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S理论的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05-18 09:36任贺宇何龙何潇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8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新媒体

任贺宇 何龙 何潇蓉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新媒体一方面提供大学生必要的生活、学习、娱乐信息,另一方面良莠不齐的大量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保证青少年由学校向社会平稳过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考虑影响思政工作展开的诸多要素,选用复杂适应性理论对该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对相关概念的分析解读,将复杂适应性理论合理应用在高校思政教育,分析新媒体对于建筑类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根据复杂适应性系统内在机理和新媒体时代特点,提供科学建议,旨在为建筑类高校思政教育这一复杂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路径,完善综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CAS理论;新媒体;思想政治;高校教育

中圖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08-0068-04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现阶段,我国建筑类高校一方面由于学生基础与兴趣差异,通常对于技术及专业知识投入更大的精力,相对于文科类高校更难实现课程思政[1];另一方面在学生培养方面普遍重视专业技术教育和科研水平的培养,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过程中,仍然是传统的单向知识点灌输模式,没有考虑到主体差异性。而这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部分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不高,意识形态存在偏差,特别是培养出来的工程类人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社会伦理责任与职业责任的缺失。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其出现加剧了这一现象,作为接触此类新兴事物最直接、最频繁的社会群体,大量信息的汇入对思想逻辑框架还未完全建立的高校在校生来说,思维模式与认知方式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的思政工作环境愈发复杂[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这就要求高校利用新媒体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抓住新媒体给思政教育带来的深化内涵、丰富形式的机遇。

1  相关基本概念

1.1  新媒体的内涵及特点

通过前期对相关文献书籍的阅读梳理,整理多位专家观点,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新媒体概念还未达成共识,大部分学者认为新媒体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概念[4]。广义上的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信息输送渠道,将目标信息从输入端向电视、电脑、手机为主要的终端输出,为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言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的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的总称。目前常用的新媒体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微信、微博、QQ、抖音等为代表的众多的个人用户平台和以网络电视、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公共平台。

随着新型数字化进一步发展,新媒体也将脱离社会生活转变为旧媒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9.86亿,网民平均每周上网26.2小时,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9.3%,应用最广泛的APP是微信和QQ,这一系列数据都表明现阶段在建筑类高校中运用新媒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扎实的基础。

新媒体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开放性。网络环境中的个体既是接收者,也是传播者,一方面丰富了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导致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增大了监管难度。2)个性化。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加注重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对于传播者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知识及能力,定向选择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用户自身需求。对于接收者而言,自身需求可以得到全社会资源的支撑,充分实现自身需要。3)即时性。新媒体告别传统传播模式受到的时空限制,通过虚拟角色与虚拟平台的创建,接收者与传播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即时互动。

1.2  复杂适应性理论基本概念

复杂适应系统(CAS)起源于20世纪末,系统地梳理主体与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对于很多社会复杂问题的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国内外学者的深层次研究,认为该理论核心概念为适应性主体[5],通过系统内主体与环境的有效互动,实现自身的学习与积累过程,并按照环境特征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达到适应环境、更好生存的目的,复杂环境变化的前提就是主体适应性。Holland教授经过研究,提出聚集、非线性、流、多样性、标识、内部模型、积木块七个复杂适应系统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其中前四个归类为主体自身的某种属性,在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挥作用;后三个归类为主体在内部环境中或与外部环境交流时的作用机制,影响系统的发展方向[6-7]。

2  建筑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随着新工科的发展和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现场工程师”等目标在建筑类高校提出,越来越多的建筑类高校更加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学术研究的培养,将科研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作为学生培养的主要发展方向。尤其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着重强调实验成果和论文成果等,疏忽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同时,建筑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授课方式陈旧,大部分仍然采取大班授课,授课的内容更新不及时,仍是一味地单向灌输知识点,忽略了学生“研究性、探讨性”的学习特点,从而导致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使得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缺乏参与感。同时,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常常是通过强制的规定来要求学生参与一些固定化、程序化的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基本上是以教育会议为主,缺乏创新性,内容空泛,以说教为主,没有实践性活动。

当前阶段建筑类高校学生专职辅导员大多数是刚毕业或刚参加工作,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经验,所以无法充分把握住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复杂适应系统

的影响

3.1  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提供海量的数据、多元的文化、便捷的操作,加速了高校学生对于信息的搜集与筛选过程,学习的过程不再拘泥于课堂,学生接收信息不再受限于教师的知识范围、科研方向和教学习惯,学习方式从以往被动式接收转化为主动性选择,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在教学系统中主体地位提升。而建筑类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研发投资力度不足,高水平思政教师资源稀缺,对于平均每学年几千人的教学任务,阶梯教室教学在大部分学校成为常态,教师没有办法、没有精力在备课时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符合新媒体背景下学生的诉求,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改变。

3.2  教学内容单向性流动

建筑类高校的学生相对于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政治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教学过程中缺乏良性沟通,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往往作为被动接受方存在,流要素转换困难,学生主体输出信息不足以对环境产生影响。新媒体环境下,课堂不再是获取知识唯一渠道,一方面降低学习的门槛,另一方面弱化与课堂的联系,削弱了与教师的交流。未来结合新媒体的教育模式必然是主流方式,对于建筑类高校而言,如何建立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活性交流,是摆脱依靠作业的传统交流模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问题。

3.3  主体缺失标识性

环境对于主体的输入信息是系统内主体标识的重要依据,反映到思政教育体系中即为教师通过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获得主体反馈信息,通过标识机制了解学生大致水平分类,从而对教学方法及下一阶段教学内容侧重点进行调整,并循环过程以优化教学体系。新媒体介入带来的大量信息代替了主体间的交流行为,低水平的学生不需要通过交流获得所需知识,思政知识中的主观部分受限于课本与网络。没有思想交流与碰撞,课堂学习很难带来创新思想。而大量来源网络的所谓“优秀思想”没有真正反映主体状态,反馈信息的虚假也将导致教学体系改进方向的错误。

4  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4.1  明确学生地位,加强主体适应能力

高校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步,高校生还未踏足社会却已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学会适应不同环境、状况,拥有对信息的筛选辨析能力,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对于教学管理者来说,传统“填鸭式”教育已无法满足时代与学生的要求。在基于复杂适应性理论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是多样的主体,课堂的建立创造了安全积极的信息交流环境,激发主体自发聚集适应环境。教师需要以平等的姿态融入学生内部系统,利用新媒体、新思维、新方法更好地激发标识作用,了解学生系统思想的主要问题,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充分激发主体对于信息化环境的适应能力。

4.2  创新教育模式,刺激流元素转换

新媒体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及时等特点,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服务。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向学生传播积极健康的内容,建立主题新颖、议题时尚的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既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又能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传到网上,使流元素进一步活化,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信息输入模式,进一步增强系统内部运转,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落实。

4.3  保持冲突,构造非线性发展

根据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主体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是帮助成长的重要方面。通过不断改进系统营造拥有思想冲突的环境并通过引导不断解除冲突状态,使系统不断发展,使主体提升自我。因此,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主体发现各个要素差异性,再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讲授过程,借助自身适应性获得成长。教师不断让系统要素产生冲突,最终达到完善思政教育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新媒体的跨时空效应为交流提供良好的媒介,极大地增加交流效率,增强非线性发展。校方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合理把握好发展方向,避免过激思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团队需要加强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关注,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把握学生思想、心理上的转变,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学生需要转变“思政”无用观点,结合系统环境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身适应性。

4.4  搭建网络平台,开发新媒体信息源

高校在引入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依托新媒体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在平台中引入慕课、微课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同时,在这个平台中思政课教师还能上传课件和相关教学文件延伸教学空间,通过平台构建线上讨论区,方便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各学生之间开展对热点问题的交流和探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兴趣。这个平台还改变了以往的课堂考核制度,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点名、考核等,能提高考核效率,进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由单方面知识点灌输转向双边互动甚至是多边互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此外,建筑类高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围绕建筑类相关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校风校史、科学研究精神等主题,开发一批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爱的新媒体信息源。营造一个充满建筑类高校自身特点,具有建筑类高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健康、積极向上的学生育人环境。高校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将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嵌入其中,增加学生接触思政内容的概率,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能力。

4.5  完善新媒体监管体系,加强网络环境治理

新媒体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舆论失真、信息不实甚至是消极负面的信息等问题,这些消极、负面的信息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思想的传播。因此,必须完善制度建设和道德自律相结合的新媒体管理监督体系,不断净化新媒体环境,加网络环境治理,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完善新媒体监管体系,加强网络环境治理。首先,高校要加强全方位的网络监管力度,对传播入校园内的消极、负面的信息进行甄别和过滤,消除这些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便主流思想的传播。其次,加强新媒体监管体系可以及时处理掉影响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低俗网络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最后,加强对学生的舆论引导,加强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通过日常引导和专题讲座等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構建,已经成为他们正常生活、学习、娱乐不可或缺的部分,构建完备的新媒体影响理论框架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解析新媒体作用机制,是高校利用新媒体改进教学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有利于高校真正落实“立德树人”中心任务。

6  参考文献

[1] 梁春晴,张峻玮.“新工科”时代建筑类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索和实践[J].高教学刊,2021(5):185-188.

[2] 陈艳,查圣祥.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1):69-72.

[3] 哲宏. 着力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政工作队伍[N].科学导报,2020-12-11(B03).

[4] 毛朝勇.5G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各自特点以及融合趋势[J].新闻传播,2021(4):58-59.

[5] 章纪缘.基于CAS理论的传统村落演变与保护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6] Holland J H. Adap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s: An Introductory Analysis with Applications to Biology, Control,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1992.

[7] Holland J H. Complex Adaptive System[M].Boston: Winter,1992.

*项目来源: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CIPP模式的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码:2022JY119);河北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县域经济数字化水平评估及提升路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编号:2021QNJS10)。

作者简介:任贺宇,讲师;何龙,经济师;何潇蓉,通信作者,讲师。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新媒体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