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着轮椅独自远行

2024-05-17 18:41:07许玮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4年4期
关键词:清平史铁生轮椅

许玮

那是个雨夜,故乡的雨夜。十四岁的我,第一次走进了史铁生的文学世界。那时,我们家还住在塞北。十四岁之前,我几乎没有离开过农村。成长的记忆中,乡村总是有很多难忘的故事,而村里人似乎特别擅长讲故事,其中有许多会带给人莫名的忧伤,当然也会让人的心胸和眸子变得辽阔。

那个下雨的夜晚,我没有去回味曾经听过的故事,而是随手翻开了搁在桌子上的一本书,读到了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沉浸在文字中,脑海里呈现出他笔下的一幅幅画面——质朴的乡亲父老,广袤的黄土高原,窑洞外的庄稼地,青春洋溢的插队青年……我被那片遥远又陌生的土地吸引了,想象着史铁生在回忆那个火热年代时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忧伤。

院子里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只能听到雨声。雨水滑过屋顶,顺着屋檐落下,滴答滴答落进铁桶里,在漆黑的夜晚汇聚成一首曼妙而空灵的水的交响曲。我趴在窗台上,透过玻璃,努力看着外面的一切,感觉到风携带着雨丝,贴着窗户掠过,又在花丛中打着旋儿,搅起绿叶沙沙的声响。不知为什么,那个夜晚,那曼妙的雨声,还有史铁生在文字中透出来的真情,都让我的内心分外寂寥。

正当我专注地看那部作品时,突然停电了。很快,我便听到邻居们出来吵吵,质疑为何停电,自然,还夹杂了一些埋怨和骂声。我找来蜡烛点上,就着朦胧的光亮,继续阅读。烛光摇曳,母亲忙碌的身影投在墙上,时而修长,时而矮小。屋里静极了,静到似乎只有我的呼吸声。十四岁的我,其实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更不要说用文学的眼光去欣赏一篇很长的且带着诗意的作品,但我记住了“史铁生”这个名字,记住了陕北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清平湾。

夜深时,雨停了,浓云散开,满天星辰像被洗涤过一样,颗颗晶亮。在星光的映衬下,夜空不再漆黑,院子里的景致也可以看见了。被雨水浇透了的大丽花,有些垂头丧气的样子,但显得格外妖娆。在接满雨水的铁桶里,隐隐能看到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风一吹,星星眨着眼,童话般美好。我想,史铁生笔下的清平湾,一定也是星光满天吧,所以他笔下的那片黄土地,才那么干净、质朴、唯美。

那个雨夜过后不久,我们全家便告别故乡,搬到了城里。在城市闪烁的灯火中,我回想起那个雨夜,竟忘不了初读史铁生作品的感动。他的好文笔和炽热的乡情,深深打动了我。之后的岁月里,我又读了史铁生很多作品,《我与地坛》《扶轮问路》《秋天的怀念》《病隙碎笔》……一次次走进他的文学世界和精神世界,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对生命意义的寻索与叩问,早已超越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他的人生和命运却在“清平湾”大大拐了个弯。清平湾不是史铁生的故乡,但谁又能说那不是他的故乡呢?那里,有他青春的记忆,有他情感的安放,更有他生命的牵挂,而且,他人生的转折也与那片土地密不可分。

十四岁的那个雨夜,初读史铁生作品的感动,在我心里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回忆。从那时起,史铁生和他的作品,开始撞击我的灵魂,让我懂得了人活着的意义和要承受的苦痛。

▲▲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史铁生”这个名字响亮而亲切。所有热爱他的读者,应该都对他肃然起敬,然后经由作品,走进他坎坷却瑰丽的精神世界。

史鐵生的写作,不是哗众取宠的卖弄,而是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他用一生的时光,不竭地追问活着与死亡。纵然双腿残疾限制了他的行动自由,但他的思想天马行空,有对故乡的追忆,有对人心的考量。那些影响深远的作品,无不是他从苦难人生中淬砺出来的生命感悟。在读者眼里,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却比许多站着的人都高;他无法行走,却比许多能走路的人跋涉得更远。

有人说,史铁生注定就是作家。冥冥之中,这是否是命运的造就呢?

双腿残疾前,史铁生极其热爱体育,据说还是学校的跨栏冠军,怪不得他说自己“第一喜欢田径,第二喜欢足球,第三喜欢文学”。当年,史铁生从清华附中毕业后不久,便到陕北农村插队,就是在他笔下的“遥远的清平湾”,开始了别样的人生——遭遇病痛的折磨,导致双腿瘫痪,后来又患上尿毒症,命运接二连三地和他开着玩笑,毫不留情地捉弄他,让他一次次置身于生命的悬崖。人在失去健康的时候,才会懂得健康的宝贵。被“囚禁”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一定会回想生命中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都无法扭转,是黯然消沉,还是重树生的信念?经历了旁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后,他最终拿起了笔。

人生路无法用脚去走,只能用笔去找了。这是当年立志写作的史铁生,发出的一声感慨,也包含着无奈,却是坚强的“再出发”的呐喊。从提笔书写的那一天起,写作就成了他活下去的精神寄托,连他自己都说,“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于是,他用精神的文字度化着自己,也度化着别人的灵魂。双腿残疾禁锢了他,却让他思考生命,思考活着的意义。或许,正是因为长年安静却无奈地坐在轮椅上,他才得以用笔向生命的深处开掘——掀开人生的浮华,去洞悉人性幽暗处的苍凉与残酷。

某种意义上,是不是应该感谢疾病让史铁生成了一个生命的智者?

我庆幸年少时就知道了“史铁生”这个名字,知道了这位双腿虽有残疾但顽强地书写生命的作家。其实,从创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起,史铁生就已经开始叩问生命了。一个老汉、一头母牛、一座村庄、一棵老树……我读到的不仅是他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更读到了他把生命置于广博宇宙看待的那份冷静与沉思。他后期的作品愈加成熟,对生命的追问也愈加透彻。他的身体虽然遭受了疾病的打击,作品却不是灰暗的,更与消沉无关,而是呈现着明亮的色调,焕发着昂扬的激情,不但带给他自己“重生”的希望,也抚慰着身陷困境的灵魂。

一个把生命看得如此透彻的人,笔下的文字一定会“灼烧”到读者,让我们学着思考、学着叩问、学着珍惜,也学着善待天地间的一切。阅读史铁生,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生命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造就,也是一种自我成全。史铁生经历打击,坚强地活着,在“扶轮问路”的人生旅途中,通过写作,让自己成了一个生命的强者和思想的巨人。

面对史铁生,享受着生命雨露、接受命运馈赠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让精神蒙尘呢?

▲▲▲

在我的书橱里,史铁生的几部作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每一次翻看,内心都会触动。当我烦躁的时候,当我无端怀疑人生的时候,总会想起史铁生,想着多看看他的作品,哪怕翻阅几页也好。

有一年秋天到北京,我特别想去看看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找找曾经在地坛思考人生的他。深秋的首都,北风拂过,银杏叶簌簌而落,飘着一些莫名的愁绪和思念。不知为什么,转念间,我又放弃了去地坛的想法——地坛还是那个地坛,地坛因史铁生的书写而更加闻名,只是,那里找不到他了。

在作家铁凝眼中,史铁生“那么多年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更多游走四方的人有着更辽阔的心”。经历了病痛的折磨后,史铁生去了他安详的文学的天堂,继续思考和书写。在每一个有银杏叶飘落的秋天,我都会想起他那虽坐在轮椅上却显得高大的背影。他一个人默默地摇着轮椅,用文字、用坚韧、用精神,为人生探路,替弱者呐喊。

一切都安安静静,就像从未被打扰过。

“没有痛苦和磨难,你就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幸福……那只是舒适只是平庸,不是好运不是幸福。”这是史铁生写在《好运设计》中的名言,让喧嚣浮躁的人们,深切地明白了这个世界上什么才是最宝贵的。史铁生虽已走远,但他写下的那些饱含生命温度的文字,永远镌刻在我的脑海。这样一位文学的启蒙者、一位精神的拓荒者,会一直陪伴我阅读,并与所有的文学大家一起,组成头顶璀璨的星空。

星空下,一个背影,用文字温暖着世界,而他摇着轮椅,独自远行……

猜你喜欢
清平史铁生轮椅
盖碗茶(上)
汶川震后清平镇泥石流灾害演化特征
生死一幅画
轮椅上的爱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关于史铁生
去找史铁生
我的轮椅
轮椅上的姑娘(外三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24
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