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维
“饭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是许多“老烟枪”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着30多年烟龄的张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长期咳嗽、咳痰,却还是烟不离手。
50岁的王女士为家人做饭30多年了,每次做饭都会被油烟呛得一直咳嗽,有时,稍微快走几步就会感到胸闷、气喘……
生活中,你身边是否有亲朋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有以上症状,医生提醒,可能是患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进展性肺病。“慢”不代表该病的危险性小、程度轻,而是指疾病长期存在,需要终生管理。“阻”即气道发生阻塞,气流呼出受限,从而出现肺泡扩大、胸部过度膨胀。“肺”指这个疾病与肺相关,肺功能持续下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肺性脑病、肺癌等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与气道和(或)肺组织对烟草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气道阻塞一直存在,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患者在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喘不上来气”,症状逐渐加重,病情不断恶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是我国病死率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致死性慢性病。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达13.7%,经估算,我国有近1亿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吸烟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在未来40年将继续上升。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年均死亡人数达96万,每分钟就有约2.5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相比于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大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形成可以概括为自身因素与多种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遗传易感性,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哮喘不仅可以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时存在,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他少见的自身因素如肺先天发育不良、低体重指数等也是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原因。
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也是我国成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重要的病因,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柴草、煤炭等燃料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成分,这是不吸烟女性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原因。空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质、有害气体物质以及职业环境中的职业性粉尘(二氧化硅、煤尘、棉尘和蔗尘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可以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此外,病毒、细菌引发的呼吸道感染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和加剧的重要因素。
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三大临床症状。咳嗽、咳痰通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咳嗽以晨起和夜间阵咳为主,咳痰多为咳嗽的伴随症状,常于早晨起床时咳出白色黏液浆液样痰,有感染发生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期则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早期呼吸困难仅在劳作时出现,之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活动后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标志性症状”,也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
此外,随着慢阻肺病情的進展,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等一系列并发症,继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当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下肢(或全身)浮肿等症状。一些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急性加重的患者,由于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衰竭,可有明显紫绀,也可出现行为怪异、嗜睡甚至昏迷等肺性脑病(肺心脑综合征)的症状。当肺大疱破裂所致自发性气胸时,患者会表现为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
早发现、早诊断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用方法,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监测、预后及治疗反应评估中最常用的指标。2024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指出,40岁以上且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尤其是以下高危人群:
●吸烟或被动吸烟人群。
●日常存在环境污染或经常接触生物燃料的人群。
●目前或曾经有职业粉尘或化学物质等职业接触史。
●哮喘病史或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病史。
●家族中有亲属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
急性加重期通常是由受凉、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患者可有咳嗽、咳痰、胸闷、喘息等症状加重,甚至会出现咳大量黄黏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有上述表现,应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呼吸科医生的帮助,减轻本次急性加重的影响,预防急性加重的再次发生。
而稳定期是指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病情基本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自我管理对减轻当前症状、降低未来风险至关重要,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及早戒烟,清新呼吸
戒烟对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非常重要,无论什么时候戒烟都不算晚,还要避免接触电子烟、二手烟。如果戒烟有困难,可以到呼吸科戒烟门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同时应避免接触职业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空气污染指数高时,减少户外活动或佩戴口罩。
●加强防护,接种疫苗
季节更替或呼吸道病毒流行时期,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在冬季来临之前注射流感疫苗或肺炎疫苗,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适当运动,呼吸训练
身体锻炼可以从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开始。锻炼量以不出现气短为主,患者感觉稍累或者无呼吸困难为宜。进行有氧训练时指脉血氧饱和度应≥88%,若低于88%,应立即停止训练,并进行氧疗。
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等呼吸训练可以锻炼膈肌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延缓病情进展。呼吸训练前应全身放松,缩唇呼吸是指用鼻子缓慢吸气,心里默念:1、2,然后双唇合起至剩下一条隙缝,如吹口哨,通过双唇缓细地吐气,心里默念:1、2、3、4,将空气尽量呼出。腹式呼吸时,闭嘴用鼻深吸气,吸气时使膈肌下沉,吸至不能再吸气时稍屏气2~3秒,再将口唇缩拢成鱼口状,缓慢呼气,呼气时还可以用双手按压肋下或腹部,收缩腹肌,使气呼尽。练习频率为8~10次/分钟,持续3~5分钟,每日练习数次。
●家庭氧疗,改善通气
结合医生指导,选择适合的给氧方式,一般经鼻导管吸入,流量为1~2升/分钟,每天超过15小时,目标是维持患者安静状态下指脉氧达到90%以上。对于存在严重二氧化碳潴留或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庭无创呼吸机。
●规律用药,定期随访
根据医嘱规范吸入药物治疗。吸入药物副作用小、起效快、用量小、安全性高,可以长期使用。定期复查肺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要长期药物控制,可能出现反复住院的情况,患者需要调整好心态,做好长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存的准备。医患共同做好慢病管理,减轻症状,减缓肺功能的退化、减少急性加重和住院频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