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夏日的午后,微风吹拂着柳树柔软的身腰,树下的长椅上,一老一小低头亲切地交谈着,此时的夕照韵味深长。我赶忙拿出手机,拍下这美丽的剪影——这位慈祥的老人,进入了我的镜头,也走进了我的心里。
他身穿淡蓝色衬衫,戴着休闲帽,拎着一只小书包,脸上带着微笑。只要他的身影出现在小县城的“八一”广场上,总能看到他的身边围绕着一些孩子,他就是梁叔。
梁叔名梁立伟,蒙古族人,退休后在开鲁街道育新社区关工委做未来小作家辅导教师。5年来,经他指导过的19所学校150多名孩子,分别在《中国少年报》等6家报刊发表了400余篇稿件。梁叔在社会上筹集资金,把孩子们发表的稿件编辑成册,出版了两本《未来小作家》作品集,免费赠送给发表作品的孩子。他用无私的爱,滋润着孩子们干渴的心田。
梁叔现在是我的忘年交,给了我父亲般的关爱和温暖。那年我遇到一个大坎,工作上的失意和生活上的窘迫,让我陷入极度低迷的状态,不知道接下来的路如何走。梁叔听说后,来到家里安慰我,给我讲他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每个人都是在坎坎坷坷中走过来的,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努力向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他不顾年迈体弱,暗中四处奔走求人,帮我渡过难关,走出困境。他还教我做一个乐观、阳光、向上的人,不管生活中遭遇了什么,都要勇敢地走出来,走到太阳底下,与不幸握手言和。梁叔带给我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慰藉,还有物质上的帮助。正是这种温暖的力量支撑着我走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让我变得坚强、自信了很多。
梁叔知道我喜欢文学,就把自己的写作体会告诉我,他说:“写作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更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只有文字可以留住它。当我们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点滴思考时,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充实和愉悦。想成为一个好的作家,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读者。”梁叔把有益的书籍、在报刊上剪下的充满哲理的文字,方便时亲自给我送过来,忙碌时他会发到我的微信里,让我认真地研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当我尝试拿起笔写出一些作品时,他和我一起讨论修改,再帮我投给报社。正是这种热心、耐心的引导,让我走上了写作之路,梦想得以绽放,为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平添了几分清欢与安然。
梁叔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总能解答我所有的问题,包括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工作的困惑、为人处世的茫然……这样的遇见,让我重新认识了人性之美。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这样美好和纯粹,没有任何的功利心,只是单纯地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
最美的遇见,也许只是一瞬间的交汇,但是它所带来的美好和温暖,却在我们的生命中绽放出无限的光芒。我希望自己也能像梁叔一样,成为别人生命中“最美的遇见”。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西米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