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宗宗,陈冰冰,余维微,陈志坚,曾耀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浙江 温州 325000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易反复发作,会引发食管黏膜溃烂、出血,甚至导致食管壁狭窄,严重影响患者饮食及健康[1-2]。临床多给予抑酸药、促胃动力药口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症状,但仍有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3]。中医将胃食管反流病归属于痞满、吐酸、反胃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肾有关,临床以肝胃郁热型多见。肝气郁结,疏泄失司,使肝郁化热,横逆犯胃,发而为病,治疗以疏肝泄热、和胃降逆为主。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之功效。本研究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结果报道如下。
1.1 诊断标准符合文献[3]中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存在反流、烧心典型症状;可伴有嗳气、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胸痛等非典型症状;经上消化道镜检查,并排除消化道梗阻。
1.2 辨证标准符合文献[4]中肝胃郁热证辨证标准。反酸,烧心,脘腹胀满,胃脘和胸骨后灼痛,易怒易饥,嗳气或反食,舌红苔黄,脉弦。
1.3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辨证标准;年龄18~75 岁;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5]≥12 分;近1 个月未接受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促动力药等药物治疗;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合并食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胃癌、结直肠癌、贲门失弛缓症等其他消化道疾病;对研究药物过敏或有过敏体质;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1.5 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6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2~73 岁,平均(52.68±10.43)岁;病程1~6 年,平均(3.62±1.02)年。对照组男27 例,女21 例;年龄29~75 岁,平均(51.19±12.08)岁;病程1~8 年,平均(3.75±1.14)年。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WTCM-KT-2021055)。
2.1 对照组接受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79)治疗,每次20 mg,饭前口服,每天1 次;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7)治疗,每次5 mg,每天3次,连续8周。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处方:栀子、陈皮、赤芍、川芎各10 g,柴胡9 g,黄芩、龙骨、牡蛎、香附、半夏、生甘草、枳壳各6 g,吴茱萸3 g。上述药物加水煎煮,每天1 剂,取药汁300 mL,早晚各服用1 次,连续治疗8周。
3.1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②中医证候积分。参照文献[4]评估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根据反酸、烧心、胃脘灼痛、胸骨后灼痛、脘腹胀满、嗳气的严重程度分别计0、1、2、3 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③RDQ 评分[5]。采用RDQ 量表对2 组治疗前后反酸、反食、胸痛、烧心等消化道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2 个维度进行评估,分别计0、1、2、3、4、5分,每个维度满分20分,量表总分为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评分之和,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④食管黏膜分级评分[6]。采用内镜检查评估2 组治疗前后食管黏膜分级,根据黏膜情况分别计0、1、2、3、4分,0分表示黏膜正常,4分表示食管黏膜破损严重。⑤食管动力学指标。采用食管动力学检查仪测定2组治疗前后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远端收缩积分。⑥睡眠质量。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评估2 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总分0~21 分,0 分表示睡眠质量非常好,21 分表示睡眠质量极差。⑦生活质量[8]。采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2 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总分100 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9]结合疗效指数拟定。治愈:反流、烧心等原有症状消失,食管运动功能正常,疗效指数≥95%;显效:反流、烧心等原有症状显著减轻,偶有症状但很快消失,食管运动功能显著改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70%≤疗效指数<95%;有效:反流、烧心等原有症状有所减轻,轻微影响日常生活,食管运动功能有所改善,30%≤疗效指数<70%;无效:反流、烧心等原有症状和食管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日常生活严重受影响。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75.00%(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RDQ 评分、食管黏膜分级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RDQ 评分、食管黏膜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RDQ 评分、食管黏膜分级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3 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RDQ评分、食管黏膜分级评分比较(± 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RDQ评分、食管黏膜分级评分比较(± s) 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食管黏膜分级评分2.76 ± 0.71 1.35 ± 0.41①②2.65 ± 0.68 1.64 ± 0.50①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8 48 48 48中医证候积分12.75 ± 2.46 6.25 ± 1.97①②12.54 ± 3.04 7.67 ± 2.27①RDQ评分22.19 ± 3.85 11.58 ± 3.19①②21.77 ± 4.26 14.92 ± 3.70①
4.4 2 组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指标比较见表3。治疗前,2 组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远端收缩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远端收缩积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指标比较(± s)
表3 2组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指标比较(± s)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1 mm Hg ≈ 0.133 kPa
远端收缩积分(mm Hg·s·cm)216.84 ± 43.28 348.61 ± 66.97①②213.90 ± 47.62 320.23 ± 59.44①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8 48 48 48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mm Hg)13.36 ± 3.41 15.87 ± 4.12①②12.90 ± 3.17 14.23 ± 3.68①
4.5 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SF-36评分比较见表4。治疗前,2 组PSQI 评分、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PSQI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SF-36 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组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SF-36评分比较(± s) 分
表4 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SF-36评分比较(± s) 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治疗组SF-36评分例数48 48 48 48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SQI评分16.37 ± 3.61 6.69 ± 1.94①②15.94 ± 3.48 8.11 ± 2.57①51.82 ± 8.36 78.49 ± 6.83①②50.49 ± 9.21 72.64 ± 8.58①对照组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慢性疾病,易反复发作,临床以控制症状、预防复发、提升生活质量为治疗主要目标。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以肝胃郁热型多见,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失司;久郁化热,横逆犯胃,使胃失和降,胃气挟火热上逆,发为反酸、呃逆病症,中医以疏肝泄热、和胃除痞、通腑降逆为治疗大法。本研究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方中柴胡疏肝清热,栀子清肝泻火、清热利湿,二者配伍,清肝中邪热,调畅气机,共为君药。陈皮健脾理气、化湿导滞,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黄芩清热燥湿、泻火除热,吴茱萸温中下气、降逆止呕,共为臣药;龙骨、牡蛎潜敛浮阳、镇静安神,香附、赤芍通调三焦、疏散郁火,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川芎行气破血、祛风止痛,共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全方联用,共奏疏肝泄热、和胃除痞、通腑降逆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DRQ 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可进一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加快患者恢复。
现代研究发现食管动力障碍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包括食管胃结合部屏障功能降低和食管蠕动减弱[9]。正常状态下,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高于胃内压以阻止胃内容物反流,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运动通常受损,反映在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降低[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远端收缩积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食管动力学,降低反流的发生。
长时间反流会灼伤食道黏膜,严重者会引发食管黏膜溃烂甚至出血,临床上常通过食管黏膜分级评估食管黏膜损伤情况来反映胃食管反流病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食管黏膜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能够有效减轻食管黏膜损伤。现代药理实验发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理作用,能够减轻胃肠黏膜损伤[11];柴胡有效成分可调节胃肠道收缩,促进胃肠运动,加速胃排空[12]。动物实验表明,枳壳对胃黏膜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胃黏膜充血和水肿,修复损伤的胃黏膜[13]。此外,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烧心、反酸、腹痛、胃胀症状严重困扰患者,部分患者还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不良情绪,容易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调节食管动力学指标,提升睡眠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