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文
高考临近,但提到写作,不少考生依然感觉心里没底,常为写作担忧发愁。其实,写出的作文不符合高考要求的原因,归纳起来无非以下几个方面:要么是审题不透,不知如何下笔,或审题出现偏差,导致作文偏题、离题;要么立意不妥甚至错误,或做不到深刻、鲜明、集中、新颖,致使作文格调不高;要么选不出合适的事例、名言,或备好材料不会使用,不能将材料与论点、主旨有机联系,无法进行透彻的分析议论。实践反复证明,这些问题不是只靠多写多练就能完全解决的,考生需要转换解决问题的角度,从熟练掌握写作程序入手,从而收到于“山重水复”之中见“柳暗花明”之效。考生只要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各个击破,熟练掌握关键写作节点,不再出现上述错误或“卡顿”,那么一篇符合高考要求的作文还是比较容易写就的。
1.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必须“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性”。所谓“规定性”,就是指题目规定限制了作文必须写什么、怎么写。而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体。写作的第一关,就是对作文试题上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弄清题目要求,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做到立意准确、集中、不跑题。写作材料作文时,审题立意要从抓关键性词句入手。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准确把握材料中心。以下面这道作文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章太炎读了许多中医著作,自认为医术高明,喜好替人医病,可他的药方价格高且根本治不了病。朋友都知道他狂傲自大,便有意奉承:“用了你那妙方,神清气爽。”章太炎十分得意,确信自己已成为中医大师。一次,他自己生病,自开药方治疗,但不见好转,不得已只能找名医求治,仅服用了两剂中药便痊愈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医术并不高明,从此潜心于中医理论研究,注重实践、积累经验,撰写了《霍乱论》等重要著作,也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
请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名人事例类材料,基本不存在审题难度。章太炎读了许多中医著作,便自认为医术精湛,友人的奉承更让他的自信无限膨胀,以为中医大师的桂冠非他莫属。直到在给自己治病时遭遇失败,他才看清自己的医术很低,朋友的赞词也只是奉承,于是开始直面自己的问题,潜心研究,最终获得了真正的成功。材料蕴含的道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要正确认识自我。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有收获成功的可能。我们在立意时可以从应该怎样看待自己这个角度入手。如何看待自己绝不是小事一桩,很多时候事关个人学习、工作、生活和事业的成败。因此,在人生路上,我们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与事实相符的准确定位。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人才会进步,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2.据旨选材
材料是构成作文的基本内容,是表达主旨的重要支撑。材料的质量决定着作文的质量,高考作文尤其如此。考生如果能够在材料的运用上技高一筹,无疑是一大优势。高考作文要写得新颖别致,立意固然重要,选材用材同样重要。如果作文所用材料别出心裁,让阅卷者眼前一亮,定会获得高分。因此,考生在选材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严格审查,确保材料的真实性、针对性、新颖性、典型性。
就上面对作文题的分析与立意,考生可以围绕“成功始于正确认识自己”这一主旨(中心论点),选择楚汉相争这一历史事件中刘邦和项羽因能否正确认识自己而导致胜败不同结局的事例,也可以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家、中国航天等一系列事例来论证论点。
3.构思谋篇
考生写作时应认真勾画作文经纬,开头可以开宗明旨,可以创设情境,也可以展露才情。然后,把一个大的意旨切分成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的部分,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语段上要错落有致、长短相间,呈现出一种建筑美。如果是写议论文,考生需要明确总论点以及各个分论点,同时要选好论据。构思时,尽量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思路进行布局。
比如我们在构思上面这篇作文时,可以由章太炎给自己治病失败悟得真相后潜心研究终至获得成功说起,展开发散思维。开头要短要精,不拖泥带水,亮出观点后立即举实例进行论证。事例选用要注重事例的典型性、代表性、普遍性,要兼顾古今中外,重点则要放在例后的议论分析上。然后,进一步深入联系现实生活,感悟材料具有的现实意义,提出我们应当怎样做。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4.列出提纲
考生要围绕确定的立意、主旨或中心论点,在据旨选材、构思谋篇的同时,将思维内容及時用文字“固定”在草稿纸上,略加整理后就是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写作提纲。接下来,就可以按照提纲对写作内容的提示,顺畅地完成考场作文的写作。
针对上面这篇作文,我们可以拟定下面这样的提纲:
写作提纲
虽然所列提纲极为概括,但是具体内容写什么、怎样写,都做了界定。由此可知,列出一个实用有效的提纲,对顺畅写出考场作文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