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赋能生命成长

2024-05-19 14:37:43胡慧红
教育家 2024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生命学校

胡慧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3年10月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介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从成长特点看,儿童青少年处于心理健康快速发展时期,不断强化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能力,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有助于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如何强化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如何科学合理进行知识普及,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本期线上圆桌论坛,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基层校长的声音。

议题一: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吴锋: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养,我校充分发挥“家文化”办学思想的价值引领作用,突出抓好心理人才队伍建设,为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把脉定向的关键作用。

我校从2014年开始,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培养工作,建立支持在职教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制度,为有志于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供时间和经费保障。我校目前共有心理健康专职教师2名,兼职教师6名,心理健康师生比大于1∶1000。

我校结合师生人数多、体量大的实际情况,构建起“5+1”心理骨干关爱队伍,以网格化管理确保心理健康排查不漏一人,保证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时人人参与。“5”指将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划分为五层建设:第一层为学校领导班子,统筹全校的心理健康工作;第二层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具体负责相应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第三层为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各年级的心理健康工作;第四层为班主任,负责具体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第五层为全体教师,关注到学校中的所有动向。“1”为班级心理信息员暨心理委员,负责发现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如何求助。

研教结合,助力成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研活动在每周五进行,教师们把每周遇到的典型案例拿出来研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明晰更加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并邀请全校教师观摩学习,扩大研讨的辐射范围。除了校内自主研修,我校还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培训,培训回来的教师要写研修总结,做好校级培训,将先进的理论、技术、手段传递给全校的教师,做好引领辐射。

我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中,建强心理人才队伍也是我校强师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相信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专兼职教师队伍会越发强大,为学生健康快乐有智慧地成长提供支撑。

杜鏸: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育质量提升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我校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项目中,通过各系统之间的有效联动,为师生的心理健康打造坚实的保护屏障,赋能生命成长。

面向全体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培训。针对教师不同的需求,以菜单式自选分层开展,在沉浸式学习体验中普及积极心理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营造支持接纳的心理环境,增强教师觉知、求助、自愈的能力,有效缓解职业倦怠,提升幸福执教能力。

对于有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师,开展心育思维和心育能力的培训,鼓励教师专业化发展。近年来,学校多次选派教师去全国各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多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沙盘游戏治疗,8位教师取得二级心理咨询教育辅导师资格,累计组织200余名教师走进名校体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构建互助共同体,形成互助互励的温馨团队。在乌兰小学,教师们不是一个人面对困难,而是一群人解决问题。每个年级组都是互助共同体,组长、主任、学科教师、班主任形成育人合力,尤其在突发事件中,每一名教师都“主动介入”事件的进程中,助力问题的妥善解决。

构建“兰新”教师成长培养体系。针对不同关键发展阶段的教师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培训方案,通过“个人调查、形成课程、制度保障、分层培养、数据评价、精准分析、反馈改进、再次培养”的自我驱动模式,对教师培训项目进行系统规划设计。

同时,建设“兰新青年学社”学习共同体。坚定不移地把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逻辑起点和工作重心,让校本教研成为学校运行的主旋律,努力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生态”。

冯书青: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畅通发展渠道,提升优化心理人才队伍是时代的需求,是体现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当务之急的事,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组织领导,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校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想方设法做好心理健康教师的人员选聘、培训培养、绩效考核、待遇落实等工作。心理健康教师一般应有两年班主任工作经历,教师应获得初级及以上的相应专业资质证书。建立一支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为基本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优化教育培训。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强示范,重引领”“重全员,全覆盖”,分期分批对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专业督导,将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年进行不低于30学时的专业培训。

家校社合育,做好心育工作。形成由学校组织、家庭参与、社区支持的三级联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全面助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搭建提升平台,打造人才高地。定期开展心理活动课、主题活动、专题讲座等,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功能,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小组辅导,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培养。

聚焦心理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或参与系列学术会议,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拓展教师视野。

强化评价保障,认可教育实绩。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的鲁教思字〔2021〕1号《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面向师生和家长开展的各类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活动等计入教学工作量。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务职称评聘、推优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议题二: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傅林:我校结合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打造“33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紧扣课程发展三级目标,贯彻课程实施三全要求,着力建设三个课程子系统,逐步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新格局,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心育课程发展系统三级目标,以关注学生心理品质为初级目标,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中级目标,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为高级目标。邀请校内外心理健康领域专家参与制定并印发《合川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目标实施指南》,分级搭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库。

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计划,學校党委会定期研究心理健康品牌课程建设状况,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全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心育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三全”心育工作要求。

学校打造三级课程育人机制,建立从班级、年级到校级三级教学机制,渗透生命教育、励志教育、理想教育和感恩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依托心理健康中心、学生社团和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委员会三大平台积极开展活动教育课程。建立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以朋辈辅导与专业引导为牵引,自助与他助结合为形式,常态与创新活动课程为载体,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长城。

潘云岳:现在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并且逐渐往低龄化方向发展。《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掌握心理知识和技能。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顶层设计,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学生成才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将生涯规划教育、劳动实践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参悟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参”是指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兴趣激发,让学生充分参与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悟”是指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积极思考,用心感悟。

在实践中,我们打造了“五大系统”推行“参悟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以学科渗透课程、主题教育课程、研学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系统,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选择能力和发展能力。其次是创建校内外实践浸润系统,培养核心能力。再次是建立所有教师全员参与、全程陪伴、全情投入的“三全育人”保障系统,实现因人施策。然后是丰富同伴共长互助系统,激活成长动能。最后是打造家校社协同共生系统,凝聚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努力。“参悟式”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激活学校每一个生命的内生动力,通过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的“三生融合”,促进学生成为“懂生命、会生活、善发展”的人,成为“悦己达人、知行合一、自主发展”的人。

张维纲:教育的本质是促进生命个体健康成长,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自主辅导能力的全面提升,是重中之重。我们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定义为“自主致远,奠基幸福”,引导高中生在探寻人生价值的致远发展历程中,培养自主导航、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三大能力。

学校建设了高中生“人生致远”自主辅导体系,以指导和提升学生自主能力,继而在教育教学中持续改进。该体系以“生涯自主导航”为先手,实现自身特点优势发挥和外界需求的匹配性建设;以“常态自主管理”为基础,实现个人行为规范和团队合群式的协同发展;以“项目自主推进”为驱动,真正在各类实践体验活动中提升自主辅导能力,最终达成学生的自主发展。

首先是立足培养学生生涯自主发展品质,引导学生促进“目标觉醒”,明晰“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增强“自主定向导航”提升功能。其次是立足“常态自主管理”,建立“个人—班级—年级—学校”四级攀登样式,引导学生促进自我辅导能力的实践提升,努力成为愿景中的自己。再次,利用“五式推进”项目驱动发展,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如专题研究式推进,开展“青春之舞”项目探究活动;专业融入式推进,引进校外心育专业机构资源,开展专题化自主辅导活动;朋辈互助式推进,广泛建立学生心理小组,设立学生心理委员,以朋辈自主心理辅导模式为载体,开展“心理互助发展共同体”建设;个性设计式推进,由学生全程自主策划,开展“心理健康文化节”“体育节”“文艺节”等校园节日活动;微课反哺式推进,自主创制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高中生“人生致远”自主辅导体系研究推动了高中学生自主辅导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整体化开展,为学生提供多元积极的自主辅导体验,优化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改进了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了学校整体育人水平提升,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内在主线。

张显国:我校以生命教育为抓手,从需求、理论、课程、课堂四个层面,构建起全方位的生命教育体系,以生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首先是以生命教育理论为基础,整体构建三维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具体分为“三层五类”。“三层”分别为基础核心课程、素养拓展课程和特需探究课程。“五类”分别为语言与文学、数学与科学、人文与社会、工程与技术、艺术与健康。在课程体系下,大力倡导生命意识教育、生命质量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让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相统一,达成学生自由生长之教育目的。

其次是运用生命教育的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变革,提出生命融创课堂,倡导生命、生活、生态、生动、生成的教学观。生命是教育的原点,课堂教学改革应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生命、课堂有活力,强调回归到学生本体、学习本质和学科本位上来。生活是教育的主题,课堂教学应结合学生生命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建构生活经验,有效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生态是教育的追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上,重点是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生动是教育的样态,就是堂堂精彩、个个多彩、人人出彩,真正让课堂欢呼声、质疑声和惊叹声自然流露。生成是教育的结果,课堂教学应引起学生的认知、素养、能力的系统变化和提升,从知识生成为生命经验,再生成为生命价值和精神,真正在课堂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唤醒灵魂。

每一门课程都是生命教育课程,每一堂课都包含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生命气息,通过营造多元、交叉、复合的生命教育场域,不断培养学生坚强的心理素质、坚毅的人生品格、坚定的成长信念,确保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生命学校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奇妙学校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