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

2024-05-18 13:05江涌周洪宇
前线 2024年5期
关键词:独立自主总体国家安全观社会稳定

江涌 周洪宇

[摘要]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三者之间存在辩证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是贯穿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鲜明红线。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安全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社会理念相协调,使得统筹发展和安全有了稳定而又有活力的社会基础。以其为根本遵循,我国创新形成了在社会稳定基础上统筹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科学治理机制。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独立自主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5-0017-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专章中强调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是贯穿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鲜明红线,也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要求。发展核心是经济发展,而统筹发展和安全,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础因素即社会稳定。厘清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对于全面深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真正做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基础

社会稳定既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也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切身的利益,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内在要求。纵观世界历史,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纷纷消逝,只有中国屹立不倒;近代被侵略被殖民的大国,如奥斯曼帝国和印度等均走向分裂,唯有中国保持统一。何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毛泽东曾指出:“中国统一,为河与外族进攻二事。分裂则二事皆不能办。”1在漫长的治水与御敌的过程中,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基础,上下分明、皇帝独尊的集权政治体系,维护统治、崇尚伦理道德的儒家文化思想,选拔人才、缓解阶级矛盾的科举制度等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彼此强化,形成了与小农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稳定社会系统。虽然,经历无数次外忧、内患与灾变,数十次王朝更替,但是古代中国社会表现出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社会的整体结构和运行逻辑保持较好的延续性、稳定性以及强大持久的韧性。在稳定的社会基础上,古代中国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创造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凡事有利必有弊。小农经济基础导致边际收益递减的内卷、集权政治体系导致官僚主义的盛行、独尊儒术禁锢民众的思想、科举制度限制人才的创新、严密社会结构(如编户齐民等)限制社会的横向流动,这些弊端使古代中国社会逐渐失去应有的活力。进入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腐朽,让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凶恶的帝国主义和腐朽的封建主义像太行王屋二山,压在中国人民头上,阻挡中国的发展。革命,只有革命,才能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终于,辛亥革命爆发了。“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1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中国原本的社会结构被打破,中国社会进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推进,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不断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开创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期稳定的良好局面。社会长期稳定为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安全有效维护主权是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的植根中华大地、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人民愿望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不仅在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根本政治前提的核心是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義、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通过“一化三改”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富起来、强起来创造了条件。先进生产关系的确立为生产力发展扫清了障碍,生产力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生产关系的进步。在生产力方面,独立自主地推进工业化,重工业优先、工农业并举、农轻重适当比例发展,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重要的工业国。在生产关系方面,独立自主地推进组织化、农村集体化、城市单位化,充分发挥集体主义的积极性,将全国人民组织起来,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助人为乐成为风尚,义务劳动成为普遍现象。

主权是一个国家最坚硬的外壳,没有独立完整的主权,一切都无从谈起,国家利益包括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便得不到有效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诞生了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独立自主保持高度警觉,当国际霸权或地区强权影响中国独立自主、威胁中国主权安全时,迅即进行坚决斗争。独立自主、主权安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基于此,中国大踏步地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也就是论述了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对于原子弹“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1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安全的刚性需要,在经济相当困难的时期,在“要裤子还是核子”的质疑声中,中国“勒紧裤腰带”,成功研制原子弹,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谱写了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相互促进的篇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国民经济每隔几年就上一个台阶。在世纪之交,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在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和谐社会构建、平安中国建设长足进步,举世瞩目。

经济发展内含利益格局改变的自然逻辑。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同时也将几百年间逐渐积累的社会矛盾、国际矛盾压缩在更为狭窄的时空中。矛盾叠加,风险复合,经济发展给社会稳定带来更多挑战。在市场机制下,贫富差距、阶层固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由此衍生出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整体秩序和稳定。向现代化转型而又实现市场经济的中国自然也不例外。一方面,改革发展中的矛盾不断积累,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发展在“量”上不断实现突破,但是在“质”上存在均等性、平衡性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国家以零和博弈思维对待中国的发展,大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给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进而给中国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增添诸多风险。因此,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影响是复杂的,整体应当是正相关的,但是存在阶段性与结构性差异。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根本遵循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为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安全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社会理念相协调,使得统筹发展和安全有了稳定而又有活力的社会基础。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安全思想,实现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的统一。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我们越是成功,敌对势力就越要打压我们,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仅仅依靠專业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专群结合”,走群众路线。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安全思想,把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个人安全有机统一,把组织人民、依靠人民落到实处,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发展动力与发展方向的统一。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以有效协调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部分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真正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给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指明清晰航向。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社会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一个系统只有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信息,才能保持系统的有序性和稳定性。社会是一个个系统,要使社会既保持稳定又具有活力,必须把握好动态平衡,防止社会矛盾激化,损害人民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必须察民情、知民需、解民忧、纾民困,妥善处理社会多元诉求,平衡好各方利益,积极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筑牢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之基。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我国形成了在社会稳定基础上统筹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科学治理机制。一是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强化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确保三者在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轨道上同频共振。二是高水平安全提供保障。通过制定并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维护国家各项利益不受损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高质量发展形成动力。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与此同时淘汰掉那些具有“社会负外部性”的发展模式,既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能避免经济快速发展对社会稳定产生的不良影响。四是社会稳定营造良好氛围。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利于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法治体系,营造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江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周洪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王焕宇

猜你喜欢
独立自主总体国家安全观社会稳定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怎样做到“少教多学”
浅论农村体育教学的发展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关系研究
由《金粉世家》看张恨水的性别观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倡导独立自主原则,提高初中英语学习成绩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浅析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传统文化底蕴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