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颂
我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乐盲,却喜欢看戏。
小时候跟大人去农村的土台子看。只要从舞台边上出来一个人,不管男女老幼,先问大人:“好人还是坏人?”
只要听说是“好人”,甭管演员唱得、演得好不好,总觉得好;反之,演员唱得再棒、演得再牛,也认为不行。而那些真正的戏迷不是这样,他们才不管出来的是正派人物还是反派人物,只纯粹看其表演,听其唱腔,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看得多了,渐渐发现,做个演员,特别是舞台演员,真是不容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导演挑选演员、分配角色,是大费周章、很花心思的,适合唱花旦的不会让她唱老旦,擅长唱小生的不会让他唱老生。而演员呢,也都心里有数,一般不会觉得安排不公,使自己屈才。假设某个导演指名一个丑角去演小生,那个丑角决不敢贸然接受,肯定急赤白脸地推辞,而不会一拍胸脯:“请导演放心,决不辜负您的栽培,一定尽最大努力,演好这一角色!”因为他知道,当着导演的面这样说可以,到了台上,观众答应不答应,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唱得好,观众给你叫好;唱得不好,观众给你叫倒好。也因此,不管生旦净末丑,不管是主角与配角,只要一登台,没有一个不卖力表演的。老生花旦,唱得要響亮,拖腔要持久;武生花脸,跟头要又飘又高;丑角,要尽力滑稽、诙谐和幽默,这样才能赢得观众认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想想我自己,一路走来,基本没有遇到大的沟沟坎坎,原因可能是长久以来与我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基本匹配。从小学到高中,虽然一直在宣传队混事,但老师让我登台表演的机会屈指可数,因为我吹拉弹唱样样不通,只会编个快板书、三句半或小话剧什么的。踏入社会,不愿或不敢逞能,现实也没有给我创造高人一等的条件。假如领导给我安排个重要岗位,让我负很大的责任,我可能不会拒绝,但未必能够胜任,自己吃几碗米的干饭,心里还是有数的。
看看周围,不会演戏却争着上台的人,数不胜数,最典型的要数官场。有的人,要么智商不够,要么手段不济,要么能力不强,根本不适合在那个圈子混饭,却缺乏自知之明,一味心思往里钻,甚至不惜金钱铺路、溜须拍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终于将一顶乌纱帽抢到了手。然而麻袋片做龙袍——终究不是那块料,最后不是被轻视冷落,就是被罢免降职,甚至身陷囹圄,“演”砸了。如果这些人能提早去剧场坐坐,看看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再想想生活中的自己,称职何种角色,适合哪个岗位,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不去争勉为其难的“主角”,不要有削足适履的非分之想,我敢说,其结局绝不会那么悲催。
这样说来,看戏的好处还是很多的。