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番茄斑潜蝇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2024-05-18 11:44张天海张乐乐何沂锴范慧渊屈秋茹吕泓豫乔利
农业与技术 2024年9期
关键词:斑潜蝇成虫幼虫

张天海 张乐乐 何沂锴 范慧渊 屈秋茹 吕泓豫 乔利

(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目前记载的斑潜蝇属(Liriomyza)昆虫有10余种,其中最常见的有番茄斑潜蝇Liriomyza bryoniae(Kaltenbach)、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和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Blanchard)[1]。斑潜蝇的寄主较为广泛,主要危害番茄、黄瓜、西瓜、大豆、茄子、辣椒、菜豆等22个科110多种植物。

番茄斑潜蝇,别名瓜斑潜蝇,属双翅目(Diptera)潜蝇科(Agromyzidae),主要寄主有茄科、豆科、十字花科、葫芦科、伞形科等36科植物[2-5]。大棚番茄中的主要害虫有斑潜蝇,其发生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掌握其形态特征、危害特点与防治方法,可针对性地开展防治,有效降低其危害。本文以当地的优势大棚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并展开讨论大棚番茄综合防控技术,以期对大棚番茄的监测预警和有效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1 形态特征识别

番茄斑潜蝇的形态特征具体见表1。该虫以雌成虫通过刺伤植物叶片进行取食和产卵,取食和产卵的位置主要以叶片正面为主,幼虫昼夜均可取食,以白天为主。番茄2~7叶时受害最重,其危害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严重时会导致落叶直至枯死,进而降低番茄产量和品质[6]。番茄斑潜蝇幼虫孵化后于潜道内取食叶肉,叶面上呈弯弯曲曲的虫道,虫道常折叠在一起,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虫道逐渐变粗,加长,严重时叶片上虫道密布,使叶片发黄、枯焦或脱落,见图1[2,7,8]。幼虫老熟后,会将叶片表皮咬破,在土壤表层或叶片外进行化蛹,有少部分会在叶正面或者土表进行化蛹。

图1 番茄斑潜蝇幼虫及危害状

图2 番茄斑潜蝇雌雄成虫

表1 番茄斑潜蝇各虫态形态特征

成虫羽化时间主要集中在7:00—14:00,羽化的高峰期在上午。成虫羽化完成后,当日就会进行交配。随着气温的升高,羽化后的雌雄虫进行交配的时间就会越早,同时,雌雄成虫均可以进行多次交配,平均每头雌虫的产卵量约为183粒。适宜番茄斑潜蝇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5~27℃[5]。26.5℃下,雌虫羽化后的产卵前期最短,每日平均产卵量和总产卵量均为最高水平,每只雌虫大约可产519粒卵,最高可以产卵达到780粒。15℃条件下,一般成虫寿命为10~14d,卵期达13d左右,幼虫期在9d左右,蛹期约为20d;30℃时,成虫寿命仅有5d,卵期4d,幼虫期约5d,蛹期9d左右[5]。雨水少时适宜其发生[1]。大棚内温度较外面大气温度高,导致其发生时间长,数量大,危害重。

2 危害程度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当地大棚内番茄斑潜蝇的危害程度,对当地主栽品种开展危害情况调查,危害等级调查方法参考常亚文等[10]。从各个调查点采集寄主的上部、中部、下部位置随机选择10张叶片,及时测量其潜道长度。计算其危害程度时,根据单位叶面积(cm2)的潜道面积分成4级:1级<0.1,0.1≤2级<0.5,0.5≤3级<1,4级>1。经测量得知,斑潜蝇在当地大棚的危害潜道长度约0.3~15mm。斑潜蝇在不同番茄品种上的危害程度与虫叶率如表2、表3所示。

表2 不同番茄品种上斑潜蝇危害程度比较

表3 番茄不同部位的虫叶率比较

由表2可知,“牧心番”上斑潜蝇发生数量较“吉野1号”多,“冰糖心草莓番茄”上没有发现斑潜蝇的潜道,表明斑潜蝇对不同品种的番茄具有一定选择性。由于不同品种的番茄口感有所不同,菜农种植时可综合考虑经济收入与损失间的综合因素,合理选择番茄品种。从调查部位看,番茄上部嫩叶部分危害较重,其次为中部,下部老叶危害相对较轻。防治时可以嫩叶为主,而且把握防治时期,尽早开展防治措施。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番茄品种的虫叶率存在差异,3个常规品种中,以“牧心番”的虫叶率最高,其次为“吉野1号”,“冰糖心草莓番茄”的虫叶率为0。从危害部位的数量来看,“牧心番”的中部虫叶率相对较高,“吉野1号”上部的虫叶率相对较高。斑潜蝇趋向于选择嫩叶进行危害,防治上应根据此特点尽早进行。

3 防治技术

大棚番茄斑潜蝇世代重叠严重,靠单一的防治方法效果欠佳,防治上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生产中主要实行以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11,12]。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3.1 农业防治

3.1.1 培育无虫苗

移栽番茄苗前,清理大棚内的上茬番茄植株,及时将枯枝、杂草和虫害植株残体清出大棚,棚内不能残留上茬作物。进行土壤消毒,破坏适宜斑潜蝇生存的寄主。

3.1.2 深翻土壤

番茄斑潜蝇的蛹位于土壤表面,幼苗移栽前通过深翻消灭蛹,深翻15~20cm即可显著减少蛹的孵化。

3.1.3 选用抗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抗虫品种,如“牧心番”;适当加大行间距,增加田间通透性,减少害虫滋生的环境;适量施用氮肥,重施磷、钾肥等,防治植株旺长,可减轻危害。

3.1.4 合理轮作

选择斑潜蝇不喜食的寄主与番茄轮作种植,改变大棚内作物布局,从而减少大棚内斑潜蝇的虫源数量[13]。

3.2 物理防治

3.2.1 低温冷冻

冬季气温较低时,幼苗移栽前将大棚四周敞开,使大棚内环境置于低温中7~10d,冻死土壤中越冬的虫源。

3.2.2 高温焖棚

选择在夏季高温,作物换茬之际,上茬作物的残株清理之前,大棚高温密闭7~10d,进行残株清除,可彻底将虫源杀死,防止虫源散落到露地,减少其扩散。

3.2.3 诱杀成虫

成虫飞行能力较弱,飞行距离多数在数米和数十米,对橙黄色和光有趋性,此特性可用于诱集成虫,可于大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悬挂高度一般在番茄苗上方15~20cm为宜。根据发生数量定期更换黄板,保持其粘性,可悬挂20cm×30cm的黄板(30~35)块·667m-2[14]。也可以于番茄斑潜蝇发生的始盛期放置灭蝇纸进行诱杀,设置诱杀点(15~20)个·667m-2,每点放置1张,3~4d后需更换灭蝇纸[2]。

3.3 生物防治

3.3.1 释放天敌

据调查,田间幼虫被寄生率常达60%以上,在大棚中释放对斑潜蝇寄生率相对较高的天敌害虫,如姬小蜂(Diglyphus spp.)、潜蝇茧蜂(Opius spp.)、反颚茧蜂(Dacnusin spp.)等。也可于幼虫末期和蛹期释放捕食性天敌瓢虫、草蛉和小花蝽等进行种群数量的控制,此外保护天敌,可有效减少药剂的使用[5]。

3.3.2 生物农药

利用1%苦参碱、烟碱水及阿维菌素和浏阳霉素2400~3000倍液、200倍液2000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等均可有效防治番茄斑潜蝇[5,6]。

3.3.3 施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生长调节剂可以起到干扰斑潜蝇成虫生殖、卵孵化、幼虫脱皮和化蛹等相关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使用5%抑太保2000倍液或者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处理,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4 化学防治

大棚内番茄斑潜蝇发生时,可根据需要开展化学防治。施药时期应掌握在幼虫初侵害期,即1~2龄幼虫期,叶片被害率达5%~8%时,统计番茄斑潜蝇百叶有虫道80条左右时可进行喷雾防治。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控[15],发生高峰期隔5~7d 1次,连续防治2~3次,减少虫口数量,压低虫口密度[16]。常用的药剂有20%斑潜净微乳剂、48%毒死蜱乳油、2.5%天王星乳油和10%高效灭百可乳油等。防治成虫的时间应安排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幼虫的施药时间在8:00—11:00,均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注意药剂要轮换交替使用,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番茄味道鲜美,市场需求较大,也能为农民创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大棚番茄害虫的防治方法是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采用科学防治,绿色防控,可以实现大棚番茄优质高产,为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发展带来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斑潜蝇成虫幼虫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不同诱捕装置对美洲斑潜蝇诱捕效果比较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天牛,就在树上趴着
飞舞吧,凤蝶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温室菜豆生产中斑潜蝇的综合防治
美洲斑潜蝇识别与防治口诀
白带锯蛱蝶幼虫和蛹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玉米象成虫对β-细辛醚中毒的行为反应及杀虫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