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安全好风景

2024-05-17 06:21杨燕程敏
党员生活·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军山防灾减灾

杨燕 程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社区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前沿阵地。为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应急管理关口前移、触角延伸、力量下沉,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推动把应急管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引导社区(村)群众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个个都是责任人的共建共治共享安全格局。

有图有清单  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走进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军山社区应急服务站,“快速反应 闪电出击”几个大字醒目突出,黄色大字下面是小军山社区灾害风险点示意图,图中将社区所有风险隐患点、紧急避难点都一一标识出来,一目了然。“我们将一期中心广场、二期大篮球场、幼儿园等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可同时容纳3500人左右。在社区关键路口和重要路段设置有应急疏散指示牌。”小军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沈庆玲说,如果遇到灾害,居民可以按照疏散示意图快速离开,及时前往医疗救助点和应急避险点。

除了风险隐患示意图,该社区还有“两张清单”——社区灾害危险隐患清单和社区灾害脆弱人群清单。社区通过摸底调查,整理了共 150人的脆弱人群名单,清单上有每个脆弱人群的基本情况及帮扶人和联系方式。通过一对一帮扶,在灾害发生时,可以及时转移脆弱人群。

沈慶玲介绍,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面对的是暴雨、内涝、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燃气泄漏等突发事件。针对这些紧急情况,社区联合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对商铺店面、消防车通道等进行隐患大排查,及时整改到位。此外,注重日常的隐患排查,充分发挥网格员、志愿者等队伍力量,每日巡逻排查,及时上报处置,切实做到将灾害消灭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沉浸式体验  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戴上VR眼镜真切感受摔倒、撞击、触电等模拟场景,“身临其境”感知火灾逃生……在小军山社区应急科普馆,实景模拟了房屋着火、溺水、校园地震逃生等场景,设置了电瓶车交通安全体验区、心肺复苏救助体验区、模拟厨房灭火体验区,智慧全自动模拟触电体验区等,以“沉浸式”体验分享应急安全知识,让居民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第一时间通过正确的处置方法化解险情。

社区居民张先生表示,一直以来,他对安全生产事故都停留在“听说”和“看见”,总觉得“事故离自己很遥远”。但“亲身”体验过事故的可怕,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才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沈庆玲说:“对于小区居民来说,电动车充电安全、触电、厨房煤气泄漏着火、火灾逃生等安全知识,是他们每天面对的‘日常,是最急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学习,居民对安全知识记得更牢,遇到紧急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

除了科普馆的沉浸式体验,小军山社区还通过“线上”+“线下”、重要时间节点与平时相互补充,随时随地、时时处处宣传安全。

在“小军山社区”微信公众号专题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在社区现场为居民科普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发放灾害防御手册并实地演示心肺复苏;按照方案模拟灾害发生场景,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微型消防站迅速出动;电子显示屏全天滚动播放安全知识;设置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栏、画廊等,定期更换防灾减灾的科普内容。

“通过多种方式联动宣传,居民的安全意识极大提升,‘我要安全已经成为居民的自觉行为了。”沈庆玲说。

群众广参与  共享安全同心圆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要方便居民充电”“充电费不能高于家用电,而且要有专门的停车位”“要做好日常的电路检查,不能发生漏电的情况”……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这是发生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共享客厅居民议事厅的一幕,现场,大家正在对社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进行商议。

电动自行车充电是社区最常见的安全隐患,每年因为充电引发的爆炸事故不绝于耳。智苑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电动自行车是居民最常用的出行方式。社区党委书记胡云说:“安全隐患要疏,不能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灾害事故的发生。我们将居民对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收集起来,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协同物业、消防、第三方建设单位共同解决。通过‘群众事、商量办,很好地解决了电动自行车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近几年,我们社区未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

在智苑社区,除了居民议事机制,还有一群热心的志愿者。他们每天穿行于小区各个角落,进行安全巡逻;每天,对209户孤寡老人敲门见面、嘘寒问暖……

志愿者,成为社区共管的一支重要力量。

去年8月,77岁的志愿者张菊英巡逻时发现一居民突然倒地,赶紧呼叫救护车,及时抢救。

前几日,76岁的马红武巡逻时发现一住户家中冒烟,发现是老人炒菜忘了关火,及时关掉,防止了一起火灾事故。

胡云介绍,目前智苑社区有社区居民、下沉党员、共建单位组成的100名防灾减灾志愿者,他们为社区居民安全筑起了一道有效的防火墙。

同样的“红马甲”在小军山社区也随处可见。沈庆玲介绍,社区除了组建专职应急队伍外,还配有30人的民兵队伍、27人的安保队伍及60余人的应急志愿者队伍。他们积极参与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应急救助等社区减灾救灾工作。

为了调动广大居民群众防灾减灾积极性,小军山社区探索设立“积分银行”管理制度,居民通过手机拍下安全隐患上报积累“银行积分”,达到分值点就可在社区兑换米、面、油等各种生活物资。通过“随手拍”,及时曝光安全隐患,把危险有害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形成了时时都有参与者,人人都是监督员,处处都有“电子眼”的社区氛围,为社区安全筑牢了坚实防线。

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以来,全省已创建775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通过示范社区引领,逐步提升全省综合减灾能力,推动共建共享安全“好风景”,以高质量的安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军山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因鹦鹉收获精彩的“问题”学生
“蟹”逅军山湖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防火防灾”大作战
小雨滴的家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