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省
肃宁县农业农村局,河北沧州 062350
羊布氏杆菌病不仅会对羊的健康生长造成较大地威胁,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可能影响人的健康。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疾病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布病划分为二类动物疫病。羊布氏杆菌病有着较强的传染性,同时防控难度大,当前依然缺乏有效地治疗措施,其一旦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会对养殖业的发展造成极大打击。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防控与净化,以及疾病的研究工作,提高思想意识,科学防控。
布氏杆菌是羊布氏杆菌病的致病菌,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对于外界环境有着较强地适应能力。其在自然界环境中,能够长时间的存活,尤其是是干燥、寒冷的环境下,因此疾病容易在天气比较寒冷的季节高发。病原菌对于热环境相对较为敏感,60℃环境下30min即能够将其灭活。患病羊与带菌羊能够持续向环境中排放病原菌,导致羊患病,同时传播途径多样。其能够通过消化道、皮肤、黏膜、生殖道等多种途径传播疾病,吸血昆虫可能作为媒介进行疾病的传播。妊娠母羊在患病后,其会伴随着高发流产的情况,并且流产的胎儿、胎衣、阴道分泌物等均存在大量病原菌,其容易造成疾病传播。病死羊的脏器中会存在大量的病原菌,若是未能做好尸体的处理,可能导致疫病高发和传播。病菌可能在其各个器官组织中长时间存活。公羊患病后,其精液中会存在病原菌,与母羊交配后会传播布氏杆菌病。
疾病的潜伏期短则半个月,长则半年。母羊患病后,若是其处于妊娠阶段,会出现流产症状,且流产前伴随着食欲衰退、饮欲上升的症状,精神萎靡不振,阴道中有大量的分泌物,乳房肿胀。这是由于病菌会对羊的子宫造成侵害,导致流产率增加,后期即使分娩,大多产下死胎,同时伴随胎衣不下的症状。后期还极易继发子宫炎、卵巢囊肿等疾病,对其正常的发情、排卵造成威胁,严重时可能失去繁育能力。
公羊患病后症状比较明显,除了精神状况不佳,还表现为睾丸炎、睾丸肿胀,精液质量明显下降,后期正常的生育功能会受阻。
育肥羊与羔羊患病后,部分病例其症状不明显,但存在关节炎、黏液囊炎高发的情况,会影响羊正常的活动,严重时存在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的症状。患病羊会长期趴卧于地面,拒绝活动。
由于羊布氏杆菌病的出现会对养殖业造成极大地威胁,且当前依然缺乏有效的药物对其展开治疗,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重视做好防控,降低其发生概率。养殖过程中,不合理的引种工作极易导致羊布氏杆菌病高发,外来引进的羊极易携带疫病,导致疫病在养殖场内大范围传播。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预防,避免引种不科学可能导致的羊布氏杆菌病高发流行情况。养殖场内部应坚持自繁自养,若是需要对外引进羊种,还需对引种地羊布氏杆菌病发生情况做好调研,从正规途径购入羊种,同时规范地做好运输工作。注意运输过程中做好防疫工作,进行车辆的消毒,控制好运输密度。并且要做好羊种的隔离与检疫工作,对其展开多次布氏杆菌病检测,待检疫合格并且隔离一段时间无患病可能后,即可以对其展开混群饲养[1]。
养殖过程中管理粗放,出现养殖密度大、圈舍寒冷潮湿以及饲料不科学等问题的情况下,均容易对羊群的生长造成应激,导致羊布氏杆菌病的患病概率升高。因此,需要在养殖过程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避免外界各种应激因素可能对羊群生长造成威胁。
首先,应控制好养殖密度。养殖的过程中,应结合羊的年龄、体重、性别、体质等,将羊群分成不同的群体,避免不同羊群混养或是互相之间密切接触可能引起的互相感染情况。同时,不同羊群之间应该有明显的隔离区域,避免疾病出现后进行传染和扩散。
其次,要注意控制好圈舍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冬季羊布氏杆菌病高发的背景下,更应做好温度与湿度的控制。若是羊舍保温性能不佳,还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覆盖保暖塑料膜、设置加热器等方式,以获得良好地保温效果。在保温的同时,需要注意通风,避免环境过于封闭可能造成的空气中不良物质浓度增加,而产生的疫病高发情况。在保持好羊舍温度的同时,还应合理控制通风工作。圈舍中的垫料应及时地进行更换,其不仅能够防潮,还可以起到一定地保温防寒效果。
最后,要注意科学饲喂,促进羊群免疫力的提升。日常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为羊群提供干净、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能满足羊群生长对于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并且可以在羊群的饲料中掺入维生素、中草药、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其均有助于促进羊群免疫力的提升,推动养殖工作获得更好地发展。饲喂时还需定时、定量、定人展开,若是需要更换饲料,不宜突然更换,还需给羊群一个适应的阶段,循序渐进,逐渐更换,以免突然更换可能对羊群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养殖过程中,针对疑似患病羊,还应及时采取有效地隔离措施控制患病羊的活动范围,结合具体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症状等,做好疾病的初步诊断,同时可以应用血清学诊断等方式,做好进一步地诊断。养殖环境以及各种饲养用具需做好彻底地消毒,并且密切关注与疑似患病羊接触的其它羊只。若是与患病羊同群同圈饲养或是同饮水和同饲养的情况,但其未表现出症状,需要重点做好隔离。这是由于其可能处于潜伏期,后期可能出现各种症状,因此不宜忽视。
对于患病羊需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之下,进行疫区的封锁和扑杀等工作。必要时,可以对养殖场内其他羊只进行紧急接种,或是结合养殖情况,对其展开分散喂养或转移等工作。
病原菌对于各种消毒药物十分敏感,所以需要注意做好消毒清洁工作,科学开展防控,构建科学完善的消毒清洁制度,有序做好各项消毒清洁工作,消灭环境中潜在的病原菌。在冬春等比较寒冷的季节,羊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率比较高,更应合理地开展消毒清洁工作,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在消毒药物的选择上,应合理地应用各种消毒药物,控制好药物的配置密度,具体可选择3%漂白粉溶液、20%石灰乳、2%来苏尔、0.5%过氧乙酸消毒液等消毒药物,其消毒效果比较好。上述各种药物可多种同时使用或是交替使用,避免出现耐药的情况,获得理想的消毒效果。对于羊只的排泄物,应做好消毒处理工作,羊布氏杆菌病能够通过排泄物进行传播,养殖场内部可及时做好消毒处理,通过沼气池等专门的设备,降低疫病的传播概率。饲养管理人员需要将羊每天的生长情况做好观察及记录,规范展开消毒清洁工作。
通过科学规范地接种疫苗,对于防控羊布氏杆菌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养殖场应重视疫苗接种工作对于防控疫病的重要意义,结合自身养殖场羊布氏杆菌病的发生情况、发病史以及在自身养殖区的流行情况、危害等,制定科学完善地免疫接种制度,结合制度定期规范做好接种工作。例如,为预防妊娠母羊患病,可以在母羊配种前1~2个月提前接种疫苗,采取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接种,待接种后2~3周能够在羊的体内产生抗体,对母羊起到一定地保护作用。疫苗可接种M5型弱毒活疫苗,并注意在接种的前后1周时间,禁止服用抗生素等药物,以免影响免疫接种效果。养殖场内部可以制定免疫接种档案,提高免疫接种工作的科学性,以免出现重复接种、遗漏接种等情况。后期还需定期进行抗体水平检测,及时进行补免。
做好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应切实提高广大参与养殖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相关防疫部门应切实做好布氏杆菌病的宣传工作,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做好疫病的宣传工作,并加强培训,引导广大参与羊养殖工作的饲养管理人员提高思想意识,掌握一定的防疫技术,在羊布氏杆菌病疫情发生后,能够及时地发现并科学做好防控。基层防疫部门应加强监督和检查,掌握养殖区内各个养殖场布病防控工作开展的情况,联合各方力量,科学做好疫病的防控。另外,由于病死羊的尸体依然会持续的传播疫病,需要做好相关方面的宣传引导与监督工作,严厉打击病死羊尸体随意丢弃和售卖等行为。对于病死羊尸体,要做好科学地处理,应用无害化处理技术,避免疫病持续扩散[2]。
应用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技术形式,对养殖场中所有的羊群做好定期检疫,养殖场中所有羊群每年需展开2次检疫,一旦检出阳性病例,需及时淘汰,禁止与其它的健康羊群接触。种公羊需要及时做好检疫,对于阳性病例,应及时进行淘汰,留下健康公羊以种用。通过重复多次检疫,能够获得羊群净化的效果。养殖场日常还可以定期进行凝集反应或变态反应试验,对羊群生长情况做好监测,保证疫病出现后可以及时发现。尤其在羊配种前后,更需要重视科学地展开检疫,怀孕母羊做好隔离饲养,精细管理,降低养殖场的患病概率。发现疾病后,要及时上报给防疫部门寻求帮助。养殖过程中,养殖场中的羊应进行100%抽样检测,并且对整个养殖场展开彻底地消毒处理。针对疫情的发生以及处置情况,应及时与当地的动物防疫部门进行沟通交流,结合上级相关部门做出的指示,做好应急处置,在养殖场内科学划分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等,降低疫病可能对养殖工作造成的威胁。
防控羊布氏杆菌病需在养殖过程中科学检疫,并加强疫病的监测监管,这有助于在羊布氏杆菌病发生后,及时地发现异常,第一时间科学地展开防控。对于羊群生长状态展开密切地监测,做好妊娠母羊的护理工作。处于孕期的羊,其自身体质较弱,更容易患病,所以还需做好科学养护,密切关注其生长状态。羊只的食欲、饮欲以及精神状况、体温等均需要给予重视,一旦其存在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还需及时关注,做好进一步地隔离等工作,早发现、早隔离、早处理,及时做出反应,降低疫病可能对养殖工作造成的威胁[3]。
受羊布氏杆菌病治疗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在疾病出现后,必须要采取有效地净化处理措施,养殖工作进行时,应加强对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对养殖工作的进行情况做好分析,做好进一步的生物安全评估,完善等级评估模式,对养殖场内部疫病流行率做好进一步的预测,提前做好预防。可以在养殖场内部构建相对完善的布病管理体系,并采集各个羊只的生长信息,展开集中管理,制定科学的养殖场档案管理,这有助于对后期疫病整体的防控工作起到参考作用。现阶段,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任务,抓紧抓牢主体责任,强化重点场所的羊布氏杆菌病防控工作,要求各大养殖场、屠宰场严格做好出入场消毒记录,对于羊只调运的车辆展开重点检查,指导和督促广大防疫人员科学展开消毒清洁,采取多重防控方式,控制疫情传播,及时地切断疫病传播源。采取“检测-扑杀-监测-净化”的策略,扎实推进各大养殖场布氏杆菌病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4]。
对于阳性病例以及无治疗意义的羊只,可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之下,对其展开无害化处理。一般可选择深埋、焚烧等方式做好进一步的处理。深埋时需注意,病死羊的尸体最上层距离地面的距离应控制在2m以上,焚烧可选择密闭炉等设备。除了做好病死羊尸体的处理,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垫料、流产胎儿、胎盘等,均存在疫病传播的可能,均应对其展开无害化处理。
相关工作需要在专业防疫人员的指导之下展开,并注意加强防护,以免产生人感染的情况。各地区防疫监督部门除了加强技术的宣传以及思想意识的提升之外,应进一步地加大执法宣传力度,引导正确疫情舆论,指导和监督防疫人员做好无害化处理、疫情上报等工作,这对于羊布氏杆菌病的规范防控能够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羊布氏杆菌病高发的情况,则会对养殖业造成极大地打击。现阶段在羊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需要重视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工作,切实提高思想意识,掌握一定的防控技术。在养殖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控与净化效果,降低羊布氏杆菌病的发生概率及其可能对羊养殖业发展产生的制约,推动羊养殖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创造更高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