并以此作为重要突破口,推动中国民主革命向纵深发展。无论在什么历史时期,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压迫,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将“一切依靠群众”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团结依靠广大劳动人民,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革命史。

一件文物就是一段历史,作为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者,革命文物更是见证了革命先辈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进行艰苦奋战的历程。这对竹雕帽筒除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外,更大的意义在于以鲜活的文物挖掘其背后的红色文化,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铭记历史,并以此作为奋进新时代的不竭动力,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共江西省赣州市地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赣南人民革命史大事纪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280-281.

[2]吴晓梅.嘉庆至民国初期帽筒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5.

[3]孔凡胜,陈霞.菏泽地区博物馆馆藏帽筒赏析[J].东方收藏,2023(10):20-22.

[4]王光青.帽筒赏话[J].收藏界,2006(03):61.

[5]马佳.清代民国瓷帽筒赏析[J].收藏家,2016(06):50-54.

[6]江西档案馆,江西省委党校.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142-146.

作者简介:

王志超(1987—),男,汉族,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徽州地方文化、馆藏文物保管征集展示等。

猜你喜欢
竹雕竹刻
竹刻大师叶瑜荪:传承偶像家风
贵州:扎根山乡的竹雕“守艺人”
周桂新竹雕作品《蜻蜓之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修篁万竿 雕竹成画
——张泰中竹刻作品欣赏
竹里乾坤,形色无边
——袁牧竹雕作品欣赏
百年不朽的竹——竹刻宗师周芷岩的竹刻
天水竹雕的艺术工艺
竹雕的收藏攻略
洪建华竹刻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