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2024-05-19 14:36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火炬数字化数字

文化积累

数字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邢云文

今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各领域广泛应用,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助力文化样式活态传承。我国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与古籍版本、日用不觉的文化民俗与典章礼仪,承载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记忆。这些宝贵文化遗产,充盈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塑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重要宝藏。也要看到,一些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产还需更好开发利用,一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只是静静地躺在展示柜中,距离从“保下来”到“活起来”仍有差距。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对这些文物古迹和历史遗产进行全息拟态处理,把实物形态转化为数字形态,从而让那些铭刻于青铜器、誊录于丝帛、书写于简牍、印刷于纸张上的文明,穿越厚重的历史,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近年来,我国实施一系列文物保护数字化工程,打造了文化传承发展的数字化样板。比如,敦煌研究院经过近30年的数字化保护探索与研究,形成一整套针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实现了对洞窟的数字化保护。截至目前,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敦煌石窟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示范”已经完成29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179个洞窟壁画图像处理、45身彩塑和7处大遗址的三维重建,形成了超过300TB可以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数字资源。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许多沉睡多年的歷史文物、濒临保护危机的珍贵遗产拥有了自己的数字形态,以全新的样式回到人们视野中。

助力文化基因代代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5G、IPv6、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发展,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水平快速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数字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改变、创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生态,生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数字文化。今天的中国,有超过10亿网民,数字空间提供的海量信息内容、丰富文化供给,不仅满足着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传承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遇见”新生成的数字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在数字空间发生着交汇融通。以数字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不仅体现在对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的技术赋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不同历史时空中的文化对话。我们要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精神特质、发展形态与新时代的数字文化融通起来,把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嵌入数字空间中,从而利用数字技术把中华文化基因注入数字生活,更好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多重价值,推出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文化产品,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技术增量和文化增量。

助力文化成果全球传播。历史上,由于交通、通信等交往手段限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比较有限。即使在电视、广播等媒介出现后,全球性跨文化交流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等情况,而互联网的出现则极大地改变了全球媒介生态格局。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是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数字技术创新取得长足发展,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坚强技术保障。要积极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用文化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来搭建传播平台、加强内容生产,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1月17日,有删节)

◆解读

政论文这种文章的文体特点比较鲜明,但由于这类文章本身的理论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门槛,所以考生在阅读时要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对文中的一些文化知识加以积累。在读这篇文章时,我们要对文化遗产、文化载体、文化传播等内容,以及数字技术赋能文化的新发现、新观点适当关注。考生只有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开阔视野,才能触类旁通,有所收获。

鉴赏创新

数字化正在改变非遗的传播方式

◎岳永逸

笔者曾在安徽祁门、岳西一带乡野寻访古旧戏台。地处山区,相邻的村子,口音也着实有异,不少本地人都不明所以。然而,散落在乡野的这些古旧戏台的文字、碑铭所记述的戏班、戏目、演员则将这些言语不通的村落连缀成一个整体。就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文字社会的生命力明显胜于无文字社会。到了近现代,没有留声机、录音机、录音笔这些工具,很难想象会有当下口述史的盛行。新工具的不断涌现,变革性地改变着人类的文化生态与艺术形式。

在“话匣子”(广播)来到中国之前,在北京老天桥和天津等地以露天撂地卖艺维持生计的相声,虽以语言表演为主,却有着更多体态动作。事实上,边唱太平歌词边白沙撒字“圆脸子”(招呼人),是当年相声艺人入门必练的基本功。因为露天撂地,要四围的观众都能看见,对口相声的两个艺人是面对面表演。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话匣子”的日渐盛行,口才好、声音好的相声艺人与“话匣子”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进而,因为“话匣子”的介入和影响,相声艺人的口齿清楚、声音个色益发重要。到改革开放前广播“一统天下”的那数十年,相声也从原本是“看”,转型为主要是“听”,以致白沙撒字这一演员基本功逐渐失传。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以及网络时代的来临,直至当下各种新媒体的盛行,相声又开始向表演回归。哪怕是隔着大小不一、形制迥异的屏幕,“看”至少不逊色于“听”。这使得纵然不再白沙撒字,相声演员的容貌、服饰、体态、表情甚至眼神再次具有了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显而易见,在相声的百年演进中,广播、电视、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传播方式,它们实实在在地参与了相声的制造与生产。以不同方式传播的相声,明显具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形态,培养了不同的受众,也造就着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与审美实践。

国学大家钱穆曾指出,经过文字的记述加工,《诗经》中的“国风”已经不是纯粹意义用方言传诵的“民歌”,写下来的“国风”因为文字这一载体而具有了更广的传播范围、受众和普遍性,与“雅”“颂”并无本质差别。以此观之,亦如相声,作为新的技术、载体,数字化不仅是当下非遗必然有的保存方式、传播手段,会助力非遗的保护、传播与传承,它同时还在生产着非遗,至少是使“实体”的非遗出现了“数字非遺”这种新形态。它们有着各自的受众、流布的场域。这些新形态,共同构成了今天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样态。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5日,有删节)

◆解读

借助数字化,非遗更能有效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传播,也成为一种切实有效的生活传承。我们在探究当代文化发展脉络时,要善于总结、积累文化新样态。

运用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数字技术,让每一个普通人,无论相隔多远,都能在数字世界成为亚运火炬手,并与现实世界同频点火,共襄盛举。自2023年6月15日杭州亚运会火种成功采集,线上火炬传递活动同步开启,这场数字世界的城市接力, A ,让全球人民的心跳动在同一频率。

2023年9月23日的开幕式上,由超过1亿数字火炬手汇聚而成的“数字火炬人”踏浪而来,点燃了主火炬塔。①数字点火仪式不仅缔造了亚运历史上的首次,②在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中也是首当其冲,③创造了“相聚一团火,世界共此时”这一经典时刻。④数字火炬人在闭幕式上再次踏浪而来,⑤他用双手比出了一个爱心的形状,⑥见证了亚运圣火缓缓熄灭后,⑦数字火炬人向所有人依依道别,⑧慢慢跑出“大莲花”体育场,⑨终于跑向夜空,⑩化为漫天繁星。

杭州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主火炬已经熄灭, B ,属于每个人心中的体育之火、运动之火将生生不息、绵延永存。未来,“数字火炬手”将提供了解当代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窗口”,成为数字时代亚运会永恒的文化遗产。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火炬数字化数字
接过火炬高举起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火炬照亮关爱路
我与《火炬》20年
《火炬》照我绘“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