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 突破瓶颈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4-05-18 13:05赵新宁
中国食品 2024年9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农业

赵新宁

“新质生产力”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它既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也包含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在部署各项工作时,都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怎样的特殊性?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如何推动加快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华南农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罗必良、水木数字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晓庆、湖南省浏阳市南川河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元田等专家和一线实践者展开了交流讨论。

问:新质生产力标志着生产力的质变与跃迁,是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探索与遵循,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样要遵循这个大逻辑。请问,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要遵循哪些普遍规律?

张合成: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遵循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三新一高”理论框架基础上,把握新质生产力质态的原创性要求:一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不是革命性的、跃升的,就不能定义为新质;二是要素创新性配置,传统的要素配置方法不能催生新质生产力;三是产业的转型升级。

具体到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要遵循这样的规律:一是质变的先导性,一定不是量变,而是以质变为判断标准;二是集成的系统性,也就是生产关系的系统性;三是创新的连续性,而不是偶尔的发现;四是产业的稳定性,没有稳定产生效益的产业尚不能构成新质生产力。

罗必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新质生产力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农业发展进程,农业产业也由原来物质短缺时代更多追求农产品的数量增长,转向多样化的功能性拓展与结构性转型升级。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核在于,以农业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等手段,提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农业要素优化组合而形成的全要素生产率,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加快推进农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问: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无论从历史的维度还是从现实实践的角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景都是十分广阔的。请问,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哪些特征?其目标定位是怎样的?

罗必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可以总结为:以高素质劳动力为主体特征,以颠覆性创新为技术特征,以多要素渗透融合为配置特征,以农业边界突破与产业链条延伸为结构性特征,以数智化和绿色化转型为形态特征。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锚定几个基本目标:一是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幅增强,通过培育新型劳动力、更新劳动工具和拓展劳动力对象,着力夯实农业保障农产品供给的重要功能。二是生产领域的大幅拓展,利用新技术开发更广阔的国土资源,生产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为保障食物安全而突破农业的可能性边界。三是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通过技术创新着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激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潜力。四是生产韧性的大幅提高,以绿色高效要素确保资源环境的绿色可持续,以智能科技应对气候与灾害冲击,以先进种业科技应对生物安全。五是生产收益的大幅增效,利用新技术,创新新模式,发展新业态,深度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与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张合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有“三高”特征:一是高科技特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按照我国的国情农情建立完整有效的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推广三大体系,汇聚科教兴农的强大合力,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二是高效能特征。突出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表现,培育壮大种、肥、药、饲、疫等生物生产,农机、表型、监测、传感器等智慧装备,生态产业化与废弃物资源化为主体的绿色低碳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三是高质量特征。表現为高品质、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环保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土地改良、垂直空间、戈壁农业、海洋牧场等要素资源拓展,提升改造种植、畜牧、水产、林业,解决小农户、小田块、小农资、小企业适应性问题,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处理好国家食物安全、耕地压力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技术创新、效率改善与产业链韧性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生产力发展与小农发展的关系。

问:新质生产力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加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了重要指引。请问,在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怎样的特殊性?

张合成:在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看到特殊规律性:一是农业领域的长周期性与技术变革的革命性的关系。二是农业的低效益与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要素的单向流动导致市场配置有难度。三是农业多重风险导致的不稳定性。四是农业的传统属性与培育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难度。新质生产力既面向新兴产业,又要布局未来产业,而农业传统产业的性质决定着这两方面都有难度,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五是国情农情特点和高素质劳动主体的关系构建。在大国小农的国情下,小农户、小企业怎样创造出变革技术。虽然面临的困难有很多,但我们也要坚定信心,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已经催生了一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这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气所在。

罗必良:多种因素所构成的基本国情与农情,决定了我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特殊性。人口总量大决定了农业的供给安全导向,资源约束紧决定了农业的绿色集约导向,地域空间广决定了农业的多功能导向,不确定性大决定了农业的韧性建设导向,小农户主体弱决定了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导向。因此,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处理好国家食物安全、耕地压力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大国土观、大农业观;必须处理好技术创新、效率改善与产业链韧性的关系,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拓展农业的生产边界与功能空间,以应对不确定性,确保风险最小化。尤其是要处理好生产力发展与小农发展的关系,既要提升颠覆性农业技术创新与小农的兼容性,也要提升农业要素创新性配置与小农的兼容性,在有效组织小农的基础上,强化迂回性投资与社会化服务,将小农融入新质生产力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

王晓庆:新质生产力发生变革的核心是新技术、新的人口结构和新消费场景带来的产业升级模式。比如,目前的基因研究、装备制造、自动化管控、数字模型等新变化已进入到大众可以消费的阶段,而消费者对更健康、更安全食品的需求,也会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农业新质生产力应该具备技术程度更高、人力更少、劳动效率更高、从业者收入更高、农产品性价比更高、整体产业链更加绿色低碳、损耗更少等特征。

问: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当前在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哪些短板和瓶颈?

王晓庆:我们在与科研院所合作的过程中显露了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做基础研究,而科研院所更多在做企业应用,出现了角色错位,发挥不了各自的最大优势。另外,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时,往往需要先立项、再打款才能启动项目,对企业来说负担很重。企业的具体研究项目都具有特定作用,比如农业灌溉领域管道的研究与应用,管道外部是白色的,内部是黑色的,这样不容易在太阳光照射下升温,内部不容易出绿苔。我们希望在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在大环境下坚守初心和本位,把每一项细节工作做好。

甘元田:以我们农业合作社为例,现有社员33756户,年出栏生猪3000万头以上,以合作社为组织平台,构建生猪养殖、经营、管理、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以前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现在慢慢向“消费者+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社模式转变。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如果把一个县作为一个单位,就存在一些瓶颈:一是政产学研银企没能很好地联合,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消费方面也没能融合发展,达不到共赢共富的效果。二是一些企业的大局意识、区域品牌意识还不够,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平台+新质生产力”赋能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消费者,实现共创共建共享,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张合成: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这些短板:一是科技进步主体不够稳定。一些经营主体与市场主体的地位尚未明确,科研单位分类纷繁复杂,一种分类一套制度,制度与制度之间存在差异和壁垒。二是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农业科技具有季节性、公共性、基础性、长期性等特征,农业科学研究也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尊重农业科技人员的劳动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三是农业要素投入强度不够,农业科技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资本、地方、企业科技投入水平较低。

问: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注意哪些问题?

罗必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以农业技术创新,特别是颠覆性创新为核心线索的战略部署与政策支持。一要加强关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二要完善农业科技管理机制;三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四要加强农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实践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农业企业家队伍建设;五要加强农业科技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没有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科技进步会大打折扣。

张合成: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出现一些倾向性问题。一是新瓶装旧酒,也就是贴标签,认为在新质生产力里面加农业两个字就是农业新质生产力。二是新鞋老走路,新质生产力一定是一条崭新的道路,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崭新的,需要在理论界深化研究。三是两个轮子不同步,要找到造成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根源。创新是技术和改革双轮驱动,包括国家创新体系的设计,需要深入研究,认识到其堵点、难点、痛点究竟在哪里。四是看不见小农户和小企业。说到高素质劳动者,不能只看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人才力量和国家工匠,要知道,小农户和小企业是我们的主体,没有小农户和小企业,就没有科技进步的载体。

王晓庆:农业新质生产力除了劳动力、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我认为还应该再增加一个要素,也就是大自然。在农业领域增加自然要素,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由此构建出农业的生态价值计量,让农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价格更优、品质更好、收益更高。因为农业不是纯经济项目,农业考核标准包括品质、成本、产量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层面,单算经济效益是不全面的,因此要重视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价值。当下,各个地方都在推进农业的生态价值计量,包括农业碳汇的方法学开发以及交易等,以期最大程度地把生态价值考虑进来。

问: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重在统筹谋划,要把握科学的方式方法。对于推动农业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哪些建议?

张合成: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模式。按照这个思路,推动农业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要摆脱资源开发无序扩张和粗放型经济,优先推进技术革命性变革与应用。二要推进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实现人、地、资金、技术、网络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通。三要尽快研究解决生产关系的适应性问题,实现生产力诸要素组合方式的跃升,这种跃升不是一般性的渐进性推动,而是主要靠深化改革来推动。四要进一步深化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的认识,推动对小农户、小农资、小粮贩、小企业,以及对要素、资源、服务的优化配置再认识再创新。

罗必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走农业绿色高效发展之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确保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一是面向全球未来农业产业高地,实施“未来农业科技行动计划”,在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数字农业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世界级成果。二是面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农业新兴产业科技行动计划”,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优质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是面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态势,实施“农业数字化生产力行动计划”,重点部署现代数字种业发展工程、畜禽养殖管理智能化工程、智慧农机发展工程等。四是面向农业绿色发展战略布局,实施“绿色低碳农业发展科技行动计划”,重点部署山地农业、海洋农业、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等科技领域。五是面向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实施“新型农业劳动者与经营主体培育计划”,培育一批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创新创业群体。六是面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全面振兴科技行动计划”,并进一步延伸到营养健康、医学和公共卫生、生态文明、农业文化等新领域与新业态。

甘元田:建议完善农业领域的组织体系建设。因为农业领域的管理者、服务者不仅为老百姓提供生产资料、农产品价格行情的预警服务,还可以推动组织体系与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在产业的发展方向上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消费为中心,将生產链、产业链、生态链的模式推广到林牧副渔等更多领域。进一步来讲,还要引导农业领域的组织体系向数字经济平台发展,使其产生更多增值服务,调动更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问:当前,农业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初具雏形,并展示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请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实践进展。

甘元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只是生产产品、提升生产者的素质,还需要用科技赋能,在生产过程、管理、服务等多方面提质增效,这些都做到位以后才能产生品牌效应,形成大家共同认可的理念和组织平台。比如,合作社每月周一到周五通过平台发布信息,合作社与社员点对点分享;引导社员规避风险,采取适时补栏出栏等措施,看准行情合理利用价格差增加收入;多方面联系企业为社员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要求企业为社员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以及生物安全防控知识的培训。

王晓庆:举例来说,产业融合把工业技术注入到农业,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结合现代化的互联网和数字营销方式,形成新的经营模式。同时,我们要努力改进和完善农业碳汇的方式方法,包括碳核查、碳计量,形成全新的农业生产销售模式。比如,蔬菜最佳的生产温度是15℃-30℃,一旦能源成本大幅上涨,生产设施增温就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所以我们探索了其他路径,在发电厂、煤化工、钢铁厂、水泥厂和污水处理厂里建蔬菜工厂。(来源:《农民日报》)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农业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