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雁新,吴晓娴
(宣威市土肥工作站,云南 宣威 655400)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全省旱粮主产区、农业及生猪调出大市。土地面积6 070 km2,其中耕地面积18.47万hm2,占土地面积的30.43%。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17.33万hm2,产粮8.3亿kg。全市粮食产量的稳步提升得益于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近年来,宣威市积极响应政府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以多个项目实施为依托,转变农民施肥方式,调整施肥结构,促进配方肥推广,种植绿肥,休耕轮作,倡导种养结合、增施有机肥、促进粪肥还田、提升耕地有机质等多种措施促进全市耕地质量稳步提升。
按照《耕地质量等级》中关于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区域范围的规定,宣威市划入全国九区之西南区,分属川滇高原山地林农牧区。据近年宣威市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告显示,2022年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27级,较2019年5.51级提升0.24等级。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级的高等级耕地面积为3.41万hm2,占全市评价耕地总面积的18.59%;评价为四至六等级的中等耕地面积为9.93万hm2,占比为54.13%;评价为七至十等级的低等级耕地面积为5.01万hm2,占比为27.29%。虽然全市耕地质量等级在逐年提升,但高等级耕地占比少,半数以上为中等级耕地,耕地质量提升空间仍然很大。据宣威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相关研究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耕地土壤养分中碱解氮较高的达58.9%,有效磷较高的达33.4%,速效钾较高的达39.8%,27%的耕地pH值为4.5~5.5,酸性土壤面积占比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科学施肥是进行土壤肥力保护的重要措施。广大农户是直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其科学施肥意识的高低与践行度直接决定土壤肥力保护的效果。但因农业生产经济收入低,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务农的多为识字不多的老人与妇女。尽管政府尽力进行科学施肥及耕地质量保护技术的宣传、指导,但农户接受力不高,执行力不足。一方面是农户对农业科技知识认知不足、理解有限、科技意识薄弱;另一方面是因为农业种植效益低下,农民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农业生产上,往往粗放种植,减少成本和时间投入,不重视科学合理施肥,对土壤保护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以前宣威市饲养家禽的人比较多,且都会对自家的畜禽粪污进行充分堆沤处理,然后还田利用,对耕地质量形成了很好地保护。但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畜禽散养户逐渐减少,据统计,2021年散养户21.8万户,较10年前下降10%,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场产生大量的畜禽粪污,按照宣威市2023年年末主要畜禽存栏量推算粪污产生量,一是生猪约205.45万头,预计产生粪污216.69万t。二是肉牛22.32万头,预计产生粪污244.39万t。三是家禽230.52万羽,预计产生粪污5.81万t。综上所述,预计2023年宣威市主要畜禽粪污产生量至少为466.89万t。很多规模化养殖场并没有进行种植业经营,而养殖场内产生的大量畜禽粪污处理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技术,且处理费用相对较高。种养脱节致使可循环利用粪肥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应用,造成浪费,或是经过简单处理后就投入使用,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土壤。
全市现有土地流转面积约5.27万hm2,其中成规模化流转的面积约2.33万hm2。流转的土地大多用于生产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花卉、中药材等。大多数种植户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更好的经济利益、付出更少的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喜欢施用用量少、见效快的高浓度复合肥,而忽略短期增产效果虽然不明显,但肥效长,能对耕地形成保护的有机肥。重视氮肥、磷肥,而轻视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偏施氮肥且有机肥用量不足,施肥比例不合理,对土壤缺乏长期规划保护利用,造成大量元素在耕层富集,引起土壤酸化、板结、通透性差,致使有机质和耕地质量下降,给宣威市今后的农业生产提质发展留下隐患。
由于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肥效发挥时间较长,短时间见不到明显增产效果,导致种植户使用积极性不高、用量不足。宣威市山地面积广,耕地地面坡度大,农户运输有机肥难度大,过去主要依靠牛拉、马驮、人背等方式运肥入地,施用有机肥需要较强的劳动力和运输工具作支撑,而近些年在家务农的多为老人或妇女,经济和体力的限制让有机肥大范围施用难度增加,导致施用量不足。
加大对农户科学施肥的宣传指导力度,依靠群众力量,充分调动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保护耕地质量的队伍中来。推广“控氮、稳磷、补钾”的施肥原则,因地制宜推广不同的施肥技术。根据农作物的目标产量和土壤养分测定值,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积极宣传科学施肥技术,使土壤养分平衡供应,避免盲目施肥,减少浪费,减轻过量施肥对环境的污染。推广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技术,在肥效上达到优势互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钝化土壤重金属,培肥地力。推广适宜山区的玉米小型农具定量测深追肥技术,改变氮肥表施的突出现象,减少氮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污染。对pH值小于5.5的酸性土壤推广使用酸性土壤调理剂,主要有施用碳酸钙和有机肥等,以降低土壤中铝、锰对作物的危害,使有效养分得以提高。
宣威市自2021年开始实施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工作,有力推动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水平,在全市累计完成1.4万hm2粪肥还田任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改善土壤肥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手段。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应该以近年实施的绿色种养循环项目为契机,加大项目资金、技术投入,不断强化第三方粪肥还田专业服务主体的培养,为持久可行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有力保证。针对大规模畜禽粪污标准化处理成本高、养殖户处理不彻底等问题,以政府出资购买的方式承担一部分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的成本。在全市粪污集中处理模式覆盖区域,配套建设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重点在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等主要经济作物上推广“畜禽粪便堆沤腐熟还田”“畜禽粪污沼气发酵沼渣、沼液还田”等粪肥还田模式。调动各种植主体使用粪肥的积极性,提高各养殖主体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主动性,形成有效衔接、相互匹配的种植养殖业发展格局,达到种养循环发展的目的。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和有机肥代替化肥行动,促进农用地综合养分平衡。
针对土地流转利用与土地肥力保护形成的冲突问题,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农户应该协调好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增加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建议每亩施用300~500 kg商品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促进用地与养地结合,既能使农产品提质增效,又能使耕地质量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加大轮作休耕实施面积,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达到土壤肥力保护的目的。提升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的责任意识,让其成为耕地质量保护践行者和引领者。
加大宣威市境内绿肥种植面积,提倡绿肥就近就地深翻还田,既能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又能提升土地肥力,有效解决有机肥施用量不足的问题。同时,针对有机肥运输难度大、施用困难的问题,建议在农田建设项目中合理布局路网,建设配套设施,既要保障主干道的通畅,又要加大农耕路的建设,方便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顺畅运输有机肥等生产物料,确保有机肥及时入地,保障农作物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